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市長李建國主持召開五屆市政府第13次常務會議,審議新建中小學實施模式和旅游康養實施方案,地熱水資源管理、種業振興、數字經濟、抓項目促投資、政府投資審計監督等內容。
![](/__local/2/0D/EA/489FCE250DE5776F6D4B35DCD88_2FD929DE_1EF12.jpg)
會議會場。張存良攝
會議審議了忻州市新建中小學和忻州師院附中等項目ABO模式實施方案、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忻州片區)旅游康養實施方案。會議指出,進一步提升我市小學、初中、高中學校校舍建設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是滿足廣大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新需求新期盼的具體行動,也是推進太忻一化化經濟區高質量建設的重要內容。要立足忻州財力,創新項目投融資模式,提高項目開發運作效率,有效激發市場活力,科學配置優質教育資源,助推教育均衡健康發展。旅游康養是忻州的重要名片,要依托五臺山、雁門關、云中河、忻州古城等重點景區和溫泉康養資源,以及農業旅游和工業旅游項目,以區域文化為紐帶,加強文旅資源整體開發利用,推動太忻一體化經濟區成為全省融入京津冀和雄安新區的文旅發展標桿。
會議審議了忻州市地熱水資源管理保護條例(草案討論稿)、忻州市種業振興行動實施方案。會議指出,忻州是地熱水資源大市,地熱水資源開發利用歷史悠久,通過立法規范保護地熱水資源,徹底扭轉無序開采現象,是實現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方式。要統籌管理好取水口和排水口,實現溫泉康養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要從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出發,以種質資源保護為基礎,以自主創新為關鍵,以供種安全為底線,以種業企業為主體,以凈化市場為保障,堅持農業“特”“優”戰略,堅持走有機旱作農業路子,堅持從源頭上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圍繞“中國雜糧之都”和“雁門關農牧交錯帶示范區”建設,充分發揮我市種質資源豐富優勢,聚焦重點,集中攻關,推進種業振興,為實現農業特色轉型、科技興農、優質高效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會議審議了忻州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忻州市抓項目促投資穩增長實施方案、忻州市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審計監督辦法。會議指出,要以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建設為契機,將數字經濟作為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聚力打造數字基礎設施布局完備、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取得顯著成效、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的數字經濟發展新格局,為同步推進我市“兩個轉型”,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要充分發揮有效投資對經濟恢復發展的關鍵性作用,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既利當前又惠長遠,全面落實提速農業農村投資、加快水利投資、擴大綜合能源投資、抓好制造業投資、加快綜合交通投資等任務舉措,加力推動項目建設,奮力完成全年經濟發展目標。要進一步加強對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的審計監督,進一步規范投資行為,督促項目建設單位及主管部門落實責任,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提高政府投資效益,促進廉政建設。
會議還研究了國道108線砂河至石嶺關段改建工程項目有關事宜和其他事項。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