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今年以來,河曲縣著力破解社區基層力量不足、資源分散等問題,通過強化社區黨支部引領,構建社區共治、黨員服務、居民自治三個聯盟,推動社區工作提質增效。
強化社區黨支部引領。把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以“一社區一品牌”特色黨建品牌打造為著力點,聚焦居民需求,深挖服務潛力,持續打造“幸福樹林,銀發生輝”“文筆塔下樹榜樣,志愿服務進萬家”等10個特色鮮明、引領帶動力強的社區黨建品牌,將運行機制和做法成效整理成案例,在河曲組工微信公眾號發表。
依托“大黨委”構建共治聯盟。吸收轄區內機關、企事業單位、“三新”組織等為委員單位,組建10個“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社區“大黨委”共治聯盟,優勢資源共享,落實聯席會議、共駐共建、調度推進、考核評價四項機制。下發《關于深化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與社區小區共駐共建的通知》,10個縣直機關包聯社區,共建項目10項,66個機關企事業單位包聯小區,完善了需求清單、資源清單、項目清單“三清單”。
整合黨員力量組成服務聯盟。動態更新小區黨員臺賬,摸清黨員底數,明確包聯力量。健全社區兼職委員制度,73個機關企事業單位76名黨員干部到社區擔任兼職委員,并根據個人特長與單位資源優勢建立兼職委員履職清單;深化在職黨員進社區報到工作,向全縣廣大在職黨員發出一封倡議信,2170名在職黨員按照“居民點單、小區派單、黨員領單、群眾評單”“四單”模式認領居民“微心愿”,組建政策宣講、法律援助、健康義診等服務團隊,為群眾提供組團式、專業化服務。鼓勵在職黨員擔任樓棟長、黨員中心戶,強化精細化治理的核心力量。開展“四個一”活動,即包聯社區的機關單位聯合社區形成一個共建項目,社區“兩委”成員包聯一個網格,小區黨支部為居民辦好一件實事,黨員在小區認領一個崗位,推動社區單位共駐共建。
融合組織體系和治理體系組成居民自治聯盟。深入推進“紅色物業”創建,推動小區黨支部、業委會(物管會)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健全社區黨組織牽頭,物業服務企業、業委會(物管會)共同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縣城鄉建設綜合服務中心作為專業物業管理機構,在對物業服務企業進行星級評定時,將小區黨組織、社區黨組織的綜合評價意見作為重要參考依據。
(菅澤民)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