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年來,忻府區委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城市發展特點,緊扣城市發展實際,統籌下好城市基層黨建“一盤棋”,在城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檢驗了組織,鍛煉了干部,彰顯了力量,進一步密切了黨群干群關系,錘煉了干部作風,社區黨組織也贏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稱贊。
針對城區社區數量多、種類多、駐區市直部門多的特點,忻府區委組織部門按照“抓住重點、打造亮點”的工作思路,創造性落實省市部署要求,保證全區上下協調聯動、條塊雙向用力,狠抓社區黨建工作,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發揮基層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和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社區黨組織彰顯了強有力的組織能力和動員能力,為我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貢獻了力量。
一是因地制宜建機制。為了破解社區和區域黨建條塊分割體制下的屬地管理難題,忻府區委制定了《忻府區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工作機制實施方案》,主動對駐社區210余家市管單位進行摸底,邀請市直黨(工)委領導干部擔任街道“大工委”兼職委員,充分發揮兼職委員的協調紐帶作用,增進市區融合互動,全面調動城區各方力量,實行難題聯解、陣地聯建、教育聯抓,形成街道聯合黨工委、社區黨委、片區(網格)黨支部、樓宇黨小組四級組織管理體系,使“大工委”體制由“寫意畫”真正變成“工筆畫”。
二是突出特色創品牌。制定了《忻府區關于開展街道社區黨建特色品牌創建活動的實施方案》,根據每個社區情況和特點,將社區分為老舊住宅型、高檔住宅型、移民安置型、商圈樓宇型、混合交融型五種類型,擬定了就業型、學習型、服務型、平安型、綠色型、文體型、康樂型、自治型等8種黨建工作模板作為創建參考,開展街道社區黨建特色品牌創建活動。在全區樹起一批“立得起”“叫得響”的黨建特色品牌,怡居苑社區以服務移民為重點,黨委堅持“黨建引領、治理跟進、兩業支撐、服務保障”的思路,以“古城家園對話會”“社區議事會”等為載體,充分征求黨員群眾意見建議,創建了“黨建+熱線”的服務品牌;東大街社區依托忻州古城歷史文化街區,創建“黨建+文旅”服務品牌;新建路辦事處黨群服務中心地處逯家莊村,采取村居聯建的方式,致力創建“6個家”特色服務品牌,創建“黨建+如家”服務品牌;公園東街社區黨委針對轄區知識分子多、公務人員多的特點,以“五聯五創”為治理模式,創建“黨建+居民自治”服務品牌。
三是探索紅色物業試點。為了進一步提升城市社區治理水平,全面加強物業企業服務管理與社區治理融合發展,切實加強物業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推動物業企業的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積極探索紅色物業,確定3個試點小區,制定《紅色物業標準化建設參考方案》,從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強化黨建工作陣地建設、建立多方協作議事機制、規范黨內組織生活、開展示范創建活動、打造紅色物業文化這幾方面入手,督促更多黨員參與城市黨建,真正實現“家門口的服務”,實現“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雙贏局面。利西社區主要服務老舊小區居民,在“兩下兩進兩拆雙修一提升”專項行動中,整合17棟樓13個小區338戶改造成利西新苑,組建利西新苑業主委員會黨組織,創建了紅色物業服務體系,充分發揮小區住戶中老黨員、老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參與小區日常維護和管理,積極打造紅色物業、紅色小區,逐步改善居民生活環境,提高人民群眾居住品質,共享城市建設發展的紅利,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四是開展服務見實效。為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市直單位和忻府區派出黨員組成多支志愿者服務隊,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過程中,他們身穿紅色馬甲,走進大街小巷,進入各個小區,進行廣泛宣傳,為民辦實事,使城市基層黨組織成為黨群交流的“連心橋”、惠民利民的“和諧號”、服務群眾的“加油站”、鄰里和睦的“穩定器”、信息共享的“直通車”,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周振宇)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