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雪后的五臺山。樊文珍攝
北國南疆,名山大川,燦若群星。而被中國四大名著中三部明確寫到的,恐怕只有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五臺山了。
《紅樓夢》第二十二回,賈母出資二十兩令鳳姐為寶釵過生日,惹來鳳姐調侃:“難道將來只有寶兄弟頂了你老人家上五臺山不成?”《西游記》則至少四次提到五臺山。其中第六十一回《豬八戒助力敗魔王孫行者三調芭蕉扇》中,牛魔王被打敗要逃跑的時候,“早有五臺山秘魔寺神通廣大潑法金剛阻住……”當然,最廣為人知的還是《水滸傳》里的魯智深醉酒大鬧五臺山的故事。其實,就是《三國演義》也與五臺山有關系。五臺山寺廟里供奉的伽藍菩薩就是過五關斬六將的關羽。
五臺山文聯原主席安建華說:“僅從五臺山與四大名著關系的這個角度,就可以看出五臺山的歷史地位和深遠影響。”正如魯智深第一次見到五臺山——“果然好座大山!”
而今,要來五臺山,不僅可以乘火車,走高速,還可以打“飛的”。立體化交通網絡將古老的五臺山帶入一個全新的發展時代。
作為世界文化景觀遺產,五臺山向中外游客展示著無盡的魅力。
佛教名山,自不待言。自東漢永平11年(公元68年)開山建寺以來,綿延承傳近兩千年,成為世界佛教的“五大圣地之一”和“文殊信仰中心”,享有“中國佛教縮影”的美譽。這對于研究我國佛教歷史和佛學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文化名山,名不虛傳。現存大小佛菩薩、羅漢等像1.46萬余尊,梵、日、漢等5種文字的經書5.45萬余冊,壁畫2380多平方米,石雕、石碑、銅鐘、牌樓、寶塔、石獅、聯匾、懸塑更是遍及全山,俯拾皆是。蜚聲海內外的五臺山佛樂,每一次演出都引來轟動。這些珍稀文化遺存融匯了佛、儒、道和三晉文化的精髓,全方位構成了五臺山輝煌燦爛的厚重文化。
古建名山,蔚為大觀。至今仍保存有自唐代以來7個朝代的寺廟86座,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特別是以佛光寺東大殿為代表的佛教建筑群,不僅反映了自唐代以來中國各個時期佛教建筑藝術和技術的風格特色,還體現了歷史的連續性和建筑發展規律,是研究我國古代建筑藝術的活標本,被譽為“中國古代建筑藝術歷史長廊”。
隆冬季節,走進五臺山,就像走進了一個冰天雪地的世界。而核心景區內,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
從2020年11月20日開始,五臺山風景名勝區著手對核心景區內的農村房屋進行征收和改造。20多天時間,一期四個區域房屋征遷拆除總戶數398戶涉及289處,已拆除203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定了我們戰略自信。”忻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長,五臺山風景名勝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王黎明說,“當前正是全國旅游業態從景點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轉變的黃金時期,全省‘康養山西夏養山西’規劃布局正在實施,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建設風生水起,我們抓住新冠肺炎疫情給全國乃至世界旅游市場帶來的相對低潮期、空檔期、困難期,聚焦景區主要發展矛盾,淡化核心景區商業化氛圍,疏解核心景區非核心功能,化危為機,實現景區轉型提檔高質量發展。”
作為土生土長的五臺人,安建華對五臺山的未來充滿期待——一個“大五臺山”呼之欲出。
單就生態來說,五臺山有大約3萬年前冰緣融化退縮形成的亞高山草甸景觀,這是華北山地獨具特色的自然生態景觀類型,尚未被世人周知。還有大約25億年世界已知古老地層構成的最高山脈,完整記錄了地球古元古代地質演化歷史,保留有亞洲東部29種最典型的古夷平面和冰緣冰川地貌,堪稱冰緣地貌的自然博物館。
此景只應天上有,豈知身在妙高峰。與拆遷整治同步,五臺山啟動景區10大板塊文旅產業項目,預計總投資369.9億元。完美體現了中華文化“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的五臺山打開了文旅融合全方位發展新空間。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