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露脸视频观看,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頻道>>頭條>>忻州頭條>>正文
鍛造中醫藥強縣富民“五寨模式”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定點幫扶五寨縣30周年紀實
2024年07月30日 10時33分   忻州日報


五寨縣景色秀美,風光旖旎。

下高速進縣城的馬路翻修一新,新建的扶貧安置樓房燈火通明,村子里撂荒的田地種上了中草藥,收割黃芪的農機在地里轟鳴,村衛生室里艾煙裊裊,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在外務工多年的趙大哥回到家鄉山西省五寨縣,眼前的變化讓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五寨的喜人變化,離不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五寨馳而不息的定點幫扶。1994年8月,根據黨中央統一部署,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五寨縣確定幫扶關系。從北京市到山西省忻州市五寨縣,這條跨越500公里的定點幫扶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已經走了30年。

30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始終將定點幫扶五寨縣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扛在肩上,堅持不懈支持五寨,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持續開展中醫藥健康幫扶,實施中醫藥產業幫扶,扎實推進五寨縣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勠力同心,攜手奮進,取得了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走出了中醫藥多元價值助推鄉村振興的“五寨模式”。

五寨縣中醫院舊貌換新顏

健康幫扶 家門口看上好中醫

五寨縣李家坪鄉羊坊村穿梭著一群穿白大褂的陌生人,這是中國中醫科學院派往五寨的第七批定點幫扶駐點專家。三天前的傍晚,他們剛剛抵達五寨,進駐五寨縣中醫院,熟悉醫院環境,對接入科工作。忙完這些,他們還來不及喘口氣,就頂著炎炎烈日來到羊坊村開展巡診,為臥床多年的大爺入戶測量血壓,給70多歲還在務農的大娘檢查膝蓋舊傷,向識得一些文字的老人發放宣傳圖冊……驕陽下,專家們額頭上都滲著汗珠。

專家組的工作只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30年來對五寨縣中醫院開展健康幫扶的一個縮影。30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立足中醫藥“獨特的衛生資源”優勢,持續對五寨開展健康幫扶,帶動五寨縣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顯著提升。

坐落于五寨城東的五寨縣中醫院是最好的見證。

30年前,五寨縣中醫院還是一片破敗景象——80%的房屋是危房,甚至發生過屋頂塌落砸傷病人的事件,患者寥寥無幾,大部分病房停止使用。

自五寨縣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確立幫扶關系開始,無論是引進資金、設備,還是輸送人才、技術、管理,只要有益于五寨醫療服務能力提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都愿意傾力幫扶。

1995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五寨縣委、縣政府達成重建五寨縣中醫院的共識。1997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籌集資金支持五寨縣中醫院門診住院綜合樓開工建設;2020年,為縣中醫院擴建了4100平方米的三層業務用房;2024年,支持縣中醫院新建住院樓及附屬用房項目建設,改善醫療服務環境,提升患者就醫體驗。此外,通過協調幫扶資金、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捐贈等形式,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為五寨縣醫療集團引進價值約1億元的醫療設備、藥品等物資,極大提升了五寨縣域醫療服務水平。

五寨縣菊花喜獲豐收

硬件跟得上,“軟件”也不能缺位。30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持續為五寨縣集聚優質中醫藥資源,累計派出7批35名專家“扎營”五寨縣中醫院,深度參與臨床診療、帶教培訓、學科建設、醫院管理等工作。

2020年11月,在五寨縣實現脫貧摘帽的一年半后,五寨縣中醫院也迎來了歷史性的時刻,成功創建二級甲等醫院,邁入從“扶起來”向“強起來”發展的新階段。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指導下,五寨縣中醫院完成“兩專科一中心”建設,心血管科和骨科被評為省級中醫優勢專科,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中心熟練應用推廣40余種中醫藥適宜技術,每年培訓鄉村兩級醫務人員36期,確保鄉村醫務人員掌握6至10種中醫藥適宜技術。

