營商環境是地區核心競爭力。一個地區要發展,短期靠項目,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關鍵靠人才。人才是創新之核、發展之要、強市之基,產才融合更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忻州市委、市政府在“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過程中,拓展思路視野,挖掘比較優勢,創新方式方法,找準抓手,全力以赴,千方百計,蹚出了一條新路徑。
返鄉創業 帶動產業集群成型
忻州之壯美,美在山河;黃河環抱,汾河涓流,太行擎天,呂梁護地;忻州是全省面積最大的市,橫跨我省全境,東與河北接壤,西與陜西、內蒙古相望。忻州之厚重,重在文化底蘊;關塞林立,墻城相連;文物古跡,觸目可觀,傳說離我們很遠,歷史在忻州重現。忻州之豪邁,在于勇于創新;科技先行,人才強市,全市轄1區1市12縣、1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0個省級開發區;縣縣有特色,區區有重點,確立了一個又一個新目標,攀上了一個又一個新高地。
忻州市將強化人才引領發展作為戰略性工程。出河曲縣城,沿著秀美的溪二路,在文筆鎮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有一個氣勢恢宏的磷酸鐵、磷酸鐵鋰生產企業——山西中能匯通科技有限公司。藍天下,瓦灰色的廠房排列有序。這是忻州營商環境的魅力展現,也是忻州赤子對家鄉的傾心回饋。呂霄,忻州一中的校友,清華大學的博士,中科院的研究員,在澳大利亞闖蕩了10余年后,背起行囊,毅然回國。2019年,呂霄帶著科研成果,考察了四川、貴州、湖北等許多地方,最后還是落腳到了生他養他的忻州市河曲縣。
引老鄉,回家鄉,建故鄉。河曲生態優美,氣候宜人,物產豐富,交通便利。呂霄說,他之所以選擇河曲,一是涼爽的氣候適宜產品配制;二是忻州營商環境得到改善,尊商、重商、安商、親商、扶商、護商成為風尚;三是家鄉情懷,“生我的是父母,養我的是故土。”忻州市招商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得知呂霄有回鄉創業的想法后,更是主動聯系,協調河曲縣委、縣政府制定一事一策、特事特辦的方案,在證件辦理、土地審批、用水用電等方面以最快的速度、最優的價格,予以最熱情的擁抱。呂霄說,離開家鄉10余年,沒想到家鄉的變化如此之大,家鄉人民如此之熱情。
山西中能匯通科技有限公司項目用地300畝,分三期建設,主要生產磷酸鐵、磷酸鐵鋰。其中,一期投資5億元,年產磷酸鐵、磷酸鐵鋰各1萬噸;二期和三期投資12億元,年產磷酸鐵及磷酸鐵鋰各2萬噸。項目全部完成后可實現年產值約30億元,實現稅收約2.7億元。目前,一期工程已經完工,2022年產能達1萬噸,產值達6億元。
引進一名人才,落地一個項目,帶來一個團隊,做強一個產業。如今,呂霄與其團隊已在忻州經濟開發區建立了新能源產業研究院,并成立了“雙碳產業園”,現在已有兩家加工鋰離子的企業入駐,將來還要帶動更多的企業入駐。一個以研究院為鏈主、項目為中心、企業為鏈條的鋰離子電池產業集群的布局正在形成。
磷酸鐵鋰是一種新型的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正極材料是鋰電池中最為關鍵的原材料,由于正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中占有較大比例,它決定了電池的安全性能和電池的體積比能量,同時也直接決定電池成本。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的發展引領了鋰離子電池的發展。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具有功率高、容量大、循環性能好、壽命長、成本低、環境友好、安全性好等優點,已經成為目前可靠的大型動力與儲能電池正極材料,產品供不應求。
人才招商,關鍵是引進人才。忻州市招商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人員鄭興說,引進優秀人才的同時,把先進的技術和優質項目也引了進來,實現了招財引智和招商引資“雙豐收”。同時,優秀的人才也需要優質的資源。忻州將拿出更好的政策、更足的誠意、更好的平臺,讓人才有錢賺、有尊嚴、有用武之地,無后顧之憂。呂霄說,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他和他的團隊越干越有勁。
柔性引才 協助企業注入動能
