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樂縣王端莊村萬畝生態經濟林。 記者 宮愛文攝
藍圖已經繪就,奮進正當其時。
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組織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標志性戰役”等生態文明建設任務,為我們擘畫出今后一段時期內林草生態建設的藍圖。
今年,我市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一泓清水入黃河”等重大戰略部署為統攬和牽引,主動作為、精準施策、全面發力,堅決打好“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學推動國土綠化高質量發展,重點抓好“三北”防護林六期工程、國家生態建設“雙重”工程和中央財政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實施工作。
統籌布局、精心組織,打好“三北”防護林黃河“幾字彎”忻州攻堅戰
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設期,主要布局河西走廊—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科爾沁渾善達克兩大沙地殲滅戰三大標志性戰役。
忻州市作為黃河入晉首市,是山西省黃河“幾字彎”生態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我市高位推動、科學規劃,在全市范圍規劃布局,按四個建設項目納入全省統一規劃,規劃總任務83萬畝,主要包括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復、草原修復、中幼林撫育等建設內容。
實施中,我市以穩步提升森林覆蓋率、提高森林質量、強化生態系統多樣性和穩定性為目標,針對面臨的生態現狀和亟待解決的生態問題,以沙化土地綜合治理、人工造林、人工種草、封山育林為抓手,采取科學有效的森林培育和草原修復措施,加強項目區生態保護修復和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推動生態面貌持續改善,提升綜合防護功能。同時,把“三北”防護林建設同小康社會、區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緊密結合起來,促進興林富民,努力實現全市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為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為打好打贏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建設美麗山西作出忻州應有的貢獻。
錨定目標、持續發力,努力實現國家“雙重”工程忻州建設目標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簡稱“雙重”工程)是“十四五”期間國家對原有生態建設工程統籌、接續和發展基礎上重新規劃布局的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是全國國土綠化重點工程。
忻州市“雙重”工程布局了黃河流域沿黃線、丘陵區及太行山生態保護和修復三個項目,規劃建設期為2022-2025年,治理總任務共計199.46萬畝。主要建設內容包括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復、草原綜合治理等,是目前“十四五”期間全市國土綠化的主要項目載體。在工程規劃布局和建設中,統籌考慮項目區生態系統完整性、地理單元連續性和經濟社會發展可持續性,圍繞“兩山四河一流域”生態建設格局和“兩屏三區三帶”生態功能區定位,因地制宜科學設計,全面治理突出重點,不斷提高林草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鞏固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著力厚植忻州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截至目前,已實施完成“雙重”工程營造林106.06萬畝、草原綜合治理18.7萬畝。
作為今年全市林業生態建設的主要任務,2024年我市將繼續把“雙重”工程作為全市國土綠化重中之重,通過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復和草原綜合治理等多種方式,高標準完成營造林40.2萬畝、草原綜合治理6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5.6萬畝、封山育林11萬畝、退化林修復13.6萬畝,人工種草3.5萬畝、草原改良1.5萬畝、圍欄封育一萬畝。
科學謀劃、全力以赴,高質量完成中央財政國土綠化試點示范忻州建設項目任務
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是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積極做好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升林草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國家財政部和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從2021年開始共同組織實施的中央財政重點項目。
我市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主要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重大戰略,聚焦忻州市境內黃河沿線重要生態問題,筑牢黃河流域生態安全屏障,維護全市區域生態安全,助力鄉村振興,探索黃土丘陵區國土綠化試點示范引領路徑。項目總投資3.66億元,涉及五寨、河曲、保德、偏關等四個黃河干流縣。目前主體工程全面啟動建設,已按照規劃設計進度完成人工造林、退化林修復和村莊綠化年度實施任務。
據介紹,下一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將會同項目縣政府,認真對照項目建設績效目標,層層壓實責任,細化工作要求,加強督導檢查和協調服務力度,全面提升建設質量,強化進度管控,按照工程建設任務倒排工期,提前做好人力物力準備,搶抓春季造林有利時機,合理安排施工計劃,到6月底前完成人工造林7.1萬畝、退化林修復4.7萬畝和村莊綠化100個等全部主體建設任務。同時,根據項目實施方案制定的績效目標,組織課題組開展專項工作,推廣運用成熟的林草保護修復集成技術,總結歸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修復示范路徑,力爭為區域性國土綠化提供可資借鑒的試點示范經驗,努力推進全市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蓄積量穩步提升。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