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神池縣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高位統籌謀劃、精心打造示范、系統推進實施,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加快推進新時代新征程鄉村振興穩步推進。
堅持全力推進,頂層設計“一盤棋”。堅決把學習踐行“千萬工程”經驗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第一民生工程,成立了由縣委書記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九個專項工作組,進一步壓緊壓實縣委政府主體責任、縣級領導包聯責任、行業部門指導責任、鄉村兩級屬地責任、駐村干部幫扶責任和組織紀檢監督責任,構建四套班子齊上陣、縣直部門齊心抓、鄉村兩級齊落實的工作機制,走出一條“低成本、可復制,黨建引領、系統推進、民主管理、產城融合”的發展之路。
堅持全域規劃,分類推進“一張圖”。把村莊布局和建設規劃放在首要位置,推進編制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銜接、“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將全縣122個行政村劃分為精品示范村、提檔升級村、環境整治村分類推進,以“一片多點,精品示范,標桿引領,帶動全縣”為思路抓好精品示范村建設,形成“建好一點、帶動一片”的示范效應。以“補齊短板,提檔升級,強基固本,提質增效”為思路抓好提檔升級村建設,通過“硬件”“軟件”同步提檔升級,全力推進和美鄉村建設。
堅持全面整治,建設維護“一體化”。將農村人居環境方面突出問題集中整治與城鄉人居環境垃圾清運工作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干部帶動、黨群互動、全民參與”的模式,持續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治理各種亂象、提升村容村貌、維護村莊環境。持續推進村規民約、門前“三包”的宣傳落實,常態化保持房前屋后干凈整潔。利用大喇叭、微信群、散發宣傳資料等方式,動員農戶主動清理自家庭院,宣傳發動農民參與環境整治7038戶,整治農戶庭院2000余戶。健全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置體系,建成鄉鎮垃圾轉運站11個,購置垃圾壓縮設備11臺,購置垃圾清運車輛13輛,推進農村生活垃圾統一轉運。黨政領導分片督導檢查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現場交辦發現問題,堅持問題導向,緊盯薄弱環節,強力整治、一抓到底,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水平。
堅持全業發展,打造產業“一條龍”。舉特色旗、走優質路、打品牌戰,統籌“種養加”、做強“糧經飼”,打造雜糧、藥材、蔬菜、畜牧、文旅等產業板塊,推動特色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聚焦建鏈延鏈、補鏈強鏈,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同步融合文旅元素,形成“一產促二產、帶三產”的產業體系,促進全要素集聚、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聚合。放大“避暑旅游目的地”效應,做大“清涼”經濟,在龍泉鎮榮莊子村建成兒童游樂區、日間照料中心、羊主題樂園、生態農業區、田園體驗區等多個板塊,在現有2A級景區基礎上,積極升級打造3A級景區。
堅持全面動員,尊重民心“一桿秤”。廣播喇叭“響”起來。開展鄉村大喇叭人居環境整治倡議活動,通過選樹典型示范,感染和帶動周邊群眾,實現“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轉變。黨員干部“干”起來。堅持從村“兩委”入手,從自身做起、從自家開始,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干。志愿服務“動”起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根據實際對戶內庭院、門前三包以及巷道等區域“常態化+不定時”開展志愿服務。評比活動“搞”起來。充分利用“紅黑榜”“榮譽榜”以及流動“紅黃旗”等機制,獎優罰劣,動員廣大群眾向典型看齊。 (劉雪峰)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