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公布了忻州尹村遺址2024年考古發掘成果。該遺跡和遺物的時代集中在夏代晚期,為研究忻定盆地夏商時期文化內涵與先商文化的來源,以及周邊考古學文化的關系提供了重要資料。
尹村遺址,是忻州地區重要的龍山至夏商時期遺址之一。該遺址位于忻州市忻府區尹村西北約50米的云中河北岸臺地上,南鄰云中河,北依金銀山。東南鄰近尹村居民區,西北側鄰近胡家垴流經巖口村注入云中河的季節河。
從2021年開始,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忻州市文物與考古研究所、忻府區文化旅游局共同對尹村遺址進行發掘。2024年度發掘面積共379平方米,發掘清理遺跡53處,其中戰國時期豎穴土坑墓葬7座。各遺跡內小件器物共315件,其中石器118件,骨器94件,小件陶器84件,蚌器15件,瓷器1件,銅器3件。墓葬出土組合陶器19件(套)。主要的發現為夏代大型取土坑H16和“窯箅式升焰窯”的Y1,為認識研究尹村遺址的不同時代的遺址功能分區和夏商文化更迭提供翔實材料。從目前初步整理的情況可判斷時代為夏代中晚期。
考古人員介紹,尹村遺址發現的這種“窯箅式升焰窯”在山西地區類似的窯址最多見于二里頭以外的晉南地區,如垣曲商城中發掘的二里崗文化時期的窯箅式升焰窯,而在鄭州商城發掘的洛達廟類型的窯箅式升焰窯也與尹村發現的多有相似。考古研究人員表示,最特殊的是窯箅下面保留有較寬的窯柱,這種特征在忻州游邀遺址龍山時期就已存在,應該是晉中地區的傳統樣式。
此外,2024年發掘地點,該遺跡和遺物的時代集中在夏代晚期。主要遺物有高領侈沿鬲、侈沿深腹盆、斂口斝、有隔甗、管流爵、剔刺紋大口尊、侈沿鼓腹罐等,為研究忻定盆地夏商時期文化內涵與先商文化的來源及周邊考古學文化的關系提供了重要資料。
多年來,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忻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考古發掘中始終堅持多學科合作的理念,與山東大學等科研單位、院所開展環境考古、植物考古、碳十四測年等工作。目前鑒定工作同步開展,所發現的馬骨具體種類還在鑒定中。山東大學還派員對遺址內的壕溝和陶窯進行采樣,為考古發掘報告環境分析研究做準備,同時將提取的人骨、動物骨骼送出檢測,為體質人類學的研究提供詳細的人骨鑒定分析數據。 侯 琎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