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小看每月漲的這幾十元,積少成多,算下來一年比原來多領840元,農村低保轉成了城市低保,可是解決了搬遷后的不少生活問題,多出來的水、電、物業費也有了出處,老年生活不發愁了!”今年已經68歲的馬勇,拿著新換的低保證激動地說。
老馬是河曲縣單寨鄉后石板村的一名易地扶貧搬遷戶,祖祖輩輩住在背靠大山的土窯洞里,靠天吃飯,過著節衣縮食、家徒四壁的生活。河曲縣開展脫貧攻堅工作后,老馬一家人享受到了易地扶貧搬遷政策,不僅搬到了縣城的集中安置點“幸福小區”,零自籌住上了新樓房,兩個兒子也就近找到了工作,孫子們就近上了城里的學校,全家人從此衣食無憂,生活安定。老馬自己除了享受村里土地承包、村集體經濟收益分配等各項利益外,還有養老保險和低保,他逢人便說:“搬到這里,環境好,服務好,住著樓房,過著城里人的日子,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
老馬一家的生活狀態,是河曲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的眾多貧困戶幸福生活的一個縮影。
河曲縣地處呂梁山黃土殘垣溝壑區,貧困程度深,貧困發生率高。為了解決“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問題,該縣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精神,把易地扶貧搬遷作為破解深度貧困的關鍵之舉,嚴把五條政策,堅持六環聯動,全力破解“人、錢、地、房、樹、村、穩”七個問題,做到了挪窮窩與換窮業并舉,全縣實施易地搬遷1767戶4647人,提前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任務。
隨著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進入收尾階段,河曲縣及時把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重心轉移到后續扶持工作上來,精心部署、分類施策,全面推進政策有效接續、資源合理統籌、舊村拆除復墾、生態修復整治、產業就業保障、社區治理跟進和環境融入等工作,真正實現了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特別是根據搬遷戶勞動能力,量體裁衣制定開發式扶貧與保障式兜底相結合的“9+2”共11類幫扶就業政策菜單,保證了有勞力的搬遷戶每戶至少有一個勞動力穩定就業,就業覆蓋率達到100%;全縣481戶無勞動能力的搬遷戶,則通過資產收益和社保兜底兩種保障菜單穩定脫貧,使搬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遍得到提升。
“搬”的任務基本結束,“穩”的工作也即將收官,怎樣才能進一步提高搬遷成色,鞏固脫貧成果,保障小康路上不落一人呢?河曲縣認真謀劃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從細微處著手,從最務實的地方謀篇,全面落實特殊貧困人口兜底保障工作,全力織密筑牢搬遷困難群眾的幸福生活保障網。
量體裁衣定方案,筑“牢”群眾幸福生活保障線
“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苯衲?月份,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剛剛緩和,河曲縣就把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目標聚焦到生產生活容易受客觀因素影響的那部分搬遷群眾身上,在夯實原有兜底保障工作的基礎上,縣委、縣政府經過專題調研討論,為易地扶貧搬遷困難群眾量體裁衣制定了農村低保政策轉移接續城市低保的政策,上下聯動,全面編繩織網,織密兜牢搬遷群眾的社會保障網,確保搬遷群眾享受與遷入地市民同等的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待遇,進而形成脫貧攻堅、保障民生的整體合力,實現搬遷群眾“兩種身份”和“兩種利益”的有效銜接。
社會保障兜底是精準脫貧的最后一道保障防線。河曲縣幸福社區是全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涉及全縣12個鄉鎮、155個村、1243戶貧困戶、332戶同步搬遷戶。目前,首批478戶651人已經完成低保政策轉移接續。這批人分別由原先農村低保每月的A類398元、B類378元、C類358元轉為城市低保的A類508元、B類448元、C類418元,其中A類低保增幅最大,每年增長1320元,僅此一項,河曲縣財政每年就需要增加支出76萬多元。
就這樣,河曲縣謀在先、干在實,以最大的決心和投入,全力以赴織密織牢困難群眾兜底保障網,有力地鞏固了脫貧成果,夯實了決勝全面小康的根基。
春風化雨做宣傳,織實群眾心理安全線
同樣也是河曲縣單寨鄉后石板溝村的搬遷貧困戶韓強,也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農村低保轉成城市低保帶來的實惠。他作為一名殘疾低保貧困戶,享受著A類低保,同時還享受著特困人群救助。他說:“這兩項政策補貼加在一起,能比原來多領2000元,感覺心里更踏實了。”
當初,韓強聽到要實施這個政策的時候,還很有顧慮,甚至有所排斥。實際上,像韓強這樣的弱勢群體,心理往往更脆弱,因為擔心這樣那樣的利益得失,對新政策的顧慮也往往越多。針對搬遷群眾擔心農村低保政策轉移接續城市低保后,原來在遷出地享受的惠農政策不能再繼續享受,所以存在觀望態度不愿意續轉為城市低保這一問題,縣民政局聯合縣扶貧辦、社區組織、鄉鎮專門召開會議研究討論解決辦法,對已搬遷戶的農村低保進行再摸底、再核實,分類型分情況建立臺賬,對于一般低保搬遷群眾,通過電話、微信、發公告等方式進行宣傳動員,打消搬遷群眾顧慮,引導他們主動申請辦理城市低保;對于情況特殊、困難程度相對更深的搬遷低保戶,由鄉鎮幫扶人員和社區工作人員組成幫扶工作組,主動上門服務,了解搬遷低保戶真實想法,經綜合分析實際情況后,再進行心理疏導,做宣傳,講政策,讓群眾打消顧慮,自愿申辦城市低保,并安心在社區生活居?。粚π袆硬环奖愕奶厥馊巳?,派工作人員上門為其核實辦理相關手續;對不符合條件的,認真做好政策解釋工作。
脫貧攻堅惠民生,兜底保障暖民心。正是這一系列精準貼心的宣傳服務工作,讓像韓強這樣的易地扶貧搬遷困難群眾吃了“定心丸”,真正安了心。
協同配合抓落實,織密群眾幸福生活底線
一項好的政策關鍵在于落實落地。
河曲縣在“農村低保政策接續轉移城市低?!鞭k理過程中,由縣民政局牽頭,縣扶貧辦、縣居民辦、各鄉鎮按各自職責協同配合,組織實施,穩步推進。第一階段由縣民政局與縣扶貧辦對接,精準認定易地扶貧搬遷低保轉移對象;第二階段在廣泛宣傳動員的基礎上,讓困難搬遷群眾明確農村低保政策轉移接續城市低保工作的辦理條件和程序;第三階段由縣民政局、社區組織牽頭,各鄉鎮配合,將符合城市低保政策的人員形成統一名單,由相關責任單位審核蓋章后報縣民政局,最終由社區組織負責低保政策轉移接續的動態管理工作。在轉接過程中程序嚴格、審核認真,分門別類做到了應轉盡轉即轉,既實現了縣扶貧辦、縣民政局、社區組織、鄉鎮無縫對接協調配合,理順了城鄉低保關系,也確保了在幸福社區居住的搬遷戶特別是搬遷戶中的脫貧邊緣戶、脫貧監測戶、老年戶、重殘戶、重病戶、孤兒等,不漏一戶一人全覆蓋全轉接,穩穩地兜住了搬遷群眾的幸福生活保障網。(趙 霞)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