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志遠)功以才成,業由才廣。今年以來,五臺縣建立健全“1+N”人才政策體系,不斷加強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大力營造尊重人才、求賢若渴的社會環境,堅持領導干部帶頭聯系專家,為人才發揮作用、施展才華提供廣闊天地,充分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活力。
挖掘在外人才。該縣組建在外人才專題調研組,先后組織3次博士生摸底調研,精準掌握五臺籍博士人員信息,深入14個鄉鎮249個村,全面收集整理100余名博士研究生和740余名碩士研究生相關信息。在全縣營造崇學育才、尊重人才的氛圍,引領全社會形成愛才惜才、重視教育的社會風尚,激發五臺籍杰出人才熱愛家鄉和創新創業的激情,加速匯聚五臺籍杰出人才力量,助力五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組織開展352場鄉情座談會、懇談會,圍繞鎂基產業鏈發展方向和需求,邀請五臺籍在外人才和本縣重點企業負責人,通過座談交流、現場觀摩等形式,為五臺縣企業和五臺籍在外專家人才搭建交流平臺,先后收集整理意見和建議69條,提供優秀企業人才信息8300余條,達成建安鎮蓮藕小鎮、門限石鄉文旅康養小鎮等項目合作意向。
匯聚本土人才。用好用活本土現有人才,實現人才效益最大化。出臺《五臺縣關于進一步加強鄉土人才隊伍建設的暫行辦法》《五臺縣關于激勵吸引本土人才回鄉創業帶民致富的實施意見》,挖掘“田秀才”“土專家”,培育“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三晉技術能手”等杰出人才,建立定期體檢等激勵關愛制度,在進修培訓等方面給予優惠政策,提升鄉土人才職業認同感和個人榮譽感。
建立縣級實習實訓標準化基地,健全縣外青年人才及高校學子與家鄉聯系常態化機制,吸引更多本地青年人才投身家鄉事業。736名五臺籍高校學子回鄉開展實習實訓活動,30余所高校的3341名師生來五臺舉行思政教育和實踐研修活動。完善黨委聯系服務專家制度,由1名縣級領導包聯兩名本土優秀專家,領導干部帶頭與人才交朋友。召集82名黨外知識分子舉辦聯誼會,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
引進高端人才。聚焦解決鎂基特色產業領軍人才缺乏、品牌效應不強等問題,圍繞鎂基新材料、沙棘制品、中藥材加工、文旅康養產業引才,柔性引進110余名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緊扣鎂基產業發展,構建鏈主企業人才生態圈,與國家鎂合金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成合作項目8個。以引進中國工程院院士高端人才為核心,以聘用技術發展顧問為主導,推動“24小時鎂還原改進工藝”科技成果在五臺云海鎂業有限公司落地應用。
選聘山西農業大學許光映教授擔任五臺縣三葉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科技副總”,針對企業新技術方面存在的難點問題,通過16次科技指導,改進完善亞麻籽油的精煉工藝和流程,在水化脫膠工藝環節提出創新性意見,彌補了五臺縣食用油深加工精煉領域的空白,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發揮平臺聚才優勢,聯合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重慶大學等院校,參加“人到山西好風光”等高層次人才引進交流活動6場,集聚一批創新水平高、行業高度認可的高校科研人才,為五臺縣高質量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五臺縣委組織部人才辦負責人表示: “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下一步,五臺縣將堅持以用為本,用好用活各方面人才,全面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切實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技能支撐。”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