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露脸视频观看,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頻道>>聚焦忻州>>正文
五寨:一塊綠水青山的寶地
作者 徐茂斌
2020年12月06日 11時28分   作者 徐茂斌

荷葉坪 劉紀森 攝

五寨溝(圖片來源于網絡)

我是五寨人,因為家鄉情結,自然而然對五寨就多了一些關注,多了一些了解,多了一些思考。我覺得,家鄉五寨是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好地方,其優勢和特色非常鮮明。

五寨是旅游的勝地

為什么說五寨是旅游的勝地呢?因為五寨旅游資源不僅非常豐厚,而且具有“高大上”的品質。在此,我把五寨的旅游資源概括成了“五個一”,即一山、一坪、一溝、一庫、一川。

雄奇的蘆芽山風景區

蘆芽山風景區在五寨縣城東南26公里處,是集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水利風景區、中國民間文化旅游示范區于一體的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兩園三區,五頂桂冠,都是國家級的,這就是她的身價。

當年我在五寨縣委通訊組工作的時候,因為工作的關系,每年都要陪同一些文人墨客上上蘆芽山。可以說是常去常新,每次去了都會有一種新的震撼。那種震撼,是一種直問生命、直擊靈魂、直指天地的震撼。什么是云蒸霞蔚,什么是鬼斧神工,什么是別有洞天,什么是如入仙境,什么是天地精神,到了蘆芽山頂,你絕對會有一種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頓悟。

文人自有文人的特性和修為。他們去了蘆芽山,可不僅僅是為了看風景。除了看,他們還會寫一些作品出來。游記呀,散文呀,詩歌呀,什么樣的體裁都有。

我記得,最有名的一篇應該是《光明日報》記者梁衡的游記,題目叫《蘆芽山記》。那是一個下雨天,我們陪他登上了蘆芽山,之后不久就在《光明日報》上看到了他的這篇經典之作。寫得既真切,又耐看,尤其是細節描寫,直叫人拍案叫絕。文中提到一個人——向導老楊,就是時任五寨縣委通訊組組長的楊樹雄。后來梁衡的這篇文章被選進了中學課本。不久,通過他的文章,更多的人知道了山西有個五寨,五寨有個蘆芽山,蘆芽山的風景那真叫一個美!你看看文人的筆有多么厲害!

廣袤的荷葉坪

造物主很會安排,同在國家森林公園管涔山的腹部,蘆芽山和荷葉坪像是一對孿生兄弟。一個在東,一個在西。蘆芽山是因狀似蘆芽而得名,而荷葉坪則是因為形似荷葉而得名。你看這兩個名字起得有多么浪漫!

有些東西很是不可思議,在海拔2784米的高度上,突然伸展開一片一眼望不到邊的綠茵如毯的地塊,屬華北最大的亞高山草甸,也是華北最大的亞高山天然牧場。

我除冬天沒有去過荷葉坪,其它三個季節都去過。在那里靜靜地欣賞美麗的野花,豐茂的牧草,悠然自得的牛群馬群,漂亮的藍天白云……

荷葉坪上有一個電視轉播臺,叫4844,那是我們宣傳系統的一個基層單位。所以我們多次下基層去那里調研,到那里慰問,到那里體驗生活。

當然,在那里我也經受過風,讓你無法站立的風;經受過雨,讓你眼都睜不開的滂沱大雨;經受過雷,在你的頭頂上滾著火球突然就炸開了的雷;經受過云,與你“嗖嗖嗖”側身而過的流云。甚至,我們還經歷過一次海市蜃樓——

流云過后,突然看到西邊的天空上,出現了一組巍峨的宮殿,一層兩層三層,我想那就是瓊樓玉宇。上面仿佛還有人、車馬、轎夫們抬著轎子在宮殿前穿行。

我們那次去了好多記者,都看到了這一景象。忻州日報社總編輯栗中當年還在一篇游記中對此作了絕對真實的記載。

一溝就是五寨溝

不是有一句話叫“南有九寨溝,北有五寨溝”嘛!既然能和名滿天下的九寨溝相提并論,那也就說明了五寨溝價值的不同尋常。

五寨溝一溪中流,伴有各種各樣美妙的撞擊聲音。溝的兩側以北方墨綠色的山坡為底色,嵌入了大小不等、奇形怪狀的石頭。人們用怪石嶙峋來形容,我覺得甚為恰當。石縫中間,或有小泉水噴涌而出,或有小瀑布飛流直下,或有花草樹木生長其上。迷人的景色,在北方實不多見。

