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偏關縣水泉鎮鎮黨委、鎮政府按照省委、市委、縣委的部署和要求,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緊圍繞產業培育、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改善、集體經濟發展等方面補“短板”、強“弱項”、還“欠賬”,推動脫貧攻堅向縱深發展,全力完成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
緊盯目標,繪制“作戰圖”。水泉鎮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村5個,貧困戶640戶1489人。鎮黨委、鎮政府領導帶頭深入各村進行調研走訪,全面掌握村情民意、摸排問題短板,研究部署精準脫貧的主攻方向、辦法措施和推進計劃,全面推行“一把手”負總責和班子成員分工推進相結合的“雙保險”機制、鄉村“分層負責”管理機制、“限時脫貧”效能機制、“掛圖作戰”推進機制、“明察暗訪”督查機制,形成上下貫通、合力攻堅的責任落實體系。
上下聯動,同心“聚合力”。水泉鎮鎮黨委、鎮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各項方針政策,自覺履行“一崗雙責”,確立了“農村黨建夯基礎、機關黨建促規范、薄弱領域抓覆蓋”的抓黨建促脫貧的工作思路。堅持每次黨委會研究一個黨建議題、每月聽取一次黨建情況匯報、每季開展一次專項檢查、每半年進行一次專項述職評議的“四個一”機制,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列出責任清單,逐項定人量化。組建了11個能真正發揮作用、吸納全部貧困戶參加的農林牧專業合作社,分類組織精準實施了“四大”扶貧產業、16個增收項目,確保貧困戶穩定增收如期脫貧。
培育產業,拓寬“致富路”。一是發展光伏增收產業,按照“五位一體”模式,大力推進光伏脫貧工作。截至目前,全鎮發展分布式戶級”光伏電站428座,發展村級光伏聯合電站2座,惠及該鎮5個貧困村和6個非貧困村。二是發展規模健康養殖產業。今年全鎮共引導37戶發展養羊370只,引導81戶發展養豬156頭,并對羊產業項目養殖戶基礎母羊達到20只以上的進行獎補,全鎮共獎補22戶。三是發展特色種植增收產業。今年全鎮共種植滲水地膜谷子3839畝,涉及貧困戶581戶、邊緣戶14戶;種植馬鈴薯1181畝,涉及貧困戶560戶、邊緣戶12戶;種植優質莜麥231畝,涉及貧困戶119戶、邊緣戶6戶;種植優質高粱710畝,涉及貧困戶405戶、邊緣戶7戶。特色產業示范片區種植漢麻304.32畝,涉及貧困戶17戶、非貧困戶9戶。四是發展林業生態增收產業。2018年全鎮在閑置耕地上實施沙棘造林2308.3畝,今年每畝下發補助資金400元,全鎮共涉及3個村282戶671人,其中涉及貧困戶132戶302人,共計1242畝;今年全鎮聘用1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擔任天保工程國家級公益林管護員,聘用61名建檔立卡貧困戶擔任生態護林員。五是積極拓寬勞務輸出渠道,進一步加大勞動技能培訓力度、鼓勵貧困戶積極外出務工增加收入。據統計,今年全鎮外出務工人員共計527人,其中在縣內務工146人、縣外省內務工64人、省外務工317人。
政策兜底,分類“開藥方”。一是積極落實教育扶貧及健康扶貧政策,今年上半年全鎮納入2019年至2020年度第一批雨露計劃的有53人,每人享受3000元補助;圓滿完成“兩癌”免費篩查目標任務,實現全鄉640戶貧困戶家庭醫生簽約全覆蓋。二是鎮黨委、鎮政府立足實際、深入調研、科學規劃,大力推進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在水泉村、七家坪村、高峁村等9個村投資680余萬元進行村容村貌綜合治理,現主體工程基本完工,整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水泉村打造的上世紀70年代“深挖洞,廣積糧,備戰備荒為人民”風格的特色景點,吸引了眾多省內外人士前來觀摩學習;高峁村通過整治,人居環境大幅改善,村里道路寬闊平整、房屋錯落有致、環境整潔干凈,美麗鄉村建設初見成效。三是按照扶貧同扶志相結合的原則,該鎮研究制定了《水泉鎮關于進一步激發脫貧攻堅內生動力打好精神扶貧主動仗的實施方案》,督促各村建立健全“一約四會”工作機制,組建了30余人的水泉村精神扶貧文藝演出慰問隊,在水泉村等4個村設立愛心超市,積極拓展貧困群眾取得勞務報酬的途徑。同時,加強教育引導工作,著力增強貧困群眾自主脫貧的信心和能力,全力營造扶貧光榮、脫貧光榮的社會氛圍,進一步提升了脫貧攻堅的質量和成色,為攻克深度貧困堡壘奠定了堅實的群眾基礎。 (魯明強)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