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溝鄉十村聯盟建企、劉家莊村設施蔬菜“三聯四動”、大偉嘉金豬產業村企共建、李二口村文旅資產入股合營……在深化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中,天鎮縣不斷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積極探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新思路、新路徑、新模式,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形成基層治理長效機制,基層管理服務的盲區越來越小,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得以進一步增強。
立章定規 做群眾“貼心人”
辦好基層事,要靠一個好的帶頭人,更要靠一個好的基層黨組織。
一直以來,天鎮縣堅持鞏固拓展與提高深化、以點帶面與整體提高“兩個結合”,精準聚力抓黨建,在網格化治理、一支隊伍管執法、社區物業管理等方面,進一步細化基層黨組織職能職責,分級分層推進,延伸治理鏈條,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高位推動,促進專項行動落實落細。堅持三級書記齊上手,“6+1”督導全覆蓋,發布《關于在抓黨建促基層治理能力提升專項行動中建立聯系點制度的通知》,通過“每次縣委常委會都要研究一次、縣委常委每周要到包聯鄉村調研一次、領導小組每月至少集中調度一次、全縣現場觀摩每月組織一次”工作法,落實落細專項行動。截至目前,縣鄉黨委班子成員走訪群眾1660戶,幫助解決問題354件,為民辦事解困4300余件。
精準培訓,提升能力促治理。為各鄉(鎮)發放學習資料的同時,采取“視頻教學+實際操作”的方式組織培訓,將“清化收”業務知識、行政執法、網格化管理等列為培訓內容。同時,制定出臺農村(社區)黨組織書記星級化管理的實施細則、農村黨員積分制管理辦法、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隊伍建設、“清化收”專項工作的實施方案等配套政策制度18個,為基層干部的業務水平和治理能力再賦新能。
萬人計劃,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根據鄉村振興萬人計劃安排部署,市縣兩級共調劑169個編制下沉鄉鎮,實現每村一名大學畢業生到村工作全覆蓋,為鄉村各項事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我們已成立四個鄉鎮兩新組織綜合黨委,探索逐步把成熟的單建支部黨組織關系轉入轄區內鄉鎮綜合黨委。下一步,還將繼續推行‘一村一領導、一隊一項目’工作機制,確保每個鄉有一名縣直部門干部幫發展、抓工作,有一支工作專班引項目、搞建設。”縣委組織部部務委員楊明說。
網格治理 當群眾“老管家”
每晚臨睡前,趙家溝鄉夭溝村的葛成老漢總會習慣性地擺弄枕邊的一個小遙控器。雖然葛老漢至今也叫不上“小玩意”的名字,但知道它曾在關鍵時刻救了自己……
在夭溝村,近30位孤寡老人每人身邊都配有這么個“愛心呼叫器”。
“村民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啥都不愁,但空巢、獨居老人居多。以前他們出現突發情況,常因無法及時與外界聯系尋求幫助,而耽擱了最佳救治時間。如今,這個‘愛心呼叫器’與家屬、村‘兩委’主干、網格信息員、便民服務站多方直連,有情況時隨叫隨到、一呼百應,解決了老人們的大難題。”村黨支部書記郭生江深有感觸地說。
為進一步提高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天鎮縣從細處著眼,不斷探索黨建引領網格治理新路徑。推行“五級架構,十戶聯治”網格化服務管理模式,以10戶為標準,進一步劃細劃小網格。全縣城鄉共劃分為7055個網格單元,配備網格指揮長234名、網格長234名、網格員379名、網格輔助員1202名、網格信息員4990名。依托村(社區)成立188個網格黨支部,下設268個網格黨小組。
各鄉鎮還根據自身特點,細化了基層治理方式,全力當好群眾的“老管家”。谷前堡鎮創新“四巡三盯三定”管理模式,把“定人、定崗、定編”貫通基層,“盯人、盯事、盯政策”有機結合,“巡山、巡河、巡田、巡房”一體落實,使小網格發揮大作為,讓黨建引領貫穿鄉村治理。
與此同時,天鎮縣持續強化物業黨建聯建,加強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將新就業群體納入城市基層黨建格局,加快組建統一的綜合行政執法隊伍,提高基層治理精細化水平。
“基層治理雖然是一門大學問,但只要我們時刻想著為民辦實事,哪怕是些瑣碎小事,我們的能力也會逐步提升。”這是谷前堡鎮黨委書記李波常對鄉村干部念叨的話。
民呼政應 成群眾“好幫手”
民生無小事,辦好暖人心。抓黨建促基層治理就是要各基層黨組織結合本地區群眾最關心、最迫切、最直接的民生實事,以便民服務這些小微行動為切入點,努力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應。
“看,‘幸福小巴’又來了,我要坐車去打工掙錢啦。”趙家溝村村民薛中花又在家門口坐上了通往玉泉鎮上吾其大棚蔬菜基地的勞務直通車。說起“幸福小巴”勞務直通車,趙家溝鄉的村民無不豎起大拇指夸贊,鄉政府解決了務工村民上下班的交通問題。“幸福小巴”既開辟了集體經濟收入新途徑,又鼓起了農民的腰包。
“不單是勞務直通車,我們鄉還推行十村聯盟建企模式,從林下經濟、黃花深加工、鄉村驛站、產供銷一體化等方面入手,推進種植養殖業、農產品加工業、勞務服務等行業發展,發展壯大了集體經濟。”趙家溝鄉黨委書記丁寶君介紹。
持續擴量提質,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天鎮縣統籌內外選才,發揮好大學生村官作用,重點培養經營管理專業干部,將致富能手、種養大戶等吸納到村級組織;拓展“農村后備干部定向培養工程”,推進人才結對培養;實施“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人才回引工程”,縣鄉村設立聯絡站,在“一村三名”基礎上,保證每村至少有一名有經營管理經驗的后備干部,為集體經濟提供更多人才支撐。卅里鋪鄉采取“村集體+專業合作社+農戶”三聯運作模式,建立項目帶動、制度推動、干部帶動、群眾行動“四動”機制,讓“小動作”發揮大作用。
“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有效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今后,我們要深入踐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在縱深推進專項行動上下功夫,在壯大農村集體經濟上求突破,奮力開創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局面。”天鎮縣委書記文曉東表示。
張麗媛 賈杰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