不是有一個成語叫“移步換景”嗎?在別的地方沒有這種感覺,可是進入五寨溝就是這種感覺,就是覺得每走幾步就有新的景象可看。那種畫面真叫美不勝收,一個畫面接著一個畫面,讓你的眼睛都感到忙不過來。

我去過張家界,也去過九寨溝,我感覺各有特色,難分高下。從某種角度來看,我甚至覺得,看我們的五寨溝會更加過癮!

張家界有個景點叫十里畫廊。如果把我們的五寨溝也叫十里畫廊,那真是冤枉死人了。我們的五寨溝哪里才是十里?二十里也不止吧,總有三十里以上。

還是在忻州日報社工作的時候,我們曾經做過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和五寨籍的幾位記者受邀回到五寨,搞了一次旅游方面的宣傳。我們每人都寫了一些東西,幾天之后在《忻州日報》以圖文并茂的方式連續推出。我記得,那次我們進到五寨溝,盡管很累,但沒有坐車,全部是步行。大家情緒很高,一邊欣賞著溝中美不勝收的風景,一邊開始集體創作,你一句,我一句,最后,愣是把一些稀奇古怪的石頭,給演繹成了一個又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這是一個情人谷,那是一個望夫石;這是一個愛情鳥,那是一個伊甸園……張樹彬記者的文筆很是不錯,他在游記中,直把這些故事講述得活靈活現,惟妙惟肖!

恢宏的南峰水庫

南峰水庫是五寨又一道非常靚麗的風景線。

南峰水庫始建于大躍進時期,擴建于學大寨年代。既是軍民共建的典范,也是那個時代留下來的一個恒久性的記憶。

南峰水庫氣勢恢宏,風景秀美。既有人文景觀,也有自然景觀,兩者相互交融,相映成趣。青山環抱著綠水,大渠灌溉著農田。上游與清漣公園相輝映,下游與百姓生存相關聯,其觀賞性與實用性高度融合。因為與縣城近在咫尺,又平添了她的若干魅力。

退休后,我經常會回五寨小住幾天。每次回去,有兩個地方是一定要去看看的。一個是城內的縣委家屬院。因為在那里我分到了人生第一套公共住房———一套三排間的小正房。我感激組織在住房異常短缺的年代能夠對一個僅僅是能寫一點材料的小年輕的特殊照顧。我知道,我每次去看的是房子,懷念的卻是組織。二是我要沿著清漣河走到南峰水庫。看著水庫壩梁那高大結實的身軀,我自然會想到那個激情四射的年代和激情四射的人們。那些挑著籮筐背著石頭穿梭在壩梁上的人們,那些拉著小平車從山坡上飛奔而下的人們,那些播放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之類口號的高音喇叭,那些穿一領老羊皮皮襖,腰上再扎一根草繩的當地干部……如此這般定格了的歷史畫面,屢屢讓我淚目。我知道,我每次去看的是水庫上的風景,懷念的卻是那個逝去的歲月!

厚重的八十里丁字平川

倒不是說這條川本身有多么壯麗、多么恢宏、多么特別,而是說其承載了太多的歷史文化信息。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條川不僅僅是一條自然的川,更是一條歷史的川、文化的川。

因為我們在這條川上,可以看到:兌堡遺址、柳河遺址、五王城遺址、武周城遺址、三岔古堡遺址、常玉春墓地遺址、郭家河的邊靖樓遺址、峰臺梁遺址……光我能數起來的就有十幾處。

你想想看,從新石器到周秦,到兩漢,到南北朝,到唐宋,到明清,再到現當代,歷史的腳步,在這條大川里,幾乎就沒有停歇過、沒有喘息過。這里一堆堆、那里一簇簇的遺址,他們在向我們講述著什么?訴說著什么?

