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F/06/59/7973D1C80DB30CD2EA3072C2E57_78F7903D_2B761.jpg)
河曲縣唐家會新農村風貌。 苗 吉攝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鄉村全面振興,最直觀的變化在哪里?
一條條街巷干凈整潔、一座座農家院落舒適雅致、一個個富民產業拔地而起、一張張笑臉幸福洋溢……走進忻州的村村落落,美麗宜居、和諧美好的鄉村新畫卷比比皆是。
過去一年,我市按照中央、省關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相關決策部署,按照“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的工作要求,以全省鞏固銜接大比拼為引領,以開展“三查十盯兩確保”專項行動為抓手,抓責任促壓實,抓政策促落實,抓工作促夯實,全市鞏固脫貧成果成效顯著,推進鄉村振興勢頭強勁。
常態開展監測幫扶,堅決守住防返貧底線。聚焦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按照“識別快、幫扶準、風險消除穩”的要求,筑牢自下而上的申報網、左右暢通的排查網、兜底保障的政策網“三張網”,建立了“忻申報”防返貧監測預警平臺和“13810”收入監測幫扶機制,選優配齊村專員、鄉專干和縣專班5023人,制作政策“明白紙”,推行“一碼通”,“忻保障”救助359人385萬元,“晉忻保”救助3350人534萬元,做到監測早、幫扶準、風險消除穩。截至2023年底,全市“三類戶”共16760戶36601人,其中已消除風險8296戶19135人,未消除風險8464戶17466人,全部落實了預防性幫扶措施。
緊緊扭住關鍵指標,不斷鞏固“三保障”成果。義務教育方面,落實控輟保學長效機制,分類落實特教學校、普通學校隨班就讀、重度殘疾送教上門輔導等政策,針對性地制定落實“一對一”幫扶送教計劃。去年共資助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學生67080人次2788.07萬元;資助其他教育階段54878人次8522.75萬元;建設改造47所寄宿制學校,招聘特崗教師304名。基本醫療方面,2023年全市城鄉居民參保繳費217.66萬人,參保率97.17%,其中脫貧人口、監測對象、特困人員、低保對象參保率達100%。全市特困供養人員、低保對象、監測對象等農村低收入人口享受住院待遇86541人次,綜合報銷82.70%。家庭醫生入戶核實率、救治率、簽約服務率均達100%。154家鄉鎮衛生院、2649所村衛生室的相關設備和藥物均配置齊全。全市2536家村衛生室醫保骨干網絡接通率為100%。住房安全方面,去年排查經營性自建房3.56萬棟,全部完成鑒定。排查其他自建房111.14萬棟,安全鑒定25118棟,初步有隱患房屋鑒定工作實現全覆蓋。實施農村6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598戶,動態保障218戶,已全部竣工,實現靜態清零、動態保障。飲水安全方面,健全農村飲水運維管護長效機制。全市共對444處農村飲水工程開展維修養護,完成農村飲水安全供水工程采樣及檢測522點(次)。全市共建成農村供水工程3434處,農村供水受益人口達240.6萬人,集中供水率達99.2%,自來水普及率達90.69%,供水保障率達100%,全市農村人口飲水全部達到安全標準。
持續深化搬遷后扶,全面保障群眾權益。以“五好社區”創建為抓手,以權益保障為關鍵,持續深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狠抓搬遷群眾遷出地、遷入地權益保障工作,部署開展了第三批13個易地搬遷安置區“五好社區”創建和10個易地搬遷安置區數字化建設工作,不斷拓展搬遷安置區后續產業、后續就業、后續服務,重點培育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家庭手工業、數據標注、電商、鄉村物流、家政服務業、鄉村旅游、非遺手工等適合搬遷群眾參與的新產業、新業態,提升搬遷勞動力勞務輸出組織化程度,確保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愿的搬遷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搬遷脫貧人口收入增幅穩定高于當地脫貧人口平均水平。2023年全市易地扶貧搬遷脫貧人口就業人數32260人,就業率97.22%。
