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及時應對處置各類災害事故的重要職責,擔負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使命。要發揮我國應急管理體系的特色和優勢,借鑒國外應急管理有益做法,積極推進我國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的重要講話
各級安全監管監察部門要牢固樹立發展決不能以犧牲安全為代價的紅線意識,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為重點,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系統建設,統籌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安全生產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親自謀劃、親自推動應急管理事業發展,并對新時期應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賦予了新的使命。
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災害防治能力明顯增強、應急救援能力穩步提升……山西省應急管理部門組建以來,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以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邊改革、邊防范、邊應急,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水平得到了整體提升,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安全保障。
“十三五”期間,各類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比“十二五”期間下降90.68%、57.5%。2021年生產安全亡人事故起數、死亡人數,較2020年同比下降5.22%、9.34%,較2019年同比下降23.56%、22.41%。“十三五”末,全省受災人數、因災死亡人數、直接經濟損失與5年均值相比,分別下降12.1%、39%、5.6%;森林防火實現了熱點、火情、森林火災和死亡人數“四下降”;2021年面對汾河流域50多年不遇的洪災,全省上下積極應對,有效避免了重大人員傷亡。
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
進一步傳導工作壓力,壓緊壓實安全生產責任。從6月底至年底,晉城市委、市政府在全市開展安全生產隱患治理殲滅戰、風險防控保衛戰、強基固本攻堅戰“三大戰役”,全面深化安全生產大檢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動,扎實做好當前安全防范工作,堅決遏制生產安全事故多發頻發勢頭。
我省應急管理系統始終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要健全風險防范化解機制,堅持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真正把問題解決在萌芽之時、成災之前”的重要講話要求,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狠抓安全風險防范措施落實。
狠抓責任落實。制定了各級政府領導安全生產職責清單和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并推動落實;對煤礦、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冶金等行業領域企業主要負責人實施安全生產考核記分。
扎實開展安全生產“百日攻堅”和“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動。從去年12月底至今年3月,在全省開展了安全生產“百日攻堅”行動,全省累計派出檢查組14萬組(次),檢查企業41.3萬家(次),排查整改問題隱患32.1萬項。從4月1日起,在全省部署開展為期8個月的安全生產大檢查大整治大提升集中行動。在國家“十五條”硬措施基礎上,細化出臺了我省56條具體措施,組織6個省級督導巡查組對11個市和省直有關部門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巡查。
持續深化專項整治。在礦山領域扎實開展了正常建設和長期停工停產煤礦專項檢查、打擊非法違規生產建設行為專項行動、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瓦斯災害專項整治等,截至6月底,全省736座煤礦完成了隱蔽致災因素普查治理工作,全省各級煤礦安全監管部門累計檢查煤礦10635礦(次),全省各級非煤礦山安全監管部門累計檢查非煤礦山企業4955家(次)。在危險化學品領域,組織開展了危險化學品安全風險集中治理專項行動、化工醫藥企業專項整治、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企業安全專項檢查、油氣長輸管道安全風險專項治理等。同時,在冶金、交通運輸、住建等行業領域持續開展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及時治理消除了一大批問題隱患,保證了全省安全生產基本穩定。
提升防災減災救災水平
據氣象部門預測,我省6月26日至27日出現一次明顯降水天氣過程。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6月25日下發關于做好強降雨防范工作的緊急通知,抓細抓實各項責任措施,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我省及時總結災害事故應對處置規律,健全完善機制,優化力量資源管理,加強應急準備,全方位提升災害事故應對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建立完善自然災害防范應對機制。省應急管理廳聯合省氣象局、省林草局、省地震局等部門,建立完善了氣象災害、地震等自然災害會商研判機制,加強各類自然災害監測,及時發布大風、暴雨、冰雹、高溫、地震等自然災害預警信息,為積極應對自然災害提供精準信息。