五寨縣中所村村醫李愛萍就是基層中醫藥服務隊伍的一員。經過培訓,李愛萍已經能熟練運用刮痧、拔罐、浮針等中醫適宜技術,成為中所村村民信賴的健康守護人。

如今的五寨縣中醫院不僅是五寨縣域中醫藥服務龍頭,也是忻州西部地區的中醫藥服務中心,吸引了不少縣域外患者前來就診。在縣中醫院快速發展的同時,各鄉鎮也積極創建中醫藥特色衛生院,在12個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全覆蓋的基礎上,持續開展中醫館服務能力建設、中醫閣建設,協調中醫專家前往中醫閣坐診,幫助當地群眾就近享受中醫醫療服務。

五寨縣中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產業振興 老百姓鼓起錢袋子

五寨縣地處高原丘陵區,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病蟲害少、藥用野生植物資源豐富,具有發展中藥材產業的潛力和優勢。從建立幫扶關系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就將發展中藥材產業作為五寨脫貧的“治本”良方。30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立足中醫藥產業“潛力巨大的經濟資源”優勢,通過引入中藥企業、發放種植補貼、開展技術培訓、協調產銷對接、強化品牌宣傳等舉措,讓五寨中藥材產業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在30年前的五寨,中藥材是大家眼里的稀罕貨,幾乎沒有農戶去種植。當時,絕大多數五寨農戶依靠種植土豆、玉米等農作物維持生活,一年只有兩三千元的收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通過邀請中藥材種植專家指導、申請幫扶資金等方式,支持當地種植黃芪、黨參、黃芩等中藥材,協調藥材公司與種植戶簽訂采購協議,保障種植中藥材的經濟效益。

“要改變農民世代延續的種植習慣談何容易。盡管資源稟賦極佳,經濟效益有保障,卻沒有人敢第一個吃螃蟹。”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定點幫扶五寨縣的第一批掛職干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政策法規與監督司原副巡視員劉文武深知五寨中藥材產業發展的“開頭難”。

劉文武和時任五寨縣常務副縣長張志軍一起,挨家挨戶地給村民做工作,終于在胡會鄉及其他少數農戶的50畝土地上開始了種植中藥材的試點工作。

這50畝“試驗田”,成為五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的“起跑線”。30年來,一代一代掛職干部接續發力,一批一批種植專家赴五寨指導,一家一家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企業)成立、中藥材生產加工企業在五寨生根,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持續幫扶下,五寨中藥材產業發展愈發有聲有色。

2019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籌集資金建設了晉西北中藥健康產業孵化園,為當地中藥材種植戶、合作社、企業搭建了中藥材采收晾曬、生產加工、倉儲銷售等一體化服務平臺;2020年,指導五寨縣政府制定了《五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為五寨縣中藥材產業發展指明了方向;2021年,牽線引進國藥集團幫扶項目,投資建成中國中藥五寨產業園,助力五寨縣發展壯大中藥材產業;2022年,指導五寨縣在3萬畝黃芪種植基礎上,試種1700畝藥用菊花,“花海經濟”初具雛形;加強產銷對接,通過“定制藥園”、參加展銷會等進一步擴大五寨中藥材知名度,拓寬中藥材銷路。

目前,五寨縣中藥材產業的經濟效益日益凸顯,已經成為五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一環。現有中藥材種植面積5萬余畝,每畝純收入可達1800元,中藥材生產加工企業4個,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企業)超過10個,6000多人從事中藥材產業,其中脫貧人口2000余人。

從50畝“試驗田”到5萬畝中藥材種植面積,蓬勃發展的中藥材產業不僅助力五寨縣打贏了脫貧攻堅戰,也成為五寨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增強內生發展動力的“新引擎”。

人才振興 聚才聚力拔窮根

“第一筆捐款750元已于11月27日收到……我想衷心地說聲‘謝謝’……我會用實際行動,好好學習,以優異成績來回報你們的幫助。”2002年12月,正在西北工業大學讀書的林同學向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寄去了一封感謝信,感謝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干部對他的資助,讓他有機會走進大學校園,實現人生夢想。

與五寨縣建立幫扶關系后,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非常關心五寨孩子們的教育問題,干部職工們紛紛捐款,通過“一對一”“多對一”“結對幫扶”等形式資助五寨孩子們上學,有的從小學一直資助到大學。一名掛職干部至今還收藏著30多封當年在校貧困大學生寫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感謝信,這些信封上印著南開大學、山西師范大學、山西農業大學等學校字樣,是孩子們學業有成的最好證明。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人才的聚集和積極性的調動,靠的是有吸引力、感召力、推動力的政策舉措。