忻州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一把手抓第一資源”,成立了市委書記任組長的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對全市人才工作統籌謀劃、集中部署、整體推進,先后出臺了《忻州市招才引智支持政策》《忻州市選聘“科技副總”服務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忻州市柔性引進人才辦法》等系列政策。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來”的原則,用人單位在不改變市外人才與所屬單位人事、檔案、戶籍、社保等關系的前提下,通過項目合作、產業凝聚、平臺承載、顧問指導、聯合攻關、掛職鍛煉、候鳥兼職、退休返聘、服務外包等多種形式,吸引市外人才為我市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法蘭鍛造產業是定襄縣的傳統產業、特色產業、優勢產業、主導產業、民生產業。定襄法蘭產量占全國產量的44%,風力發電塔筒法蘭占全國產量的60%左右。如今,定襄有鍛造企業302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08戶,擁有自營出口權企業165戶,“股份制改造”企業53戶,省級“專精特新”企業52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戶,“兩化融合”企業10戶,高新技術企業23戶。更有3戶企業進入全省民營企業制造業100強,3戶企業啟動IPO上市流程。定襄法蘭是10個省級專業鎮之一,定襄有“中國鍛造之鄉”和“世界法蘭鍛造之都”之美譽。
2020年11月,我市在重慶招商期間,了解到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主研的機械傳動及裝備制造專業,與定襄鍛造業息息相關,而且該實驗室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韓彥峰是定襄人。得知這一信息后,定襄縣加大對接力度,將重慶大學機械傳動國家重點實驗室引入定襄,并建立了高新技術創新服務中心。韓彥峰與團隊不定期回到家鄉,利用自身科研技術特長,為定襄鍛造企業申請專利12項、軟件著作權6項。這既是對現有鍛造產業的提升,也是對鍛造產業鏈條的延伸,更是對定襄鍛造業整體水平的一次升華,實現了定襄鍛造業由傳統零件向精密部件、整機轉型的目標,實現了產業的“強鏈、延鏈、補鏈”,為定襄鍛造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如今,清華大學、天津高端裝備研究院等5所高校與定襄簽約,開展全方位、多層次、多領域的科技、人才交流,加快科研成果轉化,加強產學研深度合作;2022年,定襄全縣法蘭總產量120萬噸左右,總產值完成142億元。2023年上半年,全縣鍛造產業完成產值60.6億元,同比增長14.4%。
我市充分利用和發揮現有科創平臺人才承載能力,高度重視引進“忻(晉)籍”“忻(晉)歷”“忻(晉)緣”人才,充分發揮各類人才與忻州的感情基礎、友情連接、歷史關聯,找準柔性引才的突破口,建立常態化溝通聯絡機制,鼓勵他們積極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為我市建設發展出謀劃策,為招商引資牽線搭橋,為招才引智舉賢薦能。在提升產業、延伸鏈條的基礎上,還兼顧著實驗室的成果轉化、人才招引、雙創孵化、中試量產等功能,取得了良好效果。
忻州作為一座充滿創新活力的城市,始終注重用好人才“第一資源”激發高質量發展“第一動力”,全力打造近悅遠來的人才洼地、興業熱地、發展高地。1月10日,我市首批博士工作(服務)站舉行揭牌儀式。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博士工作(服務)站、教授工作站等37個,柔性引進具有博士以上學歷、副高以上職稱、技師以上等級人才256人。為建設特色專業鎮、打造重點產業鏈、培育壯大數字經濟、聚力做強文旅康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質發展教育醫療等重點工作提供了堅實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筑巢引鳳 助推經濟升級發展
忻州地理區位優越,是東西部地區經濟文化分界與交流的重要節點城市,是環渤海經濟圈、黃河幾字灣、晉陜蒙金三角、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交通中轉地,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西煤東運的大通道和能源保障基地。我市正全力打造全省綠色能源產業基地、全省重要新興產業基地、全國雜糧產業示范基地、國際知名旅游康養目的地、全省對外開放新高地、全省重要區域中心城市。
轉型的忻州,求賢若渴;發展的忻州,廣納英才。我市“雙招雙引”的步伐越邁越大,市委書記朱曉東、市長李建國多次率領縣委書記、縣長、市直單位“一把手”、企業家代表組團赴成渝、江浙等地重磅開展“雙招雙引”活動,推動資源共享、活動共辦、項目共招、人才共引,實現了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互相促進、融合發展的良性效應。進名校、走企業、辦路演、搞研討,引發了一股股“忻州熱”。
