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露脸视频观看,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頻道>>頭條>>忻州頭條>>正文
忻州:體系建設做支撐 雜糧之都蹚新路
2024年04月01日 10時30分   忻州日報

忻州雜糧產業園區 張存良攝

忻州市地處黃土高原半干旱地區,發展有機旱作農業是根本出路。近年來,我市堅持“特”“優”戰略,狠抓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標準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建設,蹚出一條有機旱作農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插上“金翅膀”。

筑牢技術體系

緊緊圍繞“土、水、種、技、機、綠”六大關鍵環節,堅持農科教結合、產學研協作,我市深入實施有機旱作重點工程,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集成創新支撐效果顯著。

目前,全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86萬畝;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690萬畝,覆蓋率達到90%以上;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30萬畝,建設旱作節水技術示范區6.5萬畝,示范推廣軟體集雨窖3500立方米;創建雜糧良種繁育及提純復壯、抗旱節水新品種示范基地10余萬畝,引進選育抗旱節水新品種10余個,旱作節水良種普及率穩定在90%以上;示范推廣膜側播種等一體化集成技術10余項;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1%;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50.54%,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1.53%,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有機旱作農業發展呈現出技術集成配套、生態綠色循環的新格局。

構建標準體系

聚焦“特”“優”產業與區域布局,堅持點片示范與整體推進相結合,我市從點上突破到面上推廣,從先行先試到標準規范,推動有機旱作農業標準化。

積極創建省級示范片。2017年以來,我市先后申報創建1個示范縣(神池縣)和14個省級示范片,實現省級示范片縣全覆蓋;2020年,整市域成功申報省級示范市。加快科研和生產基地建設。2021年以來,我市建設“中國雜糧之都”有機旱作產業核心示范園區,創建省級有機旱作農業科研基地4個、生產基地8個,基地總面積14.5萬畝,輻射帶動發展有機旱作標準化基地150萬畝以上。加大綠色有機認證力度。我市成功創建國家級綠色有機基地7個,認證“供應深圳農產品基地”14個、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584個,位居全省第一;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達到200.5萬畝,占到全市農作物種植面積的26.2%。健全技術質量標準。在實踐中,我市制定、修訂有機旱作農業生產技術標準和質量等級標準35項,發布地方農業標準70余項,2023年5月又頒布實施了《忻州市有機旱作農業發展促進條例》,全市農產品質量與效益不斷提升。

打造產業體系

堅持發展雜糧產業與有機旱作深度融合,加快建設“中國雜糧之都”產業融合園區、國家級忻州雜糧市場、山西(忻州)雜糧出口平臺,帶動延伸雜糧產業鏈條,目前我市雜糧種植面積穩定在300萬畝以上、總產60萬噸以上,分別占到全省的1/4左右和1/3左右,雜糧已經成為全市有機旱作農業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和主攻方向。特別是我市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建成了五寨縣9萬畝、繁峙縣1萬畝的現代加工型馬鈴薯種植基地。立足縣域特色產業優勢,我市規劃創建十大雜糧主產片區,打造了市域公用品牌“忻州雜糧”“忻味道”兩個,培育縣域公用品牌10個。忻州市“玉米皇后”牌糯玉米、“石鼓”牌小米、“禮麥”牌藜麥等9個產品入選“有機旱作·晉品”,數量位列全省第一。

完善經營體系

加大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穩步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大力推廣“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利益聯接模式,不斷構建完善立體式復合型農業經營體系,有效促進農民增收。

我市鼓勵企業參與基地建設,引導農戶自愿以土地經營權等入股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社,培育省級農業產業化聯合體13個、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71家、農民合作社13958個、家庭農場4394個;聚焦糧食等大宗農作物和農業生產關鍵薄弱環節,以農業生產托管為抓手,以服務小農戶為重點,培育托管服務主體259個,累計實施托管面積214.14萬畝,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面積327.39萬畝次,帶動服務農戶14.817萬戶。目前,我市“龍頭企業+科技+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逐步形成。 (金建強)

(責任編輯:盧相汀)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