近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依托中醫藥“具有原創特點的科技資源”優勢,通過名中醫評選、師承人員培養、中醫適宜技術培訓、中醫藥科研立項等形式,開展多層次人才引進和培養工作,同時加快中醫藥科研成果轉化,研發各類中醫藥大健康產品,推動五寨縣醫療衛生事業和中藥材產業發展實現從“輸血”到“造血”的重大轉變。

根據五寨縣醫療衛生實際情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五寨縣制定了《五寨縣醫療衛生優秀人才培養實施方案》《五寨縣醫療衛生人才發展規劃》。自此,五寨縣醫療衛生人才培養有了明確的“路線圖”。近年來,五寨縣引進54名醫療衛生專業技術人才,選派近40名醫務人員外出進修學習,培養名老中醫1名,師承帶教指導老師2名。

五寨也在不斷加強對本土中醫藥人才的挖掘,努力做好學術經驗傳承工作。2019年,作為五寨縣首個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五寨縣中醫院劉向陽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正式揭牌,成為五寨基層醫生的“加油站”。工作室的“掌門人”劉向陽,就是土生土長的五寨人。

“用雙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狀手形,自腰骶開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膚,所提皮膚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適當,而且要直線向前,不可歪斜……”

2023年10月,山西太原,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的第三期定點幫扶五寨縣中醫適宜技術提高班上,上海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教授李征宇正為五寨縣基層醫生展示捏脊法在小兒推拿中的作用和手法。學員們紛紛上前觀摩學習、拍照記錄。

“日常工作中,我們很少有機會一次性接觸到這么多來自全國的高級別專家。”五寨縣前所鄉中心衛生院醫生郝愛花表示,會將此次學到的中醫適宜技術應用到日常診療工作中,努力提高群眾健康水平。

近年來,為加強五寨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醫療機構在五寨縣累計開展中醫醫療技術培訓100余期,培訓醫務人員6000余人次。

在中醫藥科研人才引育方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支持五寨縣芪參中藥材開發中心、五寨縣正和堂藥材有限公司等企業參與國家級項目——科技部“科技助力經濟2020”重點專項,成功申報“山西道地藥材黃芪制種及種子加工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項目并于2022年順利結項,為五寨縣科研能力提升和人才培養提供鍛煉平臺。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五寨縣中醫院申報的課題——溫陽通脈貼輔助治療穩定型心絞痛的臨床研究,成功入選山西省2024年度中醫藥科研項目,成為五寨縣中醫臨床科研領域人才培養的新突破。

文化振興 中醫藥浸潤五寨人心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不少貧困家庭走出貧窮“泥潭”的“攔路虎”,也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中難啃的“硬骨頭”之一。

“中醫藥文化對呵護五寨人民健康、防止因病返貧起到重要作用。”曾掛職五寨縣委副書記的中國中醫藥報社副總編輯高新軍對此深有感悟。

五寨縣中醫藥人才培養碩果累累

近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充分發揚中醫藥“優秀的文化資源”優勢,從中醫藥文化入手,根據當地疾病譜編寫中醫藥養生知識書籍,建設中醫藥文化體驗館,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提升五寨群眾中醫藥文化素養,為五寨縣實現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中醫藥文化能量。

曾掛職五寨縣副縣長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西醫結合與少數民族醫藥司副司長董云龍,在2018年初到五寨時就發現,受五寨地域特點和經濟發展水平影響,五寨人的知識結構和疾病譜有自己的特點。市面上的大眾中醫藥健康科普讀物很難“一通百用”。因此,董云龍也萌生了調研五寨當地疾病譜、制定有針對性的健康宣教方案和中醫藥健康科普讀物的想法。在這項工作的基礎上,《五寨縣居民健康狀況調查及中醫調護方法研究》《五寨縣防病治病100問》《五寨縣百姓中醫養生手冊》也就應運而生,尤其是后面兩本通俗易懂的中醫藥養生文化書籍受到當地百姓熱捧,增印了若干次。

