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年來,岢嵐縣緊盯教育培養、實踐鍛煉、管理監督,探索形成責任鏈、培育鏈、服務鏈、管理鏈、考核鏈環環相扣、鏈鏈相連的“五鏈”工作法,修訂出臺《岢嵐縣到村工作大學生管理實施細則》42條措施,推動全縣130名到村工作大學生在基層一線接受歷練、增長才干。
高點定位、全面布局,明確“責任鏈”。對到村工作大學生職責進行規范,明確政策宣傳員、集體經濟指導員、基層治理協助員、網格員、報賬員、監督員“六大員”職責。錨定“半年跟著干、五年成骨干”的目標,明確“鄉鎮跟班學習半年+到村服務5年”階梯式培養鏈條,統籌安排到村工作大學生到機關、站所輪崗實訓,積極做好跟班學習工作。2022年以來,到村工作大學生先后入戶1416人次,開展政策宣講716次,梳理村情民意297條,為民辦實事195件。
墩苗壯骨、全域統籌,搭建“培育鏈”。建立“1+3”“直聯+直幫”導師幫帶機制,明確縣委組織部作為直接聯系機構,1名鄉鎮領導班子成員、1名“老鄉鎮”干部、1名村黨組織書記作為直接幫帶人,對到村工作大學生開展“一對一”或“一對多”聯系幫帶,先后結成幫帶對子130對。把到村工作大學生納入全縣干部教育和農村“領頭雁”培訓范疇,建立“崗前培訓+分級培訓+外出調訓”的“3+”培訓體系。2022年以來,共計舉辦培訓班84期,全覆蓋培訓到村工作大學生4輪。搭建到村工作大學生交流互動平臺,召開全縣到村工作大學生座談會1次。“岢嵐組工”公眾號開辟“我是大學生我在村”專欄,累計報道27期11人,指導10個鄉鎮創辦由到村工作大學生編寫的工作簡報?!缎蒙鷪蟆愤B續3期報道岢嵐經驗做法,采用稿件6篇,位列全市第一。6月份,在各鄉鎮組織的到村大學生風采展示活動中,有兩個節目推薦參與市級展示。在“6·21鄉約宋家溝樂游好地方”文旅推薦活動中,有6名到村工作大學生作為“星推官”進行現場推介。7月份,到村工作大學生的業績演講、觀摩晾曬“雙比武”活動也在有序推進。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助力到村工作大學生在鄉村振興實踐中錘煉真本領,展現新作為。
關心關愛、精準保障,延伸“服務鏈”。在待遇上保障,確保相關政策待遇能享盡享。在政治上關注,樹立重實際、重實干、重實效“三重”導向,加大在到村工作大學生群體中發展黨員、評優評先、提拔重用的比例,吸納42名到村工作大學生成為入黨積極分子,73名進入村“兩委”班子,8名擔任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在工作上激勵,鼓勵到村工作大學生“揭榜掛帥”,領辦重點集體經濟產業項目,目前已有9名到村工作大學生領辦集體經濟產業項目。在人文上關懷,建立縣、鄉、村“三級聯動”關懷制度,為到村工作大學生辦理重大疾病和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開展健康體檢2次,舉辦聯誼活動、支部活動、團建活動等13場次。
健全機制、跟蹤約束,構建“管理鏈”。建立健全到村工作大學生任期目標考核工作機制,細化量化考核細則,出臺職責任務、精細管理、定制培養、考核評價、激勵保障5方面35條措施。構建縣委組織部牽頭負責、鄉鎮黨委具體管理、村級組織協助實施的管理體系,壓實鄉鎮黨委書記第一責任和鄉鎮黨委副書記直接責任,明確鄉鎮黨委副書記負責日常管理。對到村工作大學生實行外部制度監管、內部主動擔責“雙重”管理模式,外部嚴格執行考勤管理、談心談話、抽查檢查、業績采集、走訪調研等制度,內部嚴格執行記好一本工作日志、建好“村情、走訪”兩本臺賬、定好年度計劃、任職規劃等,明確各項任務的時限要求和任務要求,形成“內外聯動、合力管理”的工作格局。
優化方式、強化運用,完善“考核鏈”。聚焦“怎么考”,將“定查評”貫穿始終,圍繞到村工作大學生在崗考勤、遵守紀律、工作實績、導師幫帶、群眾滿意度等內容,對到村工作大學生實行季度業績采集、試用期滿考核、年度考核和服務期滿專項考核。截至目前,已開展鄉鎮談心談話10場次、個人業績采集1次。聚焦“怎么定”,實行“以鄉鎮考核排名定類別”和“以個人實績考核定等次”相結合的分類定級方式,確定考核等次。聚焦“如何用”,將考核結果與任職定級、獎懲、選拔使用等掛鉤,綜合運用考評選聘、誡勉談話、擇優選用、教育整改等7類舉措,激勵到村工作大學生在基層釋放“青春能量”。(本報通訊員)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