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年防汛工作開展以來,市防汛抗旱指揮部以落實“市包縣、縣包鄉、鄉包村、村包戶”的防汛責任制為抓手,以自查排查整改汛期隱患為突破口,抓早、抓實、抓細各項防汛備汛工作,確保全市人民群眾安全度汛。
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落實各項責任。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要求,5月10日,市防指印發文件,明確了市防指成員單位防汛抗旱職責,建立了成員單位包縣防汛責任制,落實了各縣(市、區)防洪重點工程的防汛行政、崗位、技術、巡查責任人,5月16日在《忻州日報》進行了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加強督導檢查,消除汛期隱患。按照省防指專項行動工作安排,在各縣(市、區)自查排查的基礎上,4月下旬至5月上旬,市防指抽調應急、水利、農業農村、規劃和自然資源、能源、城管、氣象、水文等部門人員組成8個督查組,對各縣(市、區)重點防洪工程、重點防洪領域、重點防洪行業的防汛責任落實、物資儲備、隱患排查等方面進行了督查檢查。就檢查中發現的薄弱環節和汛期隱患,提出了整改意見,要求以防大汛、抗大洪的意識,全面做好整改工作。
開展防汛應急預案修訂、培訓、演練,不斷提高搶險應急能力。截至6月27日,全市完成防汛應急預案修訂86個,組織防汛培訓32次、1943人受訓,開展防汛應急演練56場、4531人參加。為進一步做好應對汛期強降雨救援準備工作,強化洪澇災害救援處置能力,5月27日上午,忻州市人民政府舉辦“戰汛·2022”防汛搶險應急演練,共有19支演練隊伍800余人參加。演練群眾緊急轉移安置、水上救援、決口封堵等科目,檢驗組織指揮、搶險救援和廣大干部群眾應對洪水災害自救等能力,突出全流程推演、全要素配置、全鏈條實操、點對點調度、實戰化模擬等關鍵環節,過程貼近實戰、緊湊高效,達到了檢驗預案、鍛煉隊伍的目的。
加強監測預測預報,及時發布預警信息。汛期,全市930處雨情水情監測站點全部投入運行,充分發揮監測預測預報作用。氣象部門及時發布重要天氣預測預報,水文部門實時發布雨水情信息,應急、水利、規劃和自然資源、城管、交通運輸、能源等部門加強聯合會商研判,科學做好防范和應對工作。防汛工作專班多次召開防汛會商調度會議,多措并舉,有效應對了我市7月9日、7月11日連續強降雨過程。
印發防汛安全避險通告。7月13日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印發了防汛安全避險通告,要求各縣(市、區)在鄉(鎮)、村莊、水庫、河道、小水電站、淤地壩、池塘、渠道和旅游景區蓄水美化工程明顯位置進行張貼,進一步增強社會各界、有關部門和人民群眾防汛減災意識,提高避險自救、互救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本報記者 李 濤)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