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該院學生以微信支付購買保德紅棗。
本報訊 近年來,忻州師范學院扶貧工作隊主動擔當作為,以農民增收為重點,以脫貧摘帽為目標,在高標準、高質量推進精準扶貧各項工作的同時,持續開展消費扶貧活動。日前,扶貧工作隊又聯合保德縣楊家灣鎮及郭家灣村、孫家梁村村委會,開展“以購代捐”活動,切實幫助結對幫扶村農民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
為切實做好幫扶村扶貧工作,增加農民收入,忻州師范學院黨委結合實際,創新舉措,自2018年以來,構建“以購代捐”長效工作機制,鼓勵全院黨員干部走進幫扶點,以購買農副產品的形式,讓定點幫扶村農產品“走出去”, 激活“線上線下”銷售雙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受到了農戶和師生的一致歡迎,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形成了該校扶貧工作的一大亮點。2020年國慶節前后,在定點幫扶點保德縣楊家灣鎮楊家灣村、郭家灣村收購了8萬余元的紅棗、小雜糧等特色產品。其中,4萬余元為結對幫扶人“以購代捐”,其余為院工會“以購代捐”用于職工福利,切實解決了疫情防控特殊形勢下定點幫扶村農產品面臨的銷售難題,切實做到“幫扶不斷檔”,進一步促進了農民增收、鞏固了脫貧成果。2020年12月通過“832”扶貧平臺采購保德縣價值44.6萬余元的農副產品作為教職工2021年春節福利。與此同時,在廣大師生中組織開展 “以購代捐”獻愛心活動。廣大師生積極響應學院黨委號召,踴躍參與消費扶貧活動,購買了價值3.2萬余元的酒棗、棗片、紫晶棗等特產,形成了全院全員關注扶貧、參與扶貧的生動局面。
“以購代捐”活動改變了以往的捐贈模式,讓定點幫扶村的產品變成了商品,有效解決了農產品銷路問題,既激發了農民群眾努力生產、勤勞致富的積極性,又拉近了廣大師生與農民的距離,形成了“我勤勞、我致富”“我參與、我幸福”的良好氛圍。 (武大力)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