圍繞“產業鏈”布局“人才鏈”,通過“人才鏈”提升“產業鏈”,雙鏈深度融合、協同發力的效應得到持續釋放。原平經濟技術開發區位于原平市崞陽鎮西部,規劃面積50平方公里。形成了高端裝備制造、現代煤化工、精細化工、節能環保新材料、可降解塑料、新能源六大產業集群,發展態勢強勁。原平經濟技術開發區筑巢引鳳,積極推動區內企業加強產學研合作,邀請清華大學、東北大學、上海大學、太原理工大學等國家重點高校考察交流,先后成立了清華大學資源環境與信息技術原平工作站、東北大學科技成果轉化基地、東北大學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等,為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添上了“翅膀”。
筑巢引鳳的案例在我市數不勝數。五臺云海鎂業有限公司以五臺鎂基新材料專業鎮建設項目為依托,與重慶大學簽訂了“招才引智”協議。代縣聘請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毛健為代縣黃酒產業發展技術顧問,為雁門王酒業有限公司進行酒堡設計規劃,并全程參與酒堡、酒廠的設計與建造工作。繁峙縣山西華茂智能新材料有限公司與北京科技大學簽訂《高效冶煉及智能安全防控技術研發平臺》項目技術合同。寧武縣依托自然資源稟賦、農耕文化積淀和產業基礎優勢,依托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在茶樹育種、栽培、植保和茶葉加工及深加工領域的技術和人才優勢,成立了林智研究員專家工作站。神池縣依托神池縣餅業食品有限公司,引進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王立為神池特色食品專業鎮建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打造神池品牌。河曲縣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者馬恢專家團隊以技術顧問的方式簽訂為期16年的《新品種選育協議》,共同研發選育馬鈴薯新品種,開展馬鈴薯新品種聯合攻關。
頻頻出招、高調亮相的背后是我市對人才的渴望。朱曉東在重慶大學時坦言:“當前的忻州,正處于發展機遇的疊加期、轉型發展的關鍵期、政策紅利的釋放期。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的發展理念就是把忻州打造成有特色、有魅力、有品質,生產生活性價比最優的精品城市,因此,迫切需要名校的人才、科技要素匯集。”
產才融合,構建聚才“強磁場”。以業聚才,以才興業,在當下越來越成為一種共識。結合企業創新需求,為企業選聘一批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型人才,柔性引進到我市民營企業擔任“科技副總”,2023年首批計劃選聘20名,協助分管技術創新工作,解決企業技術難題,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集聚科技創新人才,促進科技成果就地轉化,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引導人才智力創新要素向民營企業集聚,助推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人才引進來,還要留得住。我市將為“科技副總”發放“忻州市人才服務卡”,聘任期內享受包括戶籍辦理、子女入學、就醫服務、景區游覽在內的創新創業服務、生活服務、其他服務等各類人才服務綠色通道。現在在忻州,不管是省級開發區,還是市級開發區,都建立了人才公寓。人才公寓戶型齊全,室內電視機、冰箱、熱水器、空調等基礎配套完善。走進人才公寓,溫馨氣息撲面而來。安居樂業,不僅讓人才“住有所居”,更要讓人才“居有所樂”。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站在新時代的風口,我市將以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全力激活“人才引擎”,全面引領產業騰飛,為高質量發展蓄力賦能。
今日之忻州,正掀起“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熱潮;今日之忻州,鋁鎂精深加工、高端鍛造、煤機裝備、特色食品、新興數字、新材料、集成電路和半導體、煤化工等8條市級重點產業鏈已初具規模;今日之忻州,定襄法蘭、代州黃酒2個省級專業鎮優勢明顯,原平煤機、繁峙鑄造、五臺鎂基新材料、寧武藥茶、神池特色食品、定襄雕刻6個市級專業鎮發展趨好;今日之忻州,人才匯聚,產業興旺,經濟繁榮,社會祥和,高質量發展鏗鏘有力。 (邢愛田)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