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晉帥妮)日前,由太重集團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臺整體式結構Φ305穿孔機,在海外進入安裝階段,標志著我國大型穿孔機主機架設計從傳統“分片式”步入全新“整體式”時代,也體現了我省制造業的技術水平。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山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圍繞高質量發展,加快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新型工業化步伐顯著加快。
全力以赴推動產業升級。傳統優勢產業改造提升成效明顯,2024年煉鐵、煉鋼先進裝備占比較2022年分別提升3.8個百分點、7.3個百分點;焦爐煤氣化產加工利用率提升至63.6%。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體量持續提升,比亞迪第五代混動高端車型動力總成系統落地,信創整機產量大幅增長,高端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現代消費品、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等新興產業快速發展。未來產業企業矩陣體系雛形顯現,高速飛車全尺寸試驗線一期項目驗收。建成加氫站23座,1100余輛氫燃料汽車投運,高純氫年產能由3.1萬噸提高到4萬噸。
持續強化創新驅動引領。積極構建創新平臺主體梯次培育體系,累計培育國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9戶、553戶;國家和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14戶、50戶。大力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超高強度碳纖維、8英寸碳化硅襯底等一批新產品實現規模化生產。太鋼集團成功下線N06625鎳基合金熱卷,太重集團“千萬噸級露天礦用挖掘機設計控制關鍵技術”打破了多重技術壁壘。山西制造業發展不斷攀升新高度。
深化智改數轉網聯賦能。我省深入實施智改數轉網聯工程,以數實融合賦能制造業發展。夯實數字基礎設施,開通運行太原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截至2024年年底,累計建成5G基站10.9萬個,每萬人均擁有5G基站數達31.4個,中部六省排第1,全國第15。全省在用、在建算力中心設計機架規模達到113.3萬標準機架,綜合算力指數排名全國第8。兩化融合水平快速提升,智能化應用場景不斷涌現,建成全國首個煤礦井下5G網絡,全省智能化煤礦達到268座,排全國前列。先后培育9個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揭榜單位、16個智能制造優秀場景、2戶國家智能制造標桿企業。
推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積極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出臺全省工業領域碳達峰“1+5”實施方案,扎實推進高耗能行業開展節能降碳改造。綠色制造體系建設穩步推進,累計創建133家國家級綠色工廠、8個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6戶企業入選國家級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中鋁山西公司鋁工業固體廢物循環利用無廢模式入選工信部“無廢企業”典型案例。
提升產業集聚集約水平。近年來,我省推動出臺一系列惠企政策措施,大力推動產業鏈、專業鎮發展,打造競爭新優勢。重點產業鏈引領帶動作用持續增強,構建形成41戶“鏈主”企業牽引,102戶鏈核企業、289戶專精特新企業實現“雁形”協同發展格局。專業鎮發展能級持續提升,梯度培育形成了“24+128”省市專業鎮發展格局,構建了“省級示范引領、市級成長壯大、縣級培育挖潛”的三級培育工作體系,直接或間接帶動就業人數近180萬人。
一組組亮眼的數據,見證著山西制造業振興升級的鏗鏘步伐。“全省工信系統將凝心聚力實施‘1139’制造業提質攻堅行動,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工業經濟持續平穩向好,著力構建體現山西特色優勢、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全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省工信廳黨組書記、廳長潘海燕表示。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