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李萬林在《血手印·行路》中飾演林有安的劇照 宮愛文 攝

李萬林分別在《畫龍點睛》《續范亭》《金水橋》《五臺縣令》《血手印》中飾演人物劇照
山西是戲劇大省,原有52個劇種,現存38個,數量名列全國劇種之首。北路梆子是山西四大梆子之一。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北路梆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之一、北路梆子的第二代傳承人李萬林,根據自己的嗓音條件,在繼承傳統、博采眾長的基礎上,講求唱腔風格的個性化,守正創新,唱出了高腔如“鷹擊長空”、低腔若“魚翔淺底”,得鳶飛魚躍之妙,氣勢高亢激越、爽朗悅人,細節婉轉圓潤、妙趣橫生,且富有陽剛之美的萬林腔獨特風格,遂自成一派。
流派的主要成就和水準,首先是看其是否塑造出了令人難忘的獨特的藝術形象。李萬林在自己的拿手戲《血手印·行路》中塑造了林有安,在《畫龍點睛》中塑造了李世民,在《轅門斬子》中塑造了楊六郎,在《續范亭》中塑造了續范亭,在《五臺縣令》中塑造了縣令黃國安,在《空城計》中塑造了諸葛孔明,在《走雪山》中塑造了曹福,在戲曲電影《金水橋》中塑造了李世民,在《雙龍會》中塑造了楊繼業,在《王寶釧》中塑造了薛平貴,在《紅石榴》中塑造了牛大志,在《紅燈記》中塑造了李玉和,在《八一風暴》中塑造了周恩來,在《打金枝》中塑造了唐代宗。這一系列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創造性地表達了人物的真情實感,因而受到了廣大群眾的交口稱贊,為北路梆子創立了又一座豐碑——獨領風騷的萬林腔流派藝術。正如郭漢城先生在觀賞了李萬林同志的《血手印·行路》和《打金枝·坐宮》后,不由得贊嘆:“像這樣的男聲演員實屬難得。”
流派流派,有派必有流,形成群體風格方可,否則便不成其為流派。萬林腔流派的流是什么呢?那就是:2014年5月20日,山西省戲劇研究會在太原梅蘭芳劇院隆重舉行了北路梆子表演藝術家李萬林、任建華夫婦收徒儀式,郝建東等11位才俊拜入師門。遵照師父“5年的胳膊,10年的腿,20年練不好一張嘴”的教導,這些新秀一直在刻苦練功,并積極地投身活躍于北路梆子舞臺之上。
萬林腔是如何形成的呢?李萬林于1938年出生于晉西北的革命老區興縣,從小就是個戲迷。1953年,他背著父母,悄悄考入興縣晉劇團,跟隨“十一生”郭鳳英的同倌“十七生”董翠貞工須生,演唱中路梆子。該團解散后,他調入忻縣晉劇團,曾演出轟動一時的現代戲《白毛女》。1969年,他調忻縣北路梆子劇團,改唱北路梆子。他分析了中北路梆子的異同后,為全面掌握北路梆子唱腔的彎調,拜訪請教了當時的“九歲紅”高玉貴、“小十六紅”馮金泉及“玉梅紅”孔麗貞等名家,為繼承他們的唱腔打下了扎實的基礎。他了解到歷史上北路梆子的須生唱腔,大多用真假嗓結合演唱,而當代觀眾又不大習慣聽男聲用假嗓演唱,于是,便以孔麗貞、馮金泉二師的唱腔為基礎,開始摸索建立他自己的唱腔風格,力求做到舒展大方、剛勁挺拔而又不失北路梆子的傳統風格。
對各劇種腔調的借鑒與吸收,不僅使北路梆子唱腔進一步豐富,而且調動了戲曲“上帝”——觀眾的極大興趣,使觀眾更加熱愛我們的地方劇種。然而繼承和借鑒雖可以增加表現手段,卻不能保證演唱的必然成功。演唱的根本目的在于唱人、唱情、唱藝,既能通過唱腔的精心處理,使之符合特定情境特定人物形象的性格和感情,又富有藝術美學價值,使觀眾既覺情理之中,又感意料之外得到美的享受。而要如此,一方面演員必須先了解劇情,自己感動了,才有可能感動觀眾;另一方面,則需要深厚的演唱功力。
李萬林在原原本本繼承和模仿本劇種傳統唱腔的基礎上,進一步廣擷博采,對眾多劇種的唱腔藝術進行廣泛的借鑒和吸收,為我所用。其中,更加入了自己的創造性發展——通過自己對唱腔層次分明的精心處理,使之符合此時此地特定情境中人物的性格和感情,以功力深厚的演唱,使觀眾既感真實可信,又能賞心悅目,從而產生了繞梁三日、不絕于耳的藝術效果。一句話,李萬林以演唱所塑造的一個個栩栩如生、感人至深、性格鮮明的人物形象,達到了唱戲以唱人、唱情、唱藝的目的,這就是我們經過研究、分析北路梆子流派唱腔——萬林腔具體形成過程所得出的三部曲。
那么,李萬林創萬林腔用的是什么方法呢?
在梨園中熏陶。戲諺云:“千聞不如一見,千學不如一看”,李萬林是有戲必看,特別是名家的演出,場場不拉,以從中觀摩他人的“四功五法——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并默習于心。
廣擷博采,轉益多師。他能從戲曲不同的角色行當中,吸取精華,用在自己扮的老生、須生行當之中,不斷豐富自己的藝術修養。
善于篩選。他能根據自己的條件,揚長避短,利用華羅庚所提倡的“優選法”,把自己所需要的別人的程式,加以消化吸收,變成自己的東西。
刻苦磨煉。他能把自己所掌握的戲曲技能、技巧,像切削金、木一樣,不斷旋磨去棱角,以達到精益求精的境界。俗語說:“砍的不如旋的圓”,這是作為一名演員所必經的一道工序。
萬林腔流派藝術的出現,為北路梆子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一、創立萬林腔新流派,完善了北路梆子音樂唱腔體系;二、吸引新觀眾,增強了北路梆子的發展后勁;三、唱腔成名片,強化了北路梆子藝術的對外交流;四、劇目上品位,下鄉演出效益顯著提高;五、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萬林腔必將激勵廣大從業人員見賢思齊,并把向其學習轉化為積極進取的內在動力,強化干事創業意識,激發勇攀高峰熱情,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做好本職工作,為北路梆子的繁榮興盛做出新的奉獻。榜樣的影響最恒久,萬林腔將穿越歲月,光照未來。
自古以來,戲以曲興,戲以曲傳。而唱腔又是區別劇種的主要因素,唱念做打,唱字為重。我們研究探討萬林腔流派的聲腔藝術,就是要重視這“半壁江山”的核心,充分發揮萬林腔的藝術優勢和引領作用,加大投入,多措并舉,采用多種方式解決北路梆子所存在的問題——多聲部的音樂創作欠缺等。同時,要緊緊抓住國家政策扶持的難得機遇,整合優勢資源,實施綜合治理,將北路梆子戲曲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愿萬林腔流派芬芳,香滿梨園!
(責任編輯:盧相?。?/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