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山西農谷有機旱作谷子試驗示范基地,由新品種、新材料、新技術集成種植的有機旱作谷子獲得了豐收,通過一年的實地檢驗,一批新的有機旱作種植模式獲得了成功。”11月18日,山西農業大學教授郭平毅高興地告訴記者。
截至目前,基地的谷子收割已經完成,山西農谷生物科技研究院將會對這批谷子品質進行測定,進一步篩選出適合當地種植的谷子品種。
此次在山西農谷有機旱作谷子試驗示范基地種植的谷子新品種共計34個,其中主種的品種有三類,分別是晉谷系列、農大系列和張雜系列。今年山西農業大學谷子團隊和山西農谷生物科技研究院采用全程機械化模式,運用新品種、新材料對有機旱作谷子種植模式進行集成試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郭平毅表示:“我們運用膜上穴播、膜側條播、一膜兩行、一膜三行等多種播種方法,來應對各種生產條件,使我們的谷子種植、小米生產達到更優質的水平。通過試驗示范,我們找到了這些品種在這個地方適宜的種植方法、種植密度、種植時間等等,為類似的地方和當地的品種推廣,打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
為了切實使有機旱作谷子種植達到有機效果,山西農業大學谷子團隊在示范基地全面試驗了6種生物全降解地膜,并成功選出兩類地膜有效解決土地污染問題,此外,谷子團隊還和山東大型肥料企業聯合研發谷子專用肥,實現了減肥增效目的。在播種模式上,谷子團隊分別采用側膜播種、膜上穴播、條播等4類方式,力圖找到適合當地有機旱作谷子播種的最佳模式。在生長管理期間,谷子團隊還利用無人機植保,在病蟲害防治上積累了經驗,有效保障了基地谷子穩產、增產。
我省是有名的“小雜糧王國”,多年來一直以品種多、品質優、產量高等特點被全國食客熱捧,然而很多地方的農戶依然保留著原始粗放的種植模式,制約了雜糧產業的發展。山西農大谷子團隊有機旱作谷子試驗示范基地的有機旱作谷子種植新模式將引領我省谷子種植的新方向,更好地滿足人們對優質農產品的需要。下一步,山西農谷將依托有機旱作谷子試驗示范基地,在做好有機旱作谷子種植示范、引領的同時,促成有機旱作谷子種植向智能化轉變。
本報記者王秀娟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