加快推進災害防治重點工程建設。截至目前,省應急管理廳牽頭的3項重點工程項目,基本完成了全省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調查,實現了應急救援指揮系統試運行,完成了35個社區應急物資儲備點建設任務。
同時,申請國家1架直升機和100人的國家森林消防隊伍在我省駐防,租賃三晉通用航空3架直升機為全省森林草原防滅火服務,以備災情發生后及時進行災害救助。
扎實開展自然災害防范應對督導檢查。省森防辦牽頭組織開展了森林草原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和查處違規用火行為專項行動、林牧區輸配電設施火災隱患專項排查治理。省防指牽頭組織開展了全省防汛抗旱排查治理,全省共出動檢查組1998個,檢查單位9906個,發現問題隱患7725條,主汛期前全面整改到位。
我省針對去年出現的歷史罕見極端天氣和防洪基礎設施建設標準普遍不高的實際,加強會商調度,及時預警響應,果斷轉移避險,堅決守護人民生命安全。面對險情,全省共出動救援隊伍352支1.93萬人,調集車輛、沖鋒舟等裝備4965臺(套),動員群眾1.4萬余人。
我省針對去年受災嚴重的情況,2次啟動省級災害救助Ⅲ級響應,爭取應急管理部、財政部等國家部委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支持。省財政5次向受災地區下撥救災資金3億多元,省應急管理廳會同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緊急調撥帳篷、棉被等救災物資12萬余件,保障了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加強安全保障能力建設
5月27日,省應急管理廳黨委書記、廳長王啟瑞走進省委黨校“紅色學府大講堂”,以“新時代應急管理形勢與任務”為題作專題報告,深入解讀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的豐富內涵、精髓要義,系統闡述了省委、省政府關于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等工作的政策措施,全面總結了我省應急管理事業改革發展取得的成效,科學分析了當前面臨的形勢挑戰以及發展機遇。
我省應急管理系統堅定信念謀改革,攻堅克難抓改革,積極推進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持續推進隊伍專業化、正規化建設。截至目前,市、縣兩級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全部組建完成,市、縣兩級應急管理部門增加監管執法人員編制共計2542名。
同時,積極推動《山西省安全生產條例》修訂工作。組織起草了條例修訂草案,征求了29個省有關部門和11個市應急管理局意見,目前,《山西省安全生產條例》修訂草案已報送省司法廳進行立法審查。
加強安全培訓。去年,推動各級黨校(行政學院)開設了安全生產和應急管理課程,聯合省委組織部對150余名市縣分管應急管理工作的政府負責人進行了培訓。組織“三項崗位人員”考核11.3萬人次。積極實施“人人持證、技能社會”建設。報請省政府先后5次組織有關部門圍繞安全生產、防汛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召開新聞發布會。
今年上半年,舉辦了全省應急管理系統專業能力“云”比武活動,3萬余人次參加了比武。在全省組織開展了安全生產培訓“打假”專項行動和“走過場”專項整治工作,累計實施行政處罰罰款148.9萬元,核查移交公安部門線索7條。
此外,完善應急預案體系,修訂了省級突發事件總體預案和防汛抗旱等專項預案。推動省級財政投入7695.76萬元,為應急救援隊伍配備急需的智能排水機器人、高壓排水管等裝備器材。首次在我省舉辦了2021中國國際應急救災裝備技術展覽會。
下一步,我省將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各項決策部署,不斷強化應急管理,提高防控能力,著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切實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作為最現實的“國之大者”,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營造安全穩定環境,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本報記者張毅
基層故事
“火焰藍”無處不在
災情就是命令,“嘀嘀嘀”尖銳的集結號響起,呂梁市消防救援支隊中陽大隊院內響起了指揮員的命令聲、車輛的發動聲……7月2日19時58分,中陽縣寧鄉鎮韓尾溝村道路因暴雨被淹沒,村內5戶人家被困。呂梁市消防救援支隊中陽大隊接警后,迅速出動2臺車12人前往救援。
到達村莊附近,消防救援人員發現此處車輛無法通行,待政府調集的挖掘機到場后,攜帶繩索等工具乘坐挖掘機前往村莊進行救援。救援人員冒雨在沒過大腿深的積水中涉水進入,挨個院落進行搜救。“家里有人嗎?”“我們是消防員,聽到聲音請大聲呼喊。”救援人員在水中艱難行進,挨家挨戶排查并喊話詢問。發現被困老人后,將他們一個個背著送上挖掘機并轉移到安全地帶。經過近2個小時的緊張救援,消防救援人員先后搜救并轉移被困群眾13人。
前幾日,柳林縣西王家溝鄉駱駝局村一輛滿載30噸柴油的槽罐車側翻至約20米的深溝中,一人被困。接到報警后,柳林縣青龍大街消防救援站消防救援人員立即出動趕赴現場,發現事故車輛已極度變形,柴油正在泄漏,一名男子被困變形車體中,情況十分危急。
現場指揮員一邊安撫被困人員情緒一邊下令展開救援,一組消防救援人員用水槍對罐體進行冷卻稀釋柴油降低周圍溫度,另一組消防救援人員則利用液壓破拆工具進行破拆、頂撐、剪切、擴張作業。40分鐘后,被困男子被安全救出,側翻車輛也消除隱患。
2018年,救人于水火之中的消防員從“橄欖綠”變成“火焰藍”,變的是制服顏色,不變的是初心本色,不管是火里、水里,還是天上、地下,只要人民需要,他們無處不在!
