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過渡期以來,我市立足鞏固任務重、銜接難度大、振興面積廣的市情實際,始終把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幫扶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頭號工程,創設性建立“忻申報”防返貧監測預警平臺,聚焦一般農戶、脫貧戶、“三類戶”,用好“忻申報”、用活“一碼通”、用足“明白紙”,強化“三專聯動”,推行“一鍵上報”,實現“一碼通辦”,確保監測“快”、幫扶“準”、保障“穩”,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選優配強監測隊伍,強化“三專聯動”。堅持“選硬人、硬選人”,選優配強“村專員、鄉專干、縣專班”,打造了一支運轉高效、執行有力的信息監測干部隊伍。村級信息監測專員明確由鄉村振興指導員(即“一村一名大學生”)或駐村干部兼任,并擔任總網格長。對村內常態監測實行網格化管理,以50戶左右為一網格,根據村規模大小確定若干網格,實現“一格一專人、一人一區域”劃片監測,確保“忻申報”二維碼入戶全覆蓋。鄉鎮信息監測專干明確由各鄉鎮分管副鄉鎮長和鄉鎮工作人員兼任,原則上鄉鎮信息監測專干不少于3人。縣級信息監測專班明確吸納縣鄉村振興局等縣直相關行業部門的業務骨干組成,協調做好信息篩查和比對工作。同時,各縣(市、區)鄉村振興局印制發放《致廣大農民朋友們的一封信》數萬份,作為監測幫扶政策“明白紙”,將申報條件、申報途徑、幫扶政策、咨詢電話等向廣大群眾公開,為群眾提供政策依據和解決困難的途徑。目前,全市共有縣級專班137人、鄉鎮專干448人、村級專員4438人,真正織密織牢了縣、鄉、村三級動態監測幫扶網。
健全規范運作流程,推行一鍵上報。依托“忻申報”平臺,嚴格規范“農戶申請、村級初審、鄉鎮復核、縣級推送、部門比對、逐級反饋”的申報流程,打通快速申報通道,提高識別認定效率,讓群眾少跑腿、數據多跑路。農戶僅需通過掃描“忻申報”二維碼或微信搜索“防返貧監測預警平臺”APP小程序,錄入個人相關信息,即可實現一鍵上報。村級專員快速受理并完善村民信息,上報村委會在一天內組織核查,并對符合要求的農戶完成線上上報。鄉鎮專干在三天內完成對轄區內上報農戶信息的二次審核,并對符合要求的農戶完成線上上報。各行業部門根據線上推送名單在五天內完成信息比對,及時反饋比對結果。縣級及時將部門比對結果反饋到鄉村,村級按照線下動態監測程序快速識別認定。得益于“忻申報”,廣大農戶真正實現一鍵上報、及時受理、快速審核、及早幫扶,打通了防返貧監測幫扶的預警受理“通道”。2022年,全市共新識別認定2355戶5389人。其中,農戶通過“忻申報”自主申報235戶521人,占比達10%。
全面加強統籌管理,實現一碼通辦。進一步突出工作實效,完善要素保障,扎實推進“忻申報”工作落實落地。各縣(市、區)分管領導統籌抓總、指揮調度,縣直行業部門加強溝通交流、做好信息比對,各級監測人員把握工作流程,高效開展工作。堅持市級示范、縣級跟進,市鄉村振興局共組織三次示范培訓,各縣(市、區)先后跟進開展鄉村兩級專員培訓20余次,確保“三專”人員能夠熟練掌握操作流程,高效完成快速審核、迅速比對、及時反饋等工作。同時,將“忻申報”防返貧監測預警平臺建立運行情況納入各縣(市、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重要內容,并作為重點工作進行全年督導。除申請監測對象外,目前正在拓展“忻申報”其他業務功能,探索通過掃碼實現“一碼通管”,即“碼”上了解政策、“碼”上辦理事項、“碼”上實時監督、“碼”上反饋問題等多項監測幫扶業務。
作為健全完善動態監測幫扶機制的創新之舉,“忻申報”運行一年多時間來,在全市163個鄉鎮(街道)、2856個行政村(社區)實現了全覆蓋,有效提高了基層監測預警、快捷申報、比對核實、精準幫扶、動態管理等工作的效率,有效解決了預警不及時、審核時間長、信息變化快等短板弱項,真正做到了持續監測不放松、針對幫扶不松勁,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助力全市鄉村振興實現高質量發展。
(本報通訊員)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