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進入汛期,強降水、雷暴大風、冰雹等極端天氣時有發生,對我市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市農業農村局要求全市農業農村系統牢固樹立防災減災意識,堅定穩糧增收目標任務不動搖,堅決擔負起防災減災工作職責,強化責任落實,加強分類指導,推進科學防災減災,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措施到位,最大程度減輕極端天氣帶來的災害風險和損失。
加強監測預警,抓好信息調度。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及時了解掌握雨情、旱情和病蟲情發生動態,科學研判發展趨勢,指導農民群眾和農業生產主體提早做好防御準備。充分利用微信群、短信、網絡平臺等,第一時間發布預警信息和防范措施,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做到預警信息到戶、防御措施到田。上半年,市級發布病蟲情預測預報信息5期、極端天氣預警防范信息7條。
分類服務指導,科學防災減災。抽調市縣技術人員組成專家團隊15個,深入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指導。制定有針對性的技術方案,指導農戶因地因時因墑因苗落實好各項措施,切實提高農業生產抵御風險能力。指導種植戶強化農田管護,及時檢查排水系統,因地制宜疏通農田排水渠道。指導養殖、園藝生產戶強化設施防護,疏通生產單元內外及周邊排水溝渠。指導各縣(市、區)抓好草地貪夜蛾、玉米粘蟲等重大病蟲害防治工作,按照“防早、防小、防了”的策略,提前成立應急防治隊伍、儲備防治藥劑,做到早發現、早撲滅,堅決遏制病蟲害暴發,確保糧食生產安全。上半年,全市農業農村系統舉行宣講活動121次,舉辦技術培訓253場次,主推技術、主推品種推廣面積128.8萬畝,解決技術難題50個。
開展一線指導,做好減災減損。近期全市出現大范圍強降水,給農作物生長提供了充足水分,但也導致部分縣(市、區)的部分農田出現積水、個別地塊農作物倒伏。各縣(市、區)農業農村部門立即啟動應急響應,組織技術人員深入受災區,因地制宜指導農戶做好災后生產恢復,切實抓好減災減損工作。忻府區采取抽水、排水、扶苗等措施,原平市采取挖渠排水、噴施葉面肥等措施,定襄、靜樂等縣采取技術人員包鄉鎮、包村等方式開展技術指導,力爭將災害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同時,根據受損情況,指導受災地塊恢復生產、絕收地塊及時補種;積極協調保險部門跟進、查勘、理賠,最大限度減輕災害性天氣對農民群眾造成的損失。
(侯永憲)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