這些遺址,讓我們聽到了歷史的回聲,看到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壯懷激烈。這個仿佛被人們忽略了的話題,恰恰是這條川的價值所在,魅力所在。

以上“五個一”,就是我印象當中的五寨旅游資源。一言以蔽之,山的雄奇,坪的廣袤,溝的秀美,庫的恢宏,川的厚重,像音樂上的五線譜一樣,構成了五寨旅游交響樂的基本格調和基本韻律。

我想,只要我們下苦功夫打造好這“五個一工程”,五寨的旅游業就會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

怎么打造?我想,一是要有一個高屋建瓴的謀篇布局。二是開發與保護并重,既為了當代,更要惠及后代。三是用新的視野,協調好周邊關系,不要各自為陣,更不要互相搶占地盤,也不要為搶占地盤,打輿論戰、打口水戰,我們完全可以走一條“協同開發,資源共享,一加一大于二”的新路子。四是千萬百計加大宣傳力度,提升知名度和影響力。

五寨是文化的高地

首先解釋一下,我這里所說的高,是相對的高,而不是絕對的高。是說,它在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方面,有著比較多的優勢和比較多的貢獻。比較多的優勢,是講客觀條件。比較多的貢獻,是講主觀努力。

我覺得五寨文化的客觀優勢集中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區位優勢,二是歷史文化優勢,三是教育資源優勢。首先,我們來看看五寨的區位優勢。五寨的區位優勢,有這樣五個方面:一是五寨處于西八縣的中心位置。二是地勢相對平坦,擁有晉西北較大的一塊平地(那就是五寨人掛在嘴邊的八十里丁字平川)。三是五寨是晉西北少有的富水縣之一。境內河流眾多,水庫密集。豐沛的水源和平展展的土地一經結合,便產生了一個“晉西北的米糧川”。四是五寨是西八縣的交通樞紐。前幾十年,也就在我小的時候,五寨就有了鐵路,就有了飛機場,時至今日,又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五寨的交通更是四通八達、縱橫交錯,早已成為西八縣的交通樞紐。因此也就成為西八縣貨物的集散地和經濟貿易的中心。五是五寨擁有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事物總是充滿辨證法。五寨沒有煤炭資源。當年,看著其他地方因煤而一夜暴富的時候,五寨人曾經很是羨慕了一陣子,也很是心涼了一陣子。可是幾十年過去,五寨人突然發現,自己原來很是幸運。無煤,雖然讓他們放慢了經濟發展的腳步,可是因為無煤,卻逼著他們走上了一條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如今,優越的生態環境終于凸顯了出來,人們羨慕地稱五寨為“煤海中的一塊綠洲”。當五寨人大搖大擺從首都北京捧回“國家生態示范區”的榮譽牌匾的時候,當地人自豪的目光和外地人羨慕的目光,才迅速聚攏在了一起。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覺得,一方水土也養一方文化。我們不搞環境決定論,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好的環境對好的文化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道理很簡單,你有了好的環境,就可以吸引來好的人才;你有了好的人才,就可以創造出好的文化。反之,即便你有了好的人才,也未必能把他留住。你留不住好的人才,何談發展好的文化?

說到底,文化上的事,只能靠有文化的人來做。

其次,我們來看看五寨的歷史文化優勢。

據文物考證,早在新石器時期五寨就有了人類勞動、居住、生息、繁衍。目前已發現至少有四處新石器遺址。

我甚至覺得,古人與今人的生存觀念,有著驚人的相似。無論古人還是今人,都在逐水而居、逐地而居,都在尋找比較好的生產環境與生活環境。我們看重的八十里丁字平川,想必古人也一樣看重,甚至比我們看得更重!八十里丁字平川的眾多遺址,雖然出現在不同的時代,但它們都在講述著一個共同的事實,那就是五寨的歷史文化是特別的厚重。

這一點,前面已經有了比較詳細的闡述,這里就不再展開了。

再次,我們來看看五寨教育資源優勢。

別的不說,這里只說一下五寨師范——西八縣唯一的一所中專學校。五寨師范已升成了忻州師院五寨分院。五寨師范建于1941年,其前身是晉綏邊區第二中學。開始建在保德縣的康家灘,辦學目的是為晉綏邊區培養革命干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遷到了五寨縣城,改名五寨師范,辦學目的轉變成了為晉西北培養中小學教師。

