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種田在地上,現在種地在天上。”2月13日,迎來兩場降雪后,望著田間一簇簇細小翠綠的麥芽,晉城市城區南村鎮孔匠村的紅嶺地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建明說。
李建明的合作社流轉了南村鎮170多戶農民600多畝耕地,近400畝耕種了不同品種的小麥。兩次降水讓地里的墑情好轉,現在追肥可以促進小麥返青壯苗,而這全靠智能又高效的農業專用無人機。
只見農機手們麻利地用水兌好肥料,再將其灌入無人機的藥筒,調整測試無誤后,碩大的無人機伴隨旋翼的嗡鳴聲在麥田上低空掠過,霧化后的肥料均勻地落在青青的麥苗上。不一會兒,20畝地就完成了噴灑。“一臺農業專用無人機一天可作業300畝農田,相當于幾十個人一天的作業量,同時噴藥精準無死角,大大節約用水量和農藥使用量。”農機手邱軍軍說,無人機已成為農民種田的好幫手。
如今,在南村鎮,精準智能的無人機已然成為春耕備耕的重要支撐。副鎮長丁蕓介紹,當前全鎮2.17萬畝小麥大部分用上了無人機,大約十多天時間即可完成施肥工作。同時,該鎮全力組織農機人員進村入戶開展農技服務,邀請市、區農業技術專家田間授課,開展農機實用技術培訓,積極推廣農田機械化生產和操作,推動實現農業機械從單一的產中服務向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全程機械化服務方向發展,真正實現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減輕勞動強度,增加農民收入。
鄭璐 袁泉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