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舊貌一剃了之,來年新顏從頭開始。”因為這個共識,一到臘月,“剃頭匠”們的剪刀就停不下來。
1月15日,農歷臘月十六,忻州城區長征后街宇光理發店內,操作臺前的美發座椅已經“滿客”,上到60多歲的女士,下到幾歲的兒童,休息區的沙發上還有五六位顧客正在排隊等待。
理發店老板劉宇光和他的妻子見縫插針,一會兒洗發,一會兒剪發,一會兒燙染,還要招待前來咨詢發色和造型的客人,忙得不亦樂乎。
“這段時間,我們每天都要接待50多名客人,比起平常至少翻了一番。”剪發間隙,劉宇光告訴記者,根據往年經驗,這種排隊模式會一直持續到春節前。
十幾個平方米的小店,沒有“高大上”的裝潢,也沒有花里胡哨的推銷,劉宇光和他的妻子兩個人守著這家店,用親民的價格和過硬的手上功夫,換來了街坊鄰里滿滿的信任。
“你女兒今天考好了吧?”“你不是準備要搬家了,看上合適的房子了嗎?”“上回給你兒子介紹的女朋友,感覺咋樣了?”夫妻倆邊干活,邊熱情地和來此理發的熟客聊聊家常。
正等著理發的王大爺就是熟客中的一員,他告訴記者,這個理發店就像一個“信息港”,家里找保姆、兒女找對象、孩子學樂器等,來這里都能找到答案。這不,光介紹對象,劉宇光夫妻倆就成功牽線了3對。
時光匆匆流逝,晚上9點半左右,劉宇光送走了最后一位客人,準備關門打烊。“終于可以回家陪姑娘了,我準備回去給她做個夜宵吃。”正說著,劉宇光的手機微信提示音響了,有顧客跟他預約了第二天一早過來燙頭。(本報記者 張 曄)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