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運輸一體化筑起城鄉共富路
10月18日,我省黃河、長城、太行三個一號旅游公路全線貫通。至此,全省通過路游融合、運游融合、數游融合,打通了山西省全域旅游發展格局的大動脈,在全國率先構筑了“城景通、景景通、城鄉通”的全域旅游公路網。我市按照省廳下達的年度計劃任務,緊抓三個一號旅游公路建設,兼顧鄉鎮通三級路、建制村通雙車道等“四好農村路”建設。
2024年,全市三個一號旅游公路建設里程為253公里,目標完成投資16.8億元,目前完成投資16.4億元,已實現全線建成貫通;新改建農村公路目標為445公里,目標完成投資10億元,截至目前,已完成390公里,完成投資7.9億元,預計年底全部完工。這些目標任務的實現,為我市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和加快交通、旅游、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加快“城景通、景景通、城鄉通”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今年以來,市交通運輸局科學安排組織施工計劃,奮力掀起實干大干熱潮。繁峙至五臺高速公路特許經營者招標已完成,項目土地二次預審已獲得自然資源部批復,正在推進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報審工作,同步加快先行用地手續的辦理。國道337線長城嶺(晉冀界)至耿鎮鎮段(石咀隧道)改擴建工程和國道337線耿鎮鎮至王村鎮(忻州呂梁界)段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編制完成并送審省交通運輸廳,特許經營方案、土地預審及各項專項評估工作也在同步進行。省道247線劉家塔至土崖塔公路新建工程于9月26日簽訂完成路基、橋涵、隧道及綠化工程施工總承包合同。
此外,自太忻、忻原、忻定3條城際公交線路開通以來,運行平穩,促進了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水平。(本報記者 徐國華)
民航事業進入持續快速發展新階段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忻州民航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五臺山機場作為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內通外聯的重要門戶,積極發揮行業優勢,在帶動一體化經濟區建設、帶動地方旅游業發展、擴大對外開放、助力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五臺山機場自2015年12月正式通航以來,主動融入忻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內抓管理、外拓市場,機場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完善、持續提升。先后與14家航空公司合作,開通19條航線,可通達上海、昆明、呼和浩特、廣州、哈爾濱、武漢、成都、天津、廈門、南寧、沈陽、重慶等21個城市,航線網絡基本覆蓋華東、華南、華中、華北、東北等地區。旅客吞吐量突破54.58萬人次,貨郵吞吐量146.28噸,這既是通航9年來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主動融入地方經濟、大力發展運輸生產、實現蓬勃發展的最好印證,更是跨越新時代、開啟新征程的關鍵標志,充分反映了忻州打造開放發展前沿城市的顯著成果。(本報記者 張志遠)
我市鐵路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作為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重要區域,我市鐵路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2018年,大西高鐵原平西至太原南段正式開通運營,結束了忻州沒有高鐵的時代。大西高鐵原平西至太原段全長116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設有原平西、忻州西、陽曲西、太原南4個高鐵站。大西高鐵的開通,不僅縮短了旅行時間,還促進了人員往來、經濟交往和文化交流,對沿線城市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今年9月,原平市樊家莊特大橋最后一組500米長鋼軌鋪設完畢,集寧經大同至原平高速鐵路與既有大西高鐵成功連接;雄忻高鐵五臺山隧道最長斜井2號斜井順利貫通;興保鐵路復線儲運裝工程開始進行重載調試。我市2條在建高鐵和1條在建鐵路取得新進展。
雄忻高鐵線路東起雄安站,經河北省雄安新區、保定市進入忻州市。雄忻高鐵山西段經五臺山風景區、五臺縣、定襄縣、忻府區,接入忻州西站,在山西省境內約長122公里,并新建五臺山站、五臺縣站、定襄北站三座高鐵站。
集大原高鐵北接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途經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并入大西高鐵,與張大、鄭太高鐵及在建的雄忻高鐵連接,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呼南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
興保鐵路復線是我省加強區域間基礎設施聯通、提升煤炭外運能力的重點項目,是貫通神瓦鐵路馮紅段(馮家川—紅柳林)重要的后方通道,由鐵路工程、煤炭儲運裝工程及配套道路工程組成,新建線路長21.8公里,其中興縣境內7.8公里,保德縣境內14公里,并新建裝車環線及儲運裝配套工程,配套儲運裝系統工程。(本報記者 張志遠)
設計:范 琛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