與此同時,中醫藥文化的種子也在五寨校園的沃土里萌芽,茁壯成長。

五寨縣中醫藥文化氛圍日益濃厚

從2018年開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五寨縣持續開展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幫助中小學生增強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激發孩子們對包括中醫藥文化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的自信。為建設可持續中醫藥文化教育機制,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幫助下,五寨縣各個學校開始為中醫藥開辟新園地,建立起中醫藥文化角、中草藥標本室、中醫藥文化活動室等。

“宣傳成效顯而易見。”五寨縣第五小學教師趙雪青表示,“中醫文化課讓孩子們養成了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時,通過學生們也可以將中醫藥的價值與精神傳遞到每一個家庭。”

新學期伊始,五寨縣將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作為開學第一課,由家長陪著孩子們來到五寨中醫藥文化體驗館參觀。智能針灸銅人、珍稀中藥材、“字里藏醫”……新奇的展陳吸引了絡繹不絕的群眾前來體驗中醫藥文化。

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幫扶建設的一座公益性、科普性中醫藥文化體驗館,該館融合了最先進的多媒體展陳技術,通過圖文視頻介紹、實物陳列、新媒體互動等形式,展示了中醫藥科普知識和文化內涵、五寨中醫藥資源以及定點幫扶成果等,帶領同學們開啟了一場有趣的中醫藥文化之旅。

目前,體驗館已獲批山西省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吸引了更多省內外人士前來參觀。中醫藥文化的影響力在社會層面不斷提升。

依托五寨中醫藥文化體驗館,來自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專家團隊走進機關、學校、基層醫療機構舉辦講座,開展義診、健康咨詢和中醫藥文化科普活動,激發群眾對中醫藥文化的興趣和熱情,樹立健康生活理念和習慣,筑牢中醫藥文化傳承根基。2024年,五寨縣共開展24場中醫藥文化進校園活動,近2000人前往體驗館進行參觀學習。

“得益于中醫藥文化浸潤,五寨百姓對中醫藥的認識度和喜愛度明顯提升。”現掛職五寨縣中所村第一書記的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干部佑聰表示,未來會在中所村打造中醫藥書吧,推動中醫藥文化科普工作不斷優化創新,并通過村廣播站每日播放八段錦音樂,中央廣場LED顯示屏播放中醫藥科普作品,讓村容村貌更具“中醫藥味兒”。

生態振興 打造黃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

三十六曲香羅袖,一片飛花撲鼻來。

金秋的五寨,千畝菊花種植基地里盛開的藥菊吐露芬芳,微風中帶著淡淡清香。

中醫藥源于自然,蘊含著天地一體、天地人和的整體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維護好中醫藥這一“重要的生態資源”優勢,是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內容。因此,無論是深挖中藥種植產業價值,還是開發中醫藥健康旅游,都符合推進生態保護與建設的總體思路。

近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助力五寨縣依托五寨溝風景區、中醫藥康養旅游基地、中藥材種植基地等平臺,不斷提升“康養五寨”品牌知名度。

“五寨有著優越、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得天獨厚的中醫藥資源,應該大力發展康養旅游以及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做大康養五寨品牌,推動中醫藥融合發展,讓中醫藥資源優勢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多的貢獻。”2022年7月,山西五寨夏季康養峰會暨中醫藥文化研討會主旨發言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張伯禮闡述了他對五寨中醫藥生態資源稟賦的肯定與期待。

2023年7月,第二屆山西五寨夏季康養峰會召開時,張伯禮的愿景變成了現實。在五寨縣城南薛家村清漣河畔,一座高標準打造的集森林旅游和中醫藥康養理療于一體的“五頤康苑中醫藥康養旅游基地”正式投入運營。

基地內設有住宿餐飲區、休閑康養區和產品展示區三個區域。走進基地,可以品嘗富有五寨地域特色的藥膳菜品,縱享五寨風情;體驗中藥足浴、熏洗、汗蒸以及推拿按摩等多種中醫藥保健理療服務;感受太空艙理療、漂浮艙水療等高科技康養項目,身心與自然實現高度融合;再為家人挑選一些康養產品,將五寨的康養理念傳播得更遠。

