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岢嵐縣搶抓耕播寶貴時機,以農業增效、農民增產、集體經濟增收為目標,推進農業機械化、集約化生產,田間地頭呈現出一派熱火朝天的繁榮景象。
農機生產忙起來。在岢嵐縣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播種機、旋耕機等各類農業機械在耕播過程中大顯身手,大大提高了種植效率。岢嵐縣大力推行農業機械化生產,各類農業機械的大量使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助力岢嵐耕播工作跑出“加速度”。今年以來,岢嵐縣涌鑫合作社不斷提高機械化種植水平,購置各類大小農機具30余臺套,實現了從翻地、覆膜、播種到收割的全流程機械化作業,并配備專業駕駛員操作機器,通過農業機械化生產,為全年豐產豐收打下堅實基礎。
農業種植強起來。岢嵐縣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著力夯基礎、穩產能、防風險、增活力,堅決守住“三農”底線,首先是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33.25萬畝,有力有序推進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大豆種植面積達到1.55萬畝,油料植物種植面積達到3.29萬畝,有機旱作糜黍基地的糜黍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其次,抓好種業工程,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推進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科技特派員制度,與西北農大、山西農大合作抓好5500畝紅蕓豆繁種基地建設工作,引導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廣大農戶跟進,形成種業興農的全產業鏈利益共同體良好格局,實現農業規?;?、集約化、機械化生產,促進農業生產節本增效、農民增產增收,全力助推鄉村振興。
農民生活富起來。岢嵐縣積極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在不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條件下,將農業生產中的耕、種、防、收等全部或部分作業環節委托給農業生產性服務組織完成,立足解決“誰來種地”“怎樣種地”“如何種好地”的問題進行積極探索,通過育主體、打基礎、提質量破解難題,大力推動農業生產集約化,在改變傳統耕作方式的同時,有效帶動農民增產增收。今年,涌鑫合作社承包了3000余畝土地,已經種植了1000多畝,預計于近期全部種植完畢,其中司機每天工資300元,1個月能收入9000余元;普通勞力每天工資200元,1個月能收入6000余元。種植期間能夠帶動周邊農戶30多戶、50多人增收,大大提高了農民收入,提升了農民獲得感、幸福感。 (張晉忠)
(責任編輯:盧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