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local/3/7F/D9/735C4D704366DDA7E49A3CD0335_B5DDB001_2201D.jpg)
靜樂縣神峪溝村特色民宿。 記者 張存良攝
天高云淡,大地流金,深秋時節的忻州宛如鋪陳在黃土高原上的詩意畫卷,濃墨重彩。村莊農舍、阡陌交通點綴其間,躍動著新時代的活力與生機。
“千萬工程”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時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決策。21年來,起筆于群眾利益、落筆答“時代之問”,用一張藍圖繪出萬千詩畫村莊,造就萬千幸福城鄉。
新時代的忻州把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城鄉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環境整治、業態轉型、文化鑄魂、社會治理……從長城沿線到黃河岸畔,全市上下學用“千萬工程”經驗的熱潮涌動,農業農村現代化不斷取得新成效。
蝶變:從“臟亂差”到美如畫
每天,岢嵐縣三井鎮三井村都會有垃圾轉運車到來,街道旁的垃圾桶隨即得以清空,一個道路平坦寬敞、民居錯落有致、環境干凈整潔的村莊也會被再次“刷新”。
位于209國道旁的三井村是岢嵐縣三井鎮的政府所在地,也是1938年抗日戰爭中“三井戰斗”的發生地。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來,三井村以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集中清理臟、亂、差等衛生死角,打響了環境整治的“攻堅戰”,村莊面貌煥然一新。作為這場“戰役”中的帶頭人,三井村黨支部書記張曉靜深有觸動,“變化的不僅是環境,更是鄉村居民的觀念和習慣。”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千萬工程”實施以來,忻州市下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先手棋,統籌抓好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廁所革命、庭院美化等一系列措施的落實,著力打造精品示范村和提檔升級村,讓“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如詩意境躍然呈現。
除臟、破舊、去亂、治污,在忻州,環境整治就像一把手術刀,讓廣大農村由內而外蛻變新生。
繁峙縣砂河鎮以凈化、綠化、美化為目標,動真格、下力氣,集中對背街小巷、溝岔河道、道邊路旁等區域展開清理,讓“臟亂差”變成“高顏值”;靜樂縣神峪溝村收拾殘垣斷壁,整飭舊屋老巷,建造特色民居,讓“和美鄉村”可感可及;神池縣宋村破舊立新、拆違治亂,不僅讓舊宅廢院搖身一變成了康養民宿,還讓墻壁圍擋成為鄉村的風景“畫廊”;五寨縣周家村以“廁所革命”與“能源革命”為引擎,全面系統推進基礎設施建設與公共服務設施完善,不僅徹底改變了村落的環境衛生面貌,更推動村莊向新、向綠發展。
從“垃圾治理”到“廁所革命”,從去除“臟亂差”到消除“危舊壞”,隨著“千萬工程”的深入推進,忻州的山鄉大地正脫去舊貌換上新顏。
聚變:從“出圈”到“出彩”
自來水改造、雨污分流、道路鋪設……國慶節過后,忻府區南關村黨支部書記馬燕榮就一直盯在人居環境整治的施工現場。
作為省級“千萬工程”示范村,南關村充分發揮與忻州古城相鄰的地緣優勢,打造的“民宿示范區”成為村里新的經濟增長點。國慶假期,忻州古城的爆火讓馬燕榮再次意識到升級鄉村硬件設施、扮靚人居環境是吸引客流的“硬核”條件。
學習運用“千萬工程”光有美麗的環境還不夠,還要做好“美麗”經濟。作為文旅資源大市的忻州,結合精品示范村、提檔升級村創建活動,深挖文旅資源,大力發展避暑夏養、森林康養、溫泉康養、雜糧養生、中醫藥康養五大品類旅游康養業態,讓鄉村群眾實現生產、生活、生態的良性循環,蹚出了“以農文旅康養促鄉村全面振興”的新路徑。
在寧武,一座山成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注解。寧武縣縱橫交錯的“棋盤”中,管涔山不僅是一方山水文化的象征,也深深影響著全縣的發展走向,一度限制了山鄉村落的發展空間。
如今,一子落,滿盤活。
以“千萬工程”經驗為指引,寧武縣執筆山川,潑墨鄉村,傾力書寫“為山所困”向“因山而興”的故事。余莊鄉依托當地的自然資源,結合人文歷史和特色產業,打造萬畝莜麥種植基地和鴨子海文旅休閑項目,將運動休閑、親子娛樂、文化體驗、觀光旅游多元體驗融為一體;涔山鄉大石洞村整合多方資源,推動村集體旅游示范項目建設,鼓勵村民通過開辦農家樂、民宿等發展庭院經濟,形成集“體驗+休閑+康養”為一體的現代化休閑旅游園;東寨鎮的大廟村、高橋洼村、窯子灣村抱團發展,成立鄉村旅游發展公司,打造出鄉村驛站、森林康養小院等多處景點,吸引游客回歸自然、感受自然。