大力發展富民產業,充分挖掘就業潛力。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縣域范圍內優勢比較明顯、帶動能力強、增收效果好的特色產業。著力延伸小雜糧、中藥材、設施蔬菜、林果等特色種植業和牛、羊、豬、雞等傳統養殖業產業鏈條,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增值效益,當年全市共種植糧食作物671萬畝,生豬、羊、牛分別存欄182.3萬頭、368.3萬只、37.3萬頭。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國家級1個、省級85個、市級128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3958個、家庭農場4394個。2023年全市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達15121元,增幅14.2%。全面落實交通補貼、培訓補助、援企穩崗、減稅降費、就業獎補等政策,提高了“忻州月嫂”“五臺瓦工”“代縣古建”“繁峙繡娘”“靜樂裁縫”“保德好司機”等“忻”字號勞務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全市共建設忻州市秀容古城創業就業幫扶基地1個、就業幫扶園區14個、就業幫扶車間214個、家庭工坊3000余個。全市脫貧勞動力務工就業18.22萬人,其中省外務工就業4.3萬人,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全市舉辦春風行動、百日千萬專項行動等專場招聘190場次。發放交通補貼8.32萬人、就業穩崗補助64692人。脫貧家庭雨露計劃畢業生4093人全部就業(含升學、參軍)。
健全完善救助體系,兌現落實社保政策。認真落實基本生活救助政策和各類保障對象救助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構建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全市共保障農村低保181417人、城市低保30708人,保障特困供養23108人,各類保障對象共計23.5萬人,發放各類困難群眾救助資金12.59億元。其中建檔立卡脫貧人口和防返貧致貧監測對象12.87萬人,占比63.15%。認真做好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工作,建立聯席會議,加強數據共享,實現對低收入人口的及時干預、轉辦服務、精準救助、綜合幫扶。
管好用好資金項目,分類監管扶貧資產。2023年度中央、省、市、縣銜接資金投入規模22億元,已全部匹配到項目,資金項目匹配進度100%。全市2023年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項目庫共儲備項目2929個,項目預算總投資56.57億元。納入縣級年度實施計劃項目1533個,項目預算總投資26.9億元,已開工項目1533個、開工率100%,已完工項目1465個、完工率95.6%。全市累計清查2013—2020年度扶貧項目21272個,涉及資金228.22億元。對2016—2023年以來使用財政資金實施的產業幫扶項目進行了梳理歸類、建立臺賬。
扎實開展駐村幫扶,有效密切干群關系。健全常態化駐村幫扶工作機制,組織開展駐村干部輪換工作,嚴格落實駐村幫扶定期走訪、工作例會、學習考勤、督查督導、考核考評、獎懲管理等制度,嚴格開展“五查五看”活動,通過“市級示范、縣級跟進、分級培訓、全員覆蓋”的方式高質高效開展駐村干部政策業務培訓,深化進村入戶走訪,充分利用派駐單位和駐村工作隊的人才、技術、資金、服務等資源優勢,因村因戶精準制定落實幫扶措施,確保駐村干部能夠穩住心、沉下身、干成事。中央、省、市、縣1214個單位,1483支駐村工作隊,4675名駐村干部已全部輪換到位并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開展專項培訓428期次16362人次。
聚力狠抓問題整改,推動工作提質增效。把問題整改作為全年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工作的主線,認真貫徹全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問題整改暨工作推進會精神,在全市范圍內開展鞏固脫貧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大排查大整改大提升專項行動。全市省考反饋的122條個性問題、省級三輪專項巡查發現的92條問題、媒體暗訪發現的7條問題、自查發現的629條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改和驗收。神池縣掛牌督辦事項駐村幫扶相關問題全部完成整改,并完成了省市摘牌驗收。
馳而不息,久久為功,鄉村振興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我市將持續以全省大比拼為引領,堅持夯基固本不動搖,鞏固成果不松勁,銜接振興不懈怠,真抓實干,砥礪前行,推動全市鞏固銜接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效。
浩蕩東風今又起,田疇沃野繪新篇。忻州的鄉村大地,再次在“春天”的號角下,奏響振興的旋律。(記者 劉芝彤)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