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市教育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中小學生減負工作的實施意見》,從規范中小學生作業管理,推進課后托管服務,促進教師回歸教書育人主業,推進教育管理機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減負的具體舉措。該《實施意見》的制定自2019年8月啟動,經過多方調研,數次發放問卷,反復論證,最終出臺,旨在切實減輕有損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過重學業負擔,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逐漸形成家、校、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
為學生減負
實行“每周一日無作業”制度
●現象:目前,我市不少小學一二年級都布置有家庭書面作業,未落實國家“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的要求。有些年級家庭作業存在難度大的問題,超過學生認知能力,比如讓低年級學生參加問卷調查,寫心得體會文章等。
●政策解讀:新政規范了中小學生作業管理。今后,將由年級組統籌作業總量,采取“基礎作業+彈性作業”模式分層分類布置作業,不得布置懲罰性作業,作業難度不得超過課標要求、不得超出學生認知水平和能力水平。
在此基礎上,控制書面作業總量。全市小學實行“每周一日無作業”制度。
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可根據兒童年齡特點,布置課外閱讀、口語交際、探究活動、手工制作等閱讀、實踐體驗類作業。
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不超過60分鐘,初中不超過90分鐘。高中合理安排作業時間。
積極倡導學生身心健康優先于學業成績的觀念,保證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不少于10小時,初中生不少于9小時,高中生不少于8小時。
將記作業的權利還給學生
●現象:各科老師每天通過家長微信群布置作業的現象由來已久,不少家長認為這樣剝奪了孩子記作業的能力,孩子每天回家后,自己都不知道作業是什么,還需問家長。
●政策解讀:在“減負”的同時,市教育局強調“增能”,這也是《實施意見》中的亮點內容。
原則上不得通過微信、 QQ 群布置學科作業,將記錄作業的權利和能力還給學生,同時要將高質量、高效率完成作業作為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進行培養。
另外,可以布置多樣化學生作業。學生每天要有適度的體育鍛煉作業和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作業。
各中小學校每月至少布置一次要求學生與家長共同完成的親子活動作業,如欣賞文藝演出、踏青、參加體育活動等,鼓勵中小學生參加社會公益活動。
為家長減負
杜絕將學生作業變成家長作業
●現象:檢查批改學生家庭作業并簽字蓋章,輪流到校打掃教室衛生,過年過節布置教室或演出場所,節假日組織外出社會實踐活動……這些,都是家長的“任務”,家長們在一起常常會吐槽“現在的家長真難當”。
●政策解讀:《實施意見》中要求,義務教育學校不得布置學生難以完成、形似給學生布置,實則給家長布置的作業。
嚴禁要求家長批改作業,嚴禁以任何方式公布學生成績和排名。
小學所有年級均不得將小報、視頻制作布置為家庭作業,確需由學生制作的小報應在學校由教師輔導完成。
各學校不得指派家長參加本該由師生完成的事宜,如打掃教室衛生、班級文化布置、裝飾美化演出場所等。
嚴禁要求家長點贊、投票、轉發各類信息。
延長托管時間不得超過18:30
●現象:由于小學放學時間與家長下班時間不統一,因此,接送孩子上下學,給“上班族”家長帶來一定的心理負擔,此外,上社會各種培訓班及午休托管、小飯桌、作業托管等,也給家長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
●政策解讀:《實施意見》明確,堅持自愿參加的原則,中小學校開展校內托管服務時間原則上由1小時延長至1.5小時,具體托管時間可由學校征求家長意見后自行確定,但最晚不得超過18時30分。
托管期間可組織學生完成書面作業、進行自主學習、開展社團活動等,不斷增加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實踐等內容,著力激發培養學生興趣愛好。
鼓勵各縣(市、區)、學校積極探索,通過組織志愿者、購買社會資源參與等多種形式開展校內托管服務。
同時,拓寬托管服務項目,積極推進中小學校向學生提供午餐、午休服務。
為學校和教師減負
嚴格控制各類“進校園”活動
●現象:走訪學校不難發現,如今,各級政府部門對學校的檢查、評估、驗收越來越多,多數檢查評估驗收學校都要打掃衛生、準備材料,這些任務最后都要落在教師頭上。繁多的材料準備、表格填寫,占用教師大量時間,各種網絡信息平臺的學習培訓、信息采集、問卷調查、考試答題、網絡投票等也占用教師大量時間。
●政策解讀:按照《實施意見》的要求,今后,我市將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設立減負辦公室,嚴格控制面向所屬中小學校的各類審批、檢查驗收、創建評比等活動。
以營利為目的商業活動、商業廣告或借機收費的活動,已納入日常教學的相關專題活動,主體不是學生的活動(如各類“小手拉大手”活動)和上級部門已舉辦的類似活動,一律不得開展。
教育行政部門與各中小學校建立雙向清單制度。學校不得組織學生參加社會上未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的評優、推優及競賽活動。
原則上,一所學校每學期開展進校園活動累計不超過5項,嚴禁向學校、教師和學生硬性攤派問卷、答題任務。
托管經費全部用于托管服務人員
●現象:學校開設托管服務的經費短缺。●政策解讀:《實施意見》首次明確,推進課后托管服務,我市將創新保障經費來源。
學校可根據教育部等九部委減負文件中關于課后服務所需經費可采取財政補貼、收取服務性收費或代收費等方式籌措經費的政策,為中小學學生提供校內托管輔導服務。
鼓勵和支持中小學教職工參與本校托管服務并取得相應報酬。
中小學校校內托管服務經費要專款專用,全部用于學校開展托管服務所需人員費用,并將其統一納入績效目標考核,以獎勵性績效工資形式發放。記者 張曉麗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