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池縣“光伏+養殖”項目基地。 記者 張存良攝
東風正勁,奔騰的忻州春潮涌動。
從黃河岸邊到滹沱河畔,從長城腳下到五臺山下,一座座“大風車”矗立在高山之巔,巨大的葉片迎風旋轉,蔚為壯觀;鄉村田野、廠房屋頂,一排排太陽能板整齊排列,熠熠生輝。風和光在這里被轉化為清潔電能,通過電網輸送到企業工廠、千家萬戶。
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勇當“碳”路先鋒,忻州最大的底氣來自生態底色鮮明、綠色動能澎湃。
忻州的新能源占比、規模、品種、結構在全省優勢明顯,新能源產業發展潛力巨大。近年來,我市審時度勢、順勢而為,把發展新能源作為實現“雙碳”目標和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的主攻方向,項目建設“多點開花”,產業活力“競相迸發”,蹚出了一條具有忻州特色、綠色低碳、高質高效的轉型發展新路。
數據是新能源產業“成績單”上最搶眼的部分。截至2024年3月底,全市電力總裝機1844.37萬千瓦,其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1089.47萬千瓦,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全市電力總裝機的59.07%。
項目為王 激發產業發展新動能
產業發展,項目是支撐。
去年,我市成立了推進新能源項目建設工作專班和分布式能源發展工作專班,主動作為,靠前服務,定期調度未開工項目的手續辦理情況和項目進展及投資完成情況,確保項目順利推進。此外,市能源局聯合國網忻州供電公司下發有關通知,進一步加大新能源項目聯合送出協調推動力度,高效服務新能源項目建設。一季度以來,全市新能源項目已開(復)工34個,已完成投資13.186億元。
“鏈”上發力 擴增產業鏈“朋友圈”
龍頭“舞”起來,產業“壯”起來。
我市依托雄厚的新能源產業發展基礎,堅持外引內培,不斷補鏈延鏈強鏈,持續拓展新能源產業版圖,不斷優化新能源產業鏈布局。
在光伏產業鏈方面,總投資約60億元的江蘇一道新能源科技公司年產14GW光伏電池生產基地部分投產,其上游產業總投資40億元的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年產16GWN型單晶硅拉棒項目已進場施工,山西奧博能源電力有限公司列入全省光伏產業鏈“鏈核”企業名單,原平中信博追蹤支架項目、岢嵐格林貝斯光伏組件項目等一批項目相繼建成投產,光伏產業鏈已初具雛形。
在風電產業鏈方面,利用法蘭產業的雄厚產業基礎優勢和省級特色專業鎮的政策優勢,推動風電法蘭產業做大做強,寶航年產10萬噸風電法蘭等重點項目投產。
在儲能產業鏈方面,河曲縣萬噸級磷酸鐵鋰材料生產基地一期投產,忻州經濟開發區年產5萬噸磷酸鐵鋰項目開始設備調試。
從最初的“星星之火”,到如今初具“燎原之勢”。忻州在新能源產業版圖上默默耕耘,潛心“修煉”,以彎道超車的沖勁,闖出了一條新興產業蔚然壯大之路。
政策支持 當好項目服務“急先鋒”
有了政策的“東風”,產業發展必將“乘風破浪”。
我市把新能源發展作為調整能源結構、推動能源轉型的主要方向,先后出臺了《忻州市“十四五”能源革命及現代能源體系建設規劃》《忻州市深化能源革命綜合改革打造重要綠色能源基地實施意見》《關于加快風電光伏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并逐年印發年度行動計劃,為全市新能源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撐。
另外,我市還建立了項目全生命周期調度機制,實時跟蹤項目進度,協調解決問題困難,優化領導包聯、問題協調、定期通報等工作機制,有力提升了全市推動新能源項目建設、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不僅如此,為準確掌握全市風光資源開發利用潛力,我市主動開展新能源項目前期規劃工作,建立全市風電和光伏發電可開發資源庫,統籌謀劃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空間布局,實現全市新能源大規模、高比例、高質量發展。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忻州,正聚焦打造全省重要綠色能源產業基地的發展目標,大步流星,鏗鏘前行……(記者 張 曄)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