在偏關,盤活一座山、帶富一方人的是兩條路。
“一直以來我們尚峪鎮是傳統農業大鎮,是林業重鎮,如今隨著長城一號旅游公路的開通,我們正全力打造旅游新鎮。”站在尚峪鎮建設中的特色民宿前,尚峪鎮黨委書記侯進飛言辭懇切。
偏關,長城與黃河“雙龍”共舞的形勝之地,長期以來卻因山大溝深的自然條件,讓這兩大資源處于“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尷尬境地。
大路開天地寬。自長城、黃河一號旅游公路建成以來,像尚峪鎮這樣以路興業的例子在偏關縣比比皆是。以萬家寨水利樞紐工程聞名的萬家寨鎮打造汽車賓旅館,成為游客追逐的“詩和遠方”;老牛灣鎮升級基礎設施,規劃文旅項目,開展“農家樂管家”培訓,持續擦亮“長城人家”“黃河人家”的特色招牌。
路在腳下,亦在遠方。長城、黃河一號旅游公路的建設,不僅讓偏關縣豐富獨特的長城、黃河旅游資源優勢得到充分彰顯,也助力沿線鄉村跑出鄉村振興“加速度”。如今,長城、黃河偏關段兩條旅游公路已帶動沿線的5個鄉鎮、48個鄉村、3千多戶百姓從事旅游業。半壁孤城水一灣,萬家煙火壯雄關的盛景再次呈現。
以路促旅的還有五臺山風景名勝區。五臺山風景名勝區扎實推進高速口至游客中心、清水河東路等旅游環線公路和石咀至高速口旅游專用通道改造、東線旅游公路、337國道改線、雄忻高鐵五臺山站站前廣場以及道路周邊環境治理等重點工程,打造從忻阜高速路出口、雄忻高鐵五臺山站站前廣場到游客服務中心、再到核心景區的出入山快速通道,最大限度讓旅游“發展紅利”變為“百姓福利”。
聚合資源、組團發展,每一寸山河都在展示新的風景。在“千萬工程”經驗的引領下,忻州大地,休閑農業、文旅、康養、文創等鄉村新業態不斷涌現,農家樂、鄉村民宿等文旅特色產業蓬勃發展……一幅現代版“富春山居圖”徐徐鋪展。
躍變:從窮山窩到共富路
茶葉里藏著上川坪村的“致富經”。
寒露一過,岢嵐縣高家會鄉上川坪村的黨支部書記王煜東又忙了起來。眼瞅著今年的毛建茶又將迎來采摘時節,王煜東圍繞著茶的生產加工和訂單銷售提前做起了“功課”。
上川坪村是傳統的農耕區,土地貧瘠,村民收入主要依靠農業種植以及外出務工。薄弱的村集體經濟難以養活一方百姓,為改變這種狀況,上川坪村“兩委”班子多次外出考察,借用“他山之石”,摸索出了以茶富農、以茶興業的好路子。2023年毛建茶收益達30萬元,帶動77戶農戶,戶均增收1500元。
共同富裕是“千萬工程”的最美落腳點,也是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的原動力。忻州市深入領會“千萬工程”經驗背后的實干要點,充分利用“中國雜糧之都”這塊最搶眼的“金字招牌”,深挖“土”的資源、彰顯“特”的優勢、延伸“產”的鏈條、拓展“銷”的渠道,讓黃土地里不斷開出“新花朵”。
滹沱河畔,五臺縣建安鎮東建安村風景如畫。投入600余萬元打造的蓮藕稻禾新型農業產區,不僅拓寬了鄉村產業發展路徑,還帶動70余名勞動力就業。
代縣縣城正北,橙草溝村熠熠生輝。智能玻璃大棚、日光溫室大棚、村級光伏電站、圈舍養牛、飼料加工……一個個項目次第花開,帶動了村集體經濟,也“鼓”了村民錢袋子。2023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5萬元,僅采摘休閑觀光產業就為脫貧戶、監測戶提供就業崗位35個,人均年增收1.5萬元。
此外,五寨縣的現代加工型馬鈴薯種植基地、神池縣八角鎮圪坨莊村“羊陽得益” 光伏羊舍項目……以項目建設支撐產業發展,“千萬工程”經驗在忻州成了實實在在的破題路徑。
逐夢共同富裕,實現均衡發展,不僅“鼓”錢袋,更要富腦袋。
在忻州,以文化人、以文鑄魂的故事也在山鄉村野上演。保德縣白家墕村建起的民俗館,集紅色文化、農耕文化區、民宅古建文化于一體,成為看得見的鄉愁記憶;河曲縣舊縣村切實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在標準化建設、網格化管理、黨員積分制管理、星級文明戶評比、壯大集體經濟等方面持續發力,一定程度上推動鄉村弘揚尊親睦鄰、守望相助、誠信重禮的和諧鄉風、民風、家風。定襄縣蔣村鎮優化14個農家書屋,積極組織開展讀書會、文藝演出等各類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以文明新風“滋養”鄉村振興。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從環境到生產、再到生活、生態的深層次重塑,“千萬工程”這支時代“畫筆”正在忻州大地一筆一畫勾勒出山水田園的大美底色、產業發展的大美畫卷、鄉村文明的大美韻味,繪就鄉村振興的“萬千氣象”。(記者 郝永峰)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