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繁峙縣砂河鎮在推進鄉鎮綜合行政執法改革中,經過不斷摸索與實踐,創新實施了一套“清單+隊伍+網格+機制”工作法,初步構建起職責清晰、權責一致、高效有序的鄉鎮綜合行政執法機制,使鄉鎮由過去協助縣級部門開展執法的幕后“配角”,變成獨立開展執法工作的臺前“主角”,由過去執法“以條為主”向“條塊結合”轉變,由“被動執法”向“能動有為”轉變,由“剛性執法”向“柔性執法”轉變,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基層的“看得見、管不住”問題,實現了對違法苗頭性事件及時發現、及時處置,避免了矛盾激化,取得了群眾滿意、社會和諧的多重效果。我們認為,這條經驗無疑是成熟和成功的,值得借鑒與推廣。
金秋時節,天高云淡。繁峙縣砂河鎮憨山景區疊翠流金、游人如織,一派繁榮祥和景象。眾多游客對砂河鎮的衛生環境和社會治理發出由衷的贊嘆。
砂河鎮位于繁峙縣中部腹地,是晉北旅游文化和交通樞紐,城鎮建設起步早、基礎好,經濟規模、人口數量、城鎮化水平、公共服務與輻射能力相當于一個中小縣城的體量,2018年5月被確定為全省11個經濟發達鎮之一。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管理上的瓶頸逐步凸顯,鄉鎮權責不對等、執法能力不適應,成為制約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痛點。從2019年開始,砂河鎮創新實施“清單+隊伍+網格+機制”工作法,使基層執法權責更加明晰、執法行為更加規范、執法能力進一步增強,有效改善了長期困擾基層“看得見、管不住”的困境,扭轉了多頭執法、重復執法的局面,打通了基層為民服務的“最后一公里”,充分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激發出高質量發展的澎湃動能。砂河鎮經濟轉型亮點頻現、發展后勁十足、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昔日聞名的淘金地,變成今日的網紅打卡地。
一張清單明權責,有效解決基層治理“看得見、管不住”問題
提高基層治理能力,關鍵是要厘清縣鄉職責關系,合理劃分縣鄉權限,從根本上解決基層權責不對等、基層執法缺位越位錯位問題。作為全省基層行政執法改革試點,砂河鎮共承接了行政執法事項236項,涵蓋應急、公安、消防、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建、市場、宗教、人社、農林水、教科文衛等行業領域,共涉及17個縣級部門。其中行政處罰195項、行政檢查20項、行政強制14項,其他行政權力7項。為了讓行政權力事項放得下、接得住、能用好,砂河鎮與相關部門積極對接、系統梳理、清單互認,實現了對安全生產、建筑施工、城市管理、環境污染、文化市場等執法監管“于法有據”,形成了立案查處違紀違法行為“早發現、敢上手、能制止”的良性循環。
去年1月,砂河鎮同路村村民反映,有人在村里私采鐵礦石。鎮政府“12345”工作平臺收到上報信息后,立即通知鎮執法隊進行實地調查,發現采礦人未辦理任何開采手續,鎮執法隊立即向縣規劃和自然資源綜合行政執法隊匯報,并聯動執法,有效制止了私挖濫采行為。
繁峙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馬永峰說,賦予鄉鎮綜合行政執法權有利于及時解決和處置一些苗頭性問題和矛盾,使鄉鎮工作由“被動應對”變為“能動有為”,行政執法由“以條為主”向“條塊結合”轉變。
一支隊伍管執法,有效解決多頭執法、力量分散問題
基層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隊伍建設是關鍵。砂河鎮組建了一支16人的綜合行政執法隊,已有11人考取執法資格證。鎮長王海鳳擔任綜合行政執法隊隊長,分管副鎮長楊瑞江擔任副隊長。隊內設兩支執法中隊,分別負責鎮區內和鎮區外兩大執法片區,初步形成了靈活高效快速反應機制,正逐步從“散兵作戰”向“精兵聚合”轉變。
砂河鎮綜合行政執法隊有獨立辦公場所、執法車輛,全天候開展定點執法、巡邏執法。執法力量由專職執法人員和輔助執法人員構成,實行“1+1+1”對接機制,即1名執法隊員聯系1個縣直部門(縣級派駐機構或縣級9大領域綜合行政執法隊),對接1名鎮機關分管領導(參與鎮分管領域工作);輔助執法人員為涉及執法事項相關領域工作人員,實行“一員多崗、一崗雙責”工作機制,日常工作中兼任執法巡查員、記錄員和資料員等,凝聚起強大的基層執法合力;同時,在兼職執法人員中擇優建立后備執法人員庫,高效整合利用鄉鎮在職工作力量,同時整合縣級9大領域綜合行政執法隊和派駐機構,在醫藥物價管控、制止亂占耕地建房、消防隱患整治、安全生產等領域開展縣鄉(鎮)聯動執法,跟案學習、實戰強隊。
鎮長王海鳳說:“成立鄉鎮綜合行政執法隊,明確了權限和職責,我們的工作有了依據、有了抓手、有了底氣,可以更有作為。”
去年9月,鎮執法隊在日常巡查時發現義興寨馬家坡有一處某企業宿舍樓建設工地,土地證面積為14.43畝,實際占地面積為29.7畝,超出15.27畝,執法隊當即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并依據上下聯動機制,依法將案件移交給縣自然資源局處置。
