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近年來,原平市堅持在統籌推進、夯實基礎、條塊融合上下功夫,黨建引領社區治理體系不斷完善,社區治理能力和效能、居民安全感和滿意度得到顯著提升。
在統籌推進上下功夫,確保體制運行“順”。原平市從建立健全制度、組織、責任三個聯動體系入手,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號召力、凝聚力,著力構建社區黨建新格局。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出臺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33條措施,配套制定深化體制機制建設、社區活動場所提標、基礎信息規范化建設、社區服務效能提升、社區工作者隊伍職業體系建設5個工作方案和5個實施細則,初步構建了城市黨建工作“1+5+5”制度體系。嚴密組織聯動體系。確立“縣、街道、社區”三級聯席會議制度,構筑“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宇黨小組—黨員家庭聯組”的組織體系,規范重大事項聯動處理工作流程,全面推動形成“要事共商、資源共享、雙向服務、優勢互補”的工作格局,實現了黨的組織領導縱向遞進全貫通、橫向融合全覆蓋、為民辦事無死角。優化考核評價體系。對全市機關事業單位的黨建目標責任考核由單獨考核變為聯盟考核,并充分聽取街道社區意見。
在夯實基礎上下功夫,確保服務居民“實”。原平市持續推動人力、財力、物力資源向社區下移,做實做細基礎工作。提升陣地建設“硬”保障。依托黨群服務中心打造“一社區一品牌”,讓黨群服務場所成為群眾想來、愛來、盼來的活動陣地。2023年投入資金180余萬元,新建區域黨群服務中心1個,改擴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4個,建設高標準小區(網格)黨群服務站56個,為新就業群體設立社區服務站52個,設立“愛心驛站”29個,對108個小區黨建陣地進一步提檔升級,累計服務群眾2萬人次,實現各類服務進社區、進小區,拓展了社區、小區服務主陣地,不斷提升社區服務居民能力。提升信息管理“軟”實力。著眼于居民需求,廣泛聽取居民意見,細化具體服務事項清單,結合社區智慧化管理系統、微信群等信息化手段,建立小事黨員接單即辦、急事小區派單快辦、大事街道社區共辦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網格員、黨員中心戶作用,及時收集掌握居民訴求,由小區黨組織統一梳理匯總,分級分類處置,確保居民訴求有人管、有人辦,實現黨組織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多元化。今年以來,累計推動15項原本需要居民前往社區辦理的事務轉為線上解決,開展線上服務1300余次,服務群眾2400余人次,實現讓數據多跑路、居民少跑腿。
在條塊融合上下功夫,確保社區治理“精”。原平市持續強化社區共建共治,細化職責分工,不斷提升社區精細化治理水平。“聯盟化”共融。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中心,組建商圈、行業、系統黨建聯盟18個,實行成員單位“輪值”主席制度,結合自身實際豐富活動載體,聯合組織開展黨建活動、志愿服務,并充分發揮“街道吹哨、部門報到”作用,組織開展緊貼居民需求的聯盟志愿服務49次,180余名黨員、干部參加,幫助社區內居民解決問題110余件?!柏熑位惫仓?。建立包聯社區責任體系,將社區治理現場管控組織機構延伸到日常治理服務,實行市直單位與社區日常黨建任務捆綁、突發事件處置責任捆綁,213個市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駐原單位全覆蓋包聯307個小區,3157名在職黨員干部對點全覆蓋包聯樓棟、街巷,明確職責任務,實現社區治理各負其責、協同用力?!岸嘣惫步āC迳鐓^報到黨員工作性質、個人特長和志愿服務時段并建立臺賬,分組分類進行科學組合,組建政策宣傳、矛盾調解、法律援助、技能培訓、醫療救助、課后托管、文藝表演等7類志愿者隊伍261支,342名快遞員、外賣送餐員到社區報到,全部由社區統一指揮、統一調度,實現黨員服務群眾效率最大化。 (郭文治 李靜雯)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