近八十年來,五寨師范為晉西北培養了大批干部和教師人才。人們親切地稱其為“晉西北人才的搖籃”。

另外,我們還應該看到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那就是五寨師范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也為五寨縣的文化建設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貢獻。至少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以上三條,地理位置的優越,文化積淀的深厚,師范學校的影響、輻射和帶動構成了五寨文化優勢的發展條件。

再說說五寨文化的主觀貢獻。我在市委宣傳部和市文化局工作的十五年間,每年都要開一個規模很大的工作會議,總結上一年的工作,部署下一年的工作。每年的工作會議,都要對全市宣傳文化戰線的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大張旗鼓進行表彰。其評比和表彰,主要包含五個方面的內容,即理論武裝、與論引導、文化繁榮、文明創建、隊伍建設。在我的印象中,五寨,每年都是領獎最多的縣之一,不僅能領到綜合獎,還能夠領到很多單項獎;不僅能領到集體獎,還能夠領到很多個人獎。

這說明了什么?這說明五寨的宣傳文化工作,在全市是一路領先的。衡量一個地方的文化工作如何?我想無非就是以上講的五個方面吧。再就是考量其基礎設施了。五寨文化的基礎設施也是不錯的,戶戶通廣播電視、村村有農家書屋和文化活動場所,鄉鄉有文化站,縣縣有三館一院(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影劇院)。這是我工作的時候,對五寨文化的總體印象。

退休以后,因為個人愛好,我接觸比較多的是文學創作。

文學創作,是文化工作的一個硬實力。需要長期的隊伍培養和隊伍建設,這不是一年兩年想抓就能抓上去的。

那么,五寨文學隊伍建設和隊伍培養抓得怎么樣呢?這一點我很清楚,五寨從十多年前路向東當部長的時候,就開始辦《清漣》、搞培訓、建平臺、打基礎了。以后的幾任部長,一任接著一任干,才有了持續發展的局面。當然,除了部長抓以外,還有很多因素。比如縣四大班子及其主要領導的重視和支持;宣傳、文化、文聯等有關部門的配合和協作;各個藝術門類領頭人的標桿和旗幟作用等等。那么,現在五寨的文學創作怎么樣?我可以欣喜地告訴大家,五寨的文學創作在全市也是排在前面的,屬于絕對的第一方陣。我覺得,衡量一個地方的文學水平,就看兩點,一是看隊伍,二是看成果。那么,這兩點五寨怎么樣?我們先來看隊伍。這些年來,五寨的文學隊伍迅速發展壯大。創作隊伍從上個世紀零零碎碎的三五個人發展壯大到了幾十人,又發展壯大到了上百人。省級以上作協會員從上世紀的一兩個人增加到了今年的十三人。我們再來看成果。近些年來,五寨文學作品大量涌現,呈現出了爆發式的增長。每年全縣在市以上報刊雜志發表文學作品高達數百件,其中獲獎作品也不在少數。尤其是近一兩年,五寨人又在向新的領域進軍,有的人寫長篇,有的人拍電影,真是可喜可賀!我想現在還是早春。但接下來就會繁花似錦!一個十余萬人口的小縣,達到這樣一個水準談何容易!這僅僅是五寨的文學,前幾天,我問了一下五寨文聯主席李寶珍其它藝術門類的情況,她說發展勢頭同樣非常強勁。她告訴我,近些年,五寨有10人進入省攝影家協會;有5人進入省散文家協會;有1人進入省影視家協會;還有3人進入省音協。其作品有入圍趙樹理文學獎的,有獲省五個一工程獎的,不一而足。據統計,五寨各類藝術,每年能拿回的獎項(市級以上),就達50件之多。

對五寨文化發展的希望是,縣里的有關領導、有關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有識之士,要一如既往地關心好、愛護好、支持好、幫助好這支能打硬仗、能打勝仗的文化隊伍。把該花的錢花到位,把該解決的問題解決好,把該搞的活動全都搞起來,讓他們無憂無慮地工作、心情舒暢地工作,卓有成效地工作。唯其如此,五寨文化的明天才會更美好!

習近平總書記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五寨到處是金山,到處是銀山。愿守著金山銀山的五寨人民,日子越來越好!

(責任編輯:盧相汀)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