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年以來,寧武縣堅持黨建引領,組織多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推動“小區治理力、資源凝聚力、榜樣引領力、群眾向心力”四力合一,有效提升社區治理水平,構建起社區治理新格局。
高質量落實“五有”要求,提升小區治理力。推動小區黨組織實體化運行。擬定了小區黨組織管理辦法,121個小區都已配備黨組織書記,社區“兩委”干部全部包聯小區。加強黨群服務站建設。落實每個小區黨組織經費5000元。95個黨群服務站目前已全部建成。其中,11個高標準小區黨群服務站配有完善的便民服務。持續加強黨員教育管理。每半年更新一次小區黨員臺賬,做好對困難黨員的救助幫扶。通過網格員定期入戶摸排、微信群聯系等方式及時了解困難黨員的生活情況。在職黨員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志愿參與基層治理活動。完善服務群眾機制。社區干部每人包聯1個小區,在職黨員和黨員中心戶根據實際情況,每人包聯1—5戶困難戶,以“主題黨日”等活動為依托,開展入戶走訪、上門慰問、幫助清潔、家居修理等志愿服務,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定期開展應急演練。制定應急預案,開展包括火災、水災、電梯困人等的應急演練。
健全完善“四雙”“三聯”機制,提升資源凝聚力。健全“雙報到、雙服務、雙包聯、雙評價”機制。推動機關單位黨組織到駐地社區報到,開展共建服務,包聯居民小區;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認領志愿服務,包聯居民戶。截至目前,共有110家機關單位黨組織到駐地社區報到,1825名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報到。社區黨組織對職能部門、駐區單位進行評價,網格(小區)黨組織對在職黨員進行評價,每年年底將評價結果向單位反饋,作為職能部門、駐區單位年度考核的加分項目。構建互聯互動、共建共享機制。轄區各單位與社區建立長期聯系,并在部分小區開展了文化共建、資源共享相關活動。10個社區黨組織均實行兼職委員制度,制定兼職委員履職清單。積極引導新就業群體到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備案,參與平安建設、文明創建等相關工作。設立服務新就業群體的愛心驛站,為其提供貼心服務。
實施典型示范引領工程,提升榜樣引領力。選樹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將選樹的2名優秀社區黨組織書記典型事跡在社區學習,并定期組織培訓,通過實地觀摩、互學互鑒,不斷提升社區工作專業化水平。選樹標桿小區。每個社區打造1-2個標桿小區,構建黨建引領下的居民幸福共同體,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強化民生服務工程,提升群眾向心力。開展小區“微議事”。積極發揮小區黨支部的作用,聚焦居民需求,傾聽居民呼聲。寧武縣城中城小區的道路嚴重破損,在小區黨支部的帶領下,通過物業贊助、居民自籌、政府補充的方式籌集資金進行改造,將破損路面變成了平坦的瀝青路。開展黨員志愿服務。設立黨員示范崗,激發黨員參與志愿活動的內生動力。開展“廉潔文化進基層”“法律知識大家知”“醫保政策進萬家”“環境衛生靠大家”等志愿活動,讓社區黨建工作煥發新活力。開展“文化沁潤親鄰心”活動。將群眾文化生活與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有效結合,開展“粽葉飄香,情暖社區”“凝心聚力心向黨,砥礪前行新征程”等主題活動,進一步增進鄰里之情,讓群眾感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開展環境整治“美化工程”。組建小區志愿服務團隊96個,開展志愿服務164次,服務群眾2361人次,破解小區環境衛生、設施維護等頑癥難題。各社區全面排查,確保人行道、路燈、排水管網、交通設施等各類市政基礎設施完好,推進社區面貌持續更新。
(郭 偉)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