“讓五寨成為黃土高原上的‘香格里拉’!”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王琦也對五寨康養產業寄予厚望。如今,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指導和支持下,五寨正按照產業化、市場化、特色化、集群化的發展思路,探索中醫藥與康養、文旅、食品、互聯網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之路,全面助力鄉村振興,為推動中醫藥和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五寨力量。

與此同時,美麗鄉村建設也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幫扶五寨的一項重點工作。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以中所村為美麗鄉村建設示范試點,改善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助力五寨縣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生活富裕的新時代美麗鄉村樣板。202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支持硯城鎮周家村實施照明工程、廁所改造、污水處理等人居環境整治項目,顯著提升了村容村貌,推動周家村打造成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2023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支持五寨縣實施農村廁所改造、生活垃圾處理、道路修繕、飲水安全等民生工程,為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了極大便利,進一步改善了當地人居環境。

五寨縣黨建治理工作水平進一步提升

組織振興 黨建引領助力發展

2018年9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直屬機關黨建扶貧工作方案》,明確黨建幫扶范圍形式、主要措施、任務分工等,組成7個幫扶小組,分別結對幫扶五寨縣2個鄉鎮和6個行政村,每年持續開展各種形式的黨建幫扶工作,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近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各級黨組織通過聯合主題黨日、黨建活動陣地建設、開展義診活動等方式,豐富基層黨建內涵,加強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

“2019年,我有幸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青年干部學習調研團赴五寨縣調研。在此期間,駐村幫扶干部扶貧、貧困戶脫貧的感人故事觸動了我們每個人,也讓我更加深刻地領會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仇婷婷在日記里寫下這段話。3天時間里,調研團進村入戶,與村民同吃同勞動,與脫貧模范戶和村干部深入交流,調研五寨縣脫貧攻堅狀況,摸底中藥材種植情況,研究醫療衛生人才發展規劃,并為群眾開展了健康義診。

2024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在五寨縣三岔小學開展“大手拉小手·圓夢微心愿”公益活動,組織全局黨員干部認領三岔小學孩子們的“微心愿”,自費為近150名五寨縣兒童捐贈心愿禮物。“我想要這個積木賽車好久了!太開心了!”“是我喜歡的粉色書包!謝謝阿姨!”“有了這個護眼臺燈,我寫作業不怕傷眼睛了!”收到禮物的孩子們,笑在臉上,樂在心里。

“能來北京看表演,我真的太開心了,謝謝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叔叔阿姨們讓我有這個機會!”2024年6月1日,國家大劇院“我和祖國一起成長”主題演出活動中,有10余名五寨小學生的身影。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協調下,他們第一次來到北京,第一次走進國家大劇院,與天南海北的小朋友一起,在歌聲與笑聲中歡度“六一”兒童節。他們還來到天安門廣場,現場觀看升旗儀式,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全場齊聲高唱國歌,孩子們行少先隊禮的同時,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理想信念進一步堅定。

“還是五寨的玉米好吃!”“購買五寨小米的聯系方式有嗎?我想再買一些。”近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持續發動局機關、直屬(管)單位預留節日職工福利采購份額,做好五寨縣農特產品“進食堂、進餐桌”工作,加大五寨縣農特產品推廣力度,鼓勵各部門、各單位及職工個人采購幫扶產品,并持續通過協調產銷對接等方式幫助五寨縣銷售農特產品,為五寨縣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更多力量。

又踏層峰辟新天,更揚云帆立潮頭。

斗轉星移,初心彌堅,30年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五寨縣幫扶情誼跨越千里,中醫藥助力五寨縣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碩果累累,一株株藥苗生長在蘆芽山上,一份份耕耘播撒在田間地頭,一張張笑臉綻放在五寨大地。如今的五寨,正以昂揚的姿態、勃勃的生機,不斷注入發展新活力、積蓄騰飛新動能。回望來路,展望未來,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必將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同五寨人民一起,開拓進取、務實重干,為持續鞏固拓展五寨縣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中國中醫藥報》記者 黃蓓 王青云 張霄)

(責任編輯:盧相汀)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