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常曉蓉)自“黨建+網格”治理模式實施以來,代縣棗林鎮基層治理服務便如同溫暖的春風,通過網格員的傳遞,吹進了千家萬戶,溫暖了居民的心田,提升了他們的幸福指數。在應對重大任務、解決居民需求方面,網格精細化治理的優勢得到了進一步顯現。
在代縣棗林鎮,有一張無形的網,它“不捕蟲,不捕魚”,卻網住了民心,營造了和諧氛圍。“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棗林鎮網格化管理的真實寫照。在這里,每個人都是這張精密網絡中的一員,他們的故事生動詮釋了“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不久前,西村村民因子女贍養問題出現家庭矛盾,網格員張芬連得知后立即入戶了解情況。張奶奶握著網格員的手,眼含淚光:“芬連啊,你說說,我這養老的事兒可咋辦啊?”張芬連耐心地回答:“張奶奶,您放心,我這就去找您的兒子們商量,咱們一起想辦法。”隨后,張芬連與老人的小兒子溝通,語重心長地說:“父母養育我們不容易,現在他們年紀大了,正是需要我們的時候。您看,找個時間,我們和哥哥姐姐們坐下來,平心靜氣地談談。都是一家人,有事好商量。”老人的小兒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表示會與哥哥姐姐商量贍養問題,承諾會盡自己的義務,讓父母安度晚年。張芬連的及時介入,不僅化解了一場家庭風波,更讓這個家重新充滿了愛與溫暖。
胡峪村村民劉某與王某是鄰居,因劉某家的排水會流到王某家的墻根,王某擔心會損壞自家墻體,因而發生矛盾。網格員孟雅楠得知情況后,第一時間上門進行現場核實,對下水管進行檢查,發現水流大的時候的確會流到王某家的墻邊。她提醒劉某在裝修時注意安全,要維護好鄰里關系,也勸說王某溝通時注意態度。經過交流,雙方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互相致歉,最終達成和解。
小墩素村網格員高淑萍在巡查時得知,村民王某從去年被解聘后一直待業在家,家庭收入銳減,孩子上學開支大,壓力大,因而與妻子張某發生激烈爭吵。網格員立即安撫張某激動的情緒,鼓勵王某積極面對困境、重拾信心,并為他提供了招聘崗位和就業培訓等相關信息。夫妻二人表示,他們會積極尋找工作,共渡難關。
生活中的小矛盾,如任其發展可能會演變成大問題。代縣棗林鎮網格員們化身“調解員”,用真心化解矛盾、用耐心感染民心、用行動解決問題,將矛盾控制在網格內,化解在第一線,維護鄰里友善相處,守護鄉村和諧穩定。在這片土地上,每一個小網格都散發著溫暖的光芒,每一個網格員都是和諧社會的守護者。他們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耐心和智慧解決著居民的大事小情,成為了基層治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近年來,代縣積極構建“多線合一,網格統籌”網格化治理體系。網格工作全面賦能,從“掃雪除冰”到“城市創衛”,從“鄰里矛盾”到“小區大事”,隨處可見網格員的身影,切實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網格里的事就是群眾的事,群眾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為交出高質量的網格化治理“新答卷”,代縣不斷夯實基礎,加強網格精細化治理,著力在維護穩定、化解矛盾、服務民生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滿足居民的多樣化需求,全面提升基層治理能力。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