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樂藜麥豐收在望。 記者 張存良攝
金秋時節,靜樂藜麥陸續進入成熟期。不同品種的藜麥成熟后,麥穗呈現出火紅、金黃、紫紅等多種色彩,藜麥田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在陽光的照射下,隨風搖擺的藜麥穗和村民們忙碌的身影組成了秋日的豐收美景圖。
近年來,靜樂縣以打造“全國藜麥第一縣”為目標,以全省藜麥全產業鏈重點鏈建設項目和藜麥專業鎮建設為抓手,向倚重質量和效益的“品牌農業+”邁進,有力帶動了全縣鄉村產業振興和農民增收。在近期發布的忻州市第二批重點專業鎮名單中,靜樂藜麥專業鎮榜上有名。
靜樂縣地處晉西北汾河上游的黃土高原,海拔高、氣溫低、降雨適中,獨特的地理緯度、海拔高度、氣候溫度、土壤酸堿度,成就了靜樂藜麥基因更優良、質量更上乘的優勢。2011年,第一粒藜麥種子漂洋過海來到靜樂。2013年,靜樂藜麥種植面積擴大到1萬畝;同年8月,靜樂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授予“中國藜麥之鄉”稱號。目前,全縣擁有藜麥綠色標準化種植示范基地3.2萬畝,藜麥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平均畝產在150公斤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藜麥種植生產縣之一,形成了集藜麥種子研發、種植、加工、產品研發于一體的綜合產業鏈,涵蓋食品、飲料、醫藥、保健、酒品等多種類別。
“圍繞打造藜麥專業鎮、打造‘全國藜麥第一縣’的目標,我們以堅持種業振興、堅持大農業觀、堅持農民增收、堅持補齊短板、堅持數字賦能‘五個堅持’為指引,不斷提升藜麥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構建現代化農業發展體系。” 靜樂縣農業農村局相關領導表示。
為推動藜麥產業健康發展,該縣專門成立了藜麥全產業鏈重點鏈建設服務中心,并立足“中國藜麥之鄉”品牌優勢,培育了稼祺、華青、忻靜等12家加工企業,年加工總產能達1.5萬噸,從業人員達2000人。其中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6家、藜麥產業聯合體3家,另有農民專業合作社680家。除藜麥米外,深加工產品還有藜麥醋、藜麥粉、藜麥面包、藜麥燕窩粥、藜麥花膠粥等。據悉,我國青海、內蒙古、甘肅等地的藜麥原糧經靜樂集散中轉銷往全國各地,靜樂將逐漸成為國內最大的藜麥交易集散地。
該縣藜麥全產業鏈示范園項目分為加工園區和育種園區,項目總投資5000萬元。藜麥加工園區位于該縣東大樹村,占地面積4450平方米,擁有藜麥米精加工生產線1條,年加工藜麥米5000噸。該生產線除保留傳統的機械去雜、去石、去皂苷外,增加了拋光設備,清洗脫水采用了一體化裝置,可以在確保藜麥品質不受影響的條件下快速干燥,每小時可烘干藜麥米1噸以上。藜麥育種園區也位于東大樹村,占地面積約100畝,新建16棟日光溫室。“目前,示范園擁有全球3200多份種質資源的藜麥基因庫,擁有全球第一套專業化年加工20噸的藜麥制種加工車間,擁有藜麥新品種試驗與展示固定基地1000畝。2021年由稼祺公司聯合山西農業大學、浙江大學、華大基因對2200份資源進行了基因重測序,已獲得2000份藜麥種質資源表型分析數據,成功通過‘靜藜1號’品種認定?!闭勂疝见湥摽h藜麥全產業鏈重點鏈建設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如數家珍。
據了解,項目全部完成后,年可產出藜麥米5000噸、消費藜麥原糧7000噸,產值達2.8億元;藜麥繁種基地500畝,預計可產種子5萬公斤,產值約在1000萬元左右,所產種子可提供種植約10萬畝。
十三年破題起勢,靜樂藜麥種植面積、品質均居全國之首。藜麥產業已成為靜樂縣“特”“優”農業主導產業。
為助力特色農產品香飄海外,近年來,靜樂藜麥頻頻現身國際藜麥年巡回展、國際藜麥大會、世界面包大師團年度論壇等多項國際性活動,使得靜樂藜麥品牌知名度不斷提升。2023年9月,靜樂舉辦首屆藜麥產業高質量發展論壇,與歐洲、非洲企業簽訂出口訂單,藜麥粉正式出口法國,開啟了國際化發展的新篇章。
今年5月,在以“綠色創新新質發展 數字賦能區域品牌”為主題的中國品牌日活動期間,發展指數監測數據顯示,靜樂藜麥在產業發展質量上的五個關鍵維度均實現了顯著增長,藜麥品種選育指數尤為引人注目,已達到了224.01點,年均增長率高達17.50%,展現出了靜樂藜麥在品種優化與創新方面的強大實力。在品牌建設方面,靜樂藜麥2024年一季度的品牌影響力指數已達到了110.29點,較基期增長了10.3%,顯示出強勁的市場發展潛力。
年年藜麥紅,歲歲藜麥香。靜樂憑借獨特的地理氣候資源和以藜麥為主的優質小雜糧背書,在“中國藜麥之鄉”“山西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中國生態食材示范區”等榮譽稱號重疊加持的背景下,享譽國內外的靜樂藜麥品牌效應正不斷轉化為全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帶動效益,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澎湃動能。(記者白雪萍)
(責任編輯:盧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