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油、小米皂、小米護手霜……在五寨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內,多家中央及省級媒體的媒體人見證了一粒小米衍生出的各種可能。
日前,“忻發展·新氣象”央媒看忻州采風活動媒體團走進忻州市五寨縣,見證這個“晉西北的米糧川”,如何通過在土地上“做文章”,帶動群眾增收,賦能鄉村振興。
“五寨最大的資源是土地,所以要在土地上‘做文章’。”面對媒體團,五寨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主任蘇國平表示,五寨縣地處晉西北黃土高原丘陵區,現有農田75萬畝。
2021年起,為打破當地農田“水邊旱”的狀況,五寨縣累計投入4.96億元實施“田、水、電、路”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采用噴灌、滴灌等高效節水灌溉和水肥一體化技術,建立集土壤、氣象、病蟲害等為一體的智慧農業監測系統,建成高效節水灌溉農田11.3萬畝。
“溫度、濕度、風力以及土壤中的氮、磷等元素含量,都能在這兒實時顯示。”智慧農業大數據平臺前,蘇國平向媒體團解釋道,“收集回的數據將由專業人員進行分析后計算施肥量,再反饋給農戶。”
2022年,一個占地126平方公里的省級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五寨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正式落戶。
依托示范區,五寨縣因地制宜探索推進集體土地所有權、農戶土地承包權、種植主體經營權“三權”分置改革,組建專家團隊、項目工隊、營銷戰隊開展“三隊”包聯服務,構建起加工型馬鈴薯、甜糯玉米、綠色有機谷子種植加工“三條”特色產業鏈,實現資源利用率、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三率”綜合提升。
“土地流轉價格由過去農戶之間的300元/畝提升到現在的800元/畝,2022年涉地鄉鎮人均純收入12513元。”蘇國平表示,2022年示范區帶動脫貧戶3294人,人均增收6192元。
隨后,媒體團來到示范區內的益康農產品加工車間。車間內,一條年可加工谷子30萬噸,生產優質小米20萬噸、副產品9萬噸的生產線正在加足馬力生產。
“作為五寨縣引進的首家集雜糧種植、收儲、加工、銷售于一體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公司每年通過‘訂單農業’讓利農戶,助農增收3000萬元,并提供300個就業崗位。” 五寨縣益康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元春說。
眼下,一批具有產業鏈生態主導力、關鍵環節掌控力的領軍企業正逐步落戶五寨。雜糧、中藥材、生態養殖、現代農旅等7個產業園相繼投建;雜糧種植基地、農副產品物流配送中心、避暑康養和魚餌鳥飼加工等項目陸續開工,產業鏈條中的衍生品被“吃干榨凈”。
“示范區的建設不僅推動五寨農業向規模化、集群化、高端化發展,也集聚起五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合力。”蘇國平說。 (據新華網)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