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志遠)2024年,神池縣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業績是新擔當、交賬是軍令狀”的工作理念,秉持“負責任、動腦筋、講良心”的工作要求,堅持特優戰略,大力促進就業創業,充分發揮農業產業示范區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作用,邁出轉型發展新步伐。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2.8億元,同比增長1.2%;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8.1億元,同比增長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3.2億元,同比增長4.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4603元,增幅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3709元,增幅7%。
鄉村振興穩步開局。該縣堅持特優戰略,去年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4萬畝,推進紅蕓豆、胡麻、芥菜等有機旱作示范基地建設,輻射帶動全縣有機旱作農業種植達到22萬畝;新建晉西北最大的15萬噸糧食倉儲物流中心,發揮神池產糧大縣優勢,吸納上游糧食購銷產業和下游糧食加工產業有效集聚,帶動區域糧食物流產業及糧食工業快速發展;健全政府、企業、保險和農戶“四位一體”的羊產業發展機制,全縣肉羊穩定在100萬只左右,穩居全省第二;爭取專項債1.61億元建設低溫冷鏈集配中心,作為特色食品專業鎮全產業鏈發展的重中之重,調節肉羊產品跨季節跨地區供應市場,構建起“品種繁育—生態養殖—標準飼喂—精細屠宰—精深加工—冷鏈物流—銷售平臺—綠色餐廳”的“羊”全產業鏈。
轉型發展邁出新步。該縣圍繞綠色低碳發展引領區目標定位,建成145.04萬千瓦新能源項目,新能源總發電量居全市第一,在新能源領域持續“領跑”;用足用好“以舊換新”“以大換小”等一攬子增量政策,推動早期老舊風電場以大代小、以優汰劣,助推“舊風場”轉換“新賽道”;啟動運營投資3.6億元的國能朔黃鐵路焊軌基地,填補神池縣高端制造業空白。
城鎮建設提檔升級。該縣爭取專項債實施城鄉飲水安全工程和縣城供水管網改造工程,實行全天候供水,告別縣城限時供水時代;建成長城一號旅游公路,著力改善農村出行條件、提升交通服務品質;實施8個鄉鎮9個水源地和6個村級水源地建設項目,惠及群眾3.48萬人;完成22個村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務,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示范引領提質見效。該縣發揮農業產業示范區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作用,立足傳統種植業、畜牧業資源優勢,構建起有機旱作雜糧、杜湖參羊、餅業、胡麻、沙棘、藥茶、食用菌、玉米、芥菜、碳中和十大特色產業;培育1家外貿企業,連續兩年累計完成71余萬元出口額,外貿實現從無到有的目標。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一是大力促進就業創業。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內招外引精準發力,城鎮新增就業1398人,失業人員再就業551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199人,完成職業技能培訓385人。二是促進教育優質發展。推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高考本科達線103人,增幅25.5%;一本達線人數躍升到17人,實現歷史性突破。三是推進健康神池建設。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強醫工程,扎實做好“千名醫師下基層”工作;建設中醫藥強縣,深入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計劃,培訓基層中醫館骨干人才3名;健全急救網絡體系,為8所鄉鎮衛生院配備救護車及車載設備。四是提升社會保障能力。完善養老、醫保、工傷、失業等基本保險制度;穩步推進社保制度改革,扎實推進社保擴面行動,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提前完成年度任務,特殊人群醫保綜合報銷比例達到89.86%;城市低保標準、城市特困供養基本生活標準每人每月分別提高20元、26元。
神池縣政府分管負責人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神池縣將正確處理五個‘必須統籌好’的重要關系并在今后工作中長期堅持,牢牢把握經濟工作的政策取向,敢于跳起摸高、善于爭先進位、勇于擔當作為,更加注重需求拉動、更加注重產業煥新、更加注重協調發展,加力推動全縣高質量發展?!?/p>
(責任編輯:盧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