本報記者閆書敏
裝上“千里眼” 密織“安全網”
夏日的長治群山環抱、樹木蔥蘢,林區內安裝的攝像頭仿佛“千里眼”般24小時不間斷旋轉,實時監控林區現場情況,防范森林火災的發生,守護如畫美景。
“攝像頭全部采用高清云臺,系統對火點、煙點、高溫度源都有敏感記錄,后臺系統詳細記錄可追溯每一個熱點信息。”7月7日,長治市應急管理局自然災害救援管理科科長郭兵說道。
為全面做好森林防火巡查工作,構建“天—空—地”立體監控網絡,2021年7月,長治市完成森林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將全市12個縣區共523個地面視頻監控攝像頭集成到山西成功通航集團的視頻監控中心,建立山西成功森林防火可視化平臺系統,基本實現全市重點林區全覆蓋,有效提高了森林防火的應急處置能力。視頻監控中心投資800余萬元,建成衛星森林熱點監控系統、北斗導航系統、防火可視化系統、無人機管理系統、應急指揮車輛現場調度系統等。
“工作人員24小時在崗,一旦收到報警信息,能夠對實時熱點進行跟蹤、鎖定和捕捉,并發布報警信息。同時將報警信息通過短信形式自動發送給該地區的護林員,護林員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確認。火情確認后,及時將火源基本信息上報上級管理部門,可將火場圖像實時傳回,并對現場進行遠程調度和指揮,及時撲滅火災,最大限度減少火災造成的損失。該系統能真實、全面記錄火情發生、發展和消滅的整個過程,達到準確預防、控制和撲滅火情火災目的。”郭兵說道。
據了解,山西成功森林防火可視化平臺系統自運行以來,共監測發現80余起火源點信息,通過早發現、早處置,有力保障了長治市林草資源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本報記者李志江
將安全生產種子根植員工心間
“在我們面前的是一臺工地上常見的人貨兩用的低速施工升降機。施工升降機的安全裝置主要有防墜安全器、超載保護裝置、急停開關、安全鉤等,每個安全裝置都有特定的作用……”6月30日,山西建筑產業現代化瀟河園區展示區,技術人員對建筑裝備的安全裝置以及全過程安全管控措施進行詳細講解,學員們認真傾聽、踴躍提問。這是山西建投集團堅持開展常態化安全教育培訓的一個縮影。
山西建投集團安全生產部部長張要明告訴記者,2021年至今建投集團共組織開展常態化安全教育培訓16期,累計培訓17000余人,實現了全員培訓以及業務全覆蓋。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組織制作了40余項課件,啟動線上培訓平臺開展安全教育培訓及考試工作。
知識競賽、安全演講、安全檢查、應急演練、專題學習……山西建投集團所屬企業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營造良好的安全生產氛圍,并結合活動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整治、梳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強化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將安全生產的種子根植于每個員工心間,并轉化為自覺行動。
該集團多措并舉,強化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落實。不斷健全完善企業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共制定出臺安全管理規章制度23項;印發施工現場規范圖冊,推進施工行為規范化、安全管理科學化、安全防護標準化、場容場貌秩序化;健全企業應急體系,積極組織開展災害避險逃生、自救互救相關培訓;強化安全管理團隊建設,不斷提升本質安全水平,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守好安全底線。
本報記者晉帥妮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