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初冬季節,五臺大地一片喜人的新景象。紅艷艷的蘋果堆滿了果農的院子;新碾的谷米展示著種田人的收獲;膘肥體壯的牛羊寄托著養殖戶的發財夢。五臺縣26640家“授信戶”和5618家“用信戶”通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信用工程”的實施,增產增收,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按照五臺縣扶貧開發辦公室出臺的《五臺縣脫貧攻堅決戰完勝“交總賬”行動工作方案》的要求,作為支農務農主力軍的五臺農商銀行,相應推出了以構建信用戶、信用村、信用市場為“主抓手”的“信用工程”。該行成立了“一把手”任組長的“信用工程”領導組,下設5個督導組,出臺了一系列行動計劃和實施細則,將“信用工程”納入業務經營和黨建工作雙考評范圍,堅持“抓兩頭、帶中間”,黨員干部帶頭作表率,按月排名評比、按季兌現獎懲,營造了比學趕超的工作氛圍。建立了網格化管理機制,發揮點多、面廣、人熟的優勢。由客戶經理包村,白天走村串戶搜集資料,夜晚加班加點整理歸檔、評級授信,帶著感情與農民零距離交流。同時聚焦當地重點產業和優勢產業,認真貫徹落實五臺縣扶貧開發辦公室出臺的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相關政策。特別是疫情期間堅持金融服務不斷檔,采取續貸、降息等方式,合理幫助貧困群眾和困難企業渡過難關,做到了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
五臺縣東冶鎮集貿市場是五臺農商銀行評定的首個信用市場,現有中小商戶54戶,行業門類廣、商品種類雜、信貸需求較旺。為做好對商戶的金融服務,東冶鎮東勝支行在縣扶貧開發辦公室資料建檔全覆蓋的基礎上,聯合東冶鎮政府和工商、稅務等部門組成資信評定小組,對54家商戶進行評級授信,其中44戶被評為“信用戶”,獲得貸款授信額度343.2萬元。
落戶五臺縣耿鎮鄉的山西百草綠源中藥材有限公司,是縣扶貧開發辦公室幫扶的一家授信企業,曾先后從五臺農村商業銀行得到“經營貸”490萬元,采取“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運作模式,已輻射全縣13個鄉鎮77個村869戶農家。今年本來到了結息還貸期,可企業由于疫情停產,資金周轉困難。是五臺農村商業銀行對“用信戶”的“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還能續貸”的防疫期金融幫扶“信用工程”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使企業得以正常運轉。
五臺縣東雷鄉孟俊章是一位授信種植大戶,他站在自家的葡萄大棚里,望著一串串成熟的葡萄高興地說:“在縣扶貧開發辦公室的指導下,今年我多虧被五臺農商銀行東雷支行評為‘信用戶’,從而享受到不抽貸、不斷貸、不壓貸、還能續貸的疫情期間的優惠政策?!彼群蟮玫狡栈萁鹑谫J款417萬元,流轉土地305畝,今年試種大棚葡萄44畝,7月成熟上市,已收入92.4萬元,畝收入2.1萬元,較大田玉米每畝增收1.9萬元。
實踐證明,五臺縣扶貧開發辦公室與五臺農商銀行精心構建的“信用工程”,已順應了民意,贏得了民心。目前,五臺縣已完成“信用工程”建檔45010戶,覆蓋率達74%。其中,授信26640戶、用信5618戶。同時,評定信用村24個、信用市場1個。“信用工程”貸款凈投放5.88億元。 (金俊賢)
(責任編輯:盧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