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露脸视频观看,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頻道>>聚焦忻州>>正文
五臺縣農業循環經濟助力新質生產力提升
2025年01月23日 11時32分   忻州日報

新年伊始,五臺大地又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農家小院里,一倉倉糧食囤囤冒尖、一捆捆秸稈“營養餐”成堆成垛、一座座蔬菜大棚葉綠花紅、一座座生產車間熱火朝天、一排排的“牛賓館”“羊圈舍”傳出了哞哞的歡叫聲。這是五臺縣委、縣政府用“政策帶動、政府拉動、產業鏈動、農民行動、合作社聯動”的辦法,科學構建的農業循環經濟新成效,目的是讓農業科學技術實現新突破,生產要素創新實現新配置,產業深度轉型能夠再升級。

五臺縣陽白村有耕地5288畝,種植的玉米、高粱占62%。年產糧食310萬公斤,素有五臺“糧倉”之稱。為解決農民賣糧難的問題,村黨支部、村委會以糧食就地轉化為目的,在該村建起了“五臺山釀酒廠”,年產原漿酒150萬公斤,可就地轉化糧食220萬公斤。并將上百萬公斤酒糟轉化為飼料,建起了標準化養牛場,成立了陽白村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已有標準化牛舍10棟4000平方米,采用“集中+分散”的飼養模式,養牛486頭,年出欄200余頭,創產值160萬元。又將每年約200萬公斤牛糞充分利用,建起了420個蔬菜溫室大棚,年產各類蔬菜210萬公斤。一個抬頭看山、低頭看河的偏遠山村,靠轉型發展形成了種田產糧、糧食釀酒、酒糟喂牛、牛糞再種糧菜的循環農業經濟,拉長了陽白村特有的“產業鏈”。

五臺縣是農業大縣,也是畜牧大縣,全縣50萬畝耕地中有60%是大田作物,年產秸稈約3億公斤。如何為數十萬只牛羊提供豐富的過冬飼料?怎樣將農作物秸稈“變廢為寶”?五臺縣門限石鄉狐峪口村村民王仁飛看中了這一潛在商機,投資購買了鍘草機、真空打包機、旋耕機、播種機、玉米收割機等11臺大型機械設備和配套機具。租賃耕地120畝,年存欄牛50頭以上。基本形成了鍘草喂牛、牛糞種地、地產秸稈、秸稈再喂牛的循環農業經濟新模式。7年的時間,王仁飛依靠科技進步,產業配置也逐步升級壯大,成立了“五臺縣仁飛農貿發展有限公司”,年加工秸稈1.3萬畝,涉及豆村鎮、門限石鄉、石咀鄉、茹村鄉等2鎮5鄉,年產量達到46萬包,年創產值920萬元。富起來的王仁飛用親身感受總結歸納了四句話:一是廢棄秸稈變成了牛飼料;二是農民種地節省了清理秸稈的成本;三是消除了秸稈堆積構成的火災隱患;四是減少了廢棄農作物對環境的污染。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由于改變了單一的傳統生產模式,讓種植、養殖、加工、銷售、勞務輸出“串”在了一起,形成了產業鏈,確實做到了“低投入、高產出,少排放、多效能,再利用、好循環”的社會經濟連鎖效益。

面對“十四五”的收官之年,結合盛產于五臺的藜麥、黃豆、小米、玉米等,又建起了一座座加工廠,用“特產+企業+農民合作社”的方式,將種植、養殖、加工、銷售、再種植“鏈”在了一起,為新質生產力的提升給農業循環經濟注入新動能創造了條件。 (金俊賢)

(責任編輯:盧相汀)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