去年5月,鎮執法隊接到繁峙縣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隊案件移送函,立即組織執法人員對山會村某煤場進行調查。經查,該煤場在沒有辦理齊全用地手續與環保手續的情況下配備煤場設施,根據現場勘驗筆錄及調查情況,對其下發《責令改正違法行為通知書》,并向供電公司發送斷電函,責令該企業在規定期限內自行清理復墾。
砂河鎮建立了一整套完整高效服務便民的綜合行政執法運行機制,教育引導執法人員把嚴格規范公正文明的執法要求落實到日常管理與執法的全過程,善意地運用行政指導、行政預警、行政勸誡、行政約談等方式提醒當事人及時糾正違法行為,于細微處展現形象、于服務中樹立威信,實現綜合執法與為民服務有機融合,實現了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一系列違法開采鐵礦的事件得到及時查處,形成了有效震懾;違法占用基本農田建設養殖場行為受到嚴厲打擊,起到了警示作用;焚燒秸稈污染空氣行為得到有效遏制,產生了教育效應;一批久拖不決的“老大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形成了基層治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一張網格統治理,有效解決基層治理“管得了的看不見”問題
劉璐是砂河鎮三村的一位網格員,大學畢業,今年35歲。她與另外五名村委干部負責該村的民生事項、矛盾糾紛、法治宣傳、治安管理、低保保障等事項,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事,她會及時上報鎮政府,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但她樂在其中。她說,這份工作接地氣,有意思,可以近距離為父老鄉親們服務。像劉璐這樣的網格員在砂河鎮共有124人。
為了提升執法監管末梢的反應能力,確保違法違規問題及時發現和處置,砂河鎮全面健全網格管理與綜合執法協作配合機制,讓“小網格”發揮“大作為”。全鎮共劃分網格124個、微網格582個、專屬網格54個,林田路井、河流溝壑、荒山荒坡、人房寺院等要素全部入圖入網,實現了“一張網格管到邊”。網格化管理推動執法關口前移,將執法觸角延伸至村(社區)。各村(社區)吸納村“兩委”干部、村民組長、農村黨員等擔任二級兼職網格員,全面發揮網格管理“前哨”作用。網格員實時發現、收集問題線索并上報,綜合行政執法隊迅速反應、快速處置,將大多數違法行為遏制在萌芽狀態。
一套機制促運行,有效解決執法效率不高、專業性不強問題
在深入基層行政執法改革過程中,砂河鎮著力下好協調聯動“一盤棋”,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運行機制。通過內部聯動,探索形成“辦管全面、隊管片區、員管網格”的三級監管機制。一是辦隊聯動。“六辦一站”與執法隊建立信息共享機制,日常工作中如發現私挖濫采、安全隱患、信訪矛盾、網絡輿情、投訴建議等問題后,及時配合綜合行政執法隊共同處置。二是鎮村聯動。村(社區)網格員發揮“第一吹哨人”作用,發現問題后第一時間按片區范圍上報相應的綜合行政執法隊中隊長,及時派單執法。在橫向聯動上,實行聯席、聯勤機制。鎮綜合行政執法隊每季度召開派出所等派駐機構及縣級9大領域綜合行政執法隊包聯鄉鎮負責人參加的聯席會議,研究部署全鎮執法工作;根據治安形勢或工作需求,開展聯合執法或聯合執法專項行動,如每年固定舉行全鎮電網安全、鎮區消防安全專項行動等,形成“統一指揮、相互協同、整體聯動”的工作機制。在上下聯動上,對于重大、復雜或是不在下放執法事項清單范圍的案件,提請鄉鎮、相關部門直至縣委、縣政府會商解決,通過“鄉鎮吹哨、部門報到”模式高效處置。
去年8月和今年7月,砂河鎮啟用橫向聯動機制,兩次與縣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隊協同執法,整治砂河鎮富民路、朝臺路、和諧街及憨山景區周邊市場秩序,督促商家立行立改店外經營、占道經營、違規設置戶外廣告等問題,鎮區市場經營秩序有效改善。
砂河鎮綜合行政執法隊成立以來,共清理主要街道游商攤販3220次,規范占道經營2100多處,發放規范經營通告2000余份,占道經營、流動擺攤、亂停車輛等不良行為得到根本管控,鎮區公共秩序和環境衛生持續改善。
砂河鎮松澗村網格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有人在尾礦區拉運沙石,第一時間上報鎮區外綜合行政執法隊中隊長,執法人員迅速前往現場,對當事人劉某進行了現場教育,責令其停止違法行為,鑒于當事人認錯態度良好,未對國家資源造成重大損失,責令恢復原狀,未對其作進一步處罰。
去年6月,砂河鎮綜合行政執法隊與縣文旅局聯合執法,對砂河鎮景源俱樂部進行行政檢查,通過現場檢查、現場勘驗筆錄,隨即下發《責令停止違法行為通知書》,責令其在未辦理娛樂場所經營許可證前不得營業,制止其違法行為。
實施“清單+隊伍+網格+機制”工作法,取得群眾滿意、社會和諧的多重效果
鄉鎮工作面對千家萬戶,千頭萬緒,許多事件都需要及時應對和處置。通過實施“清單+隊伍+網格+機制”工作法,加快了執法監管末梢的反應能力,確保了違法違規問題及時發現、快速處置,一些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環保、交通、城建等公共領域,以及宅基地糾紛、承包地糾紛、鄰里糾紛等涉及個人訴求,容易引發投訴、舉報或群體性上訪,以及涉法涉訴事件得到及時處理,避免了事件升級、事態發展,社會矛盾得到有效疏解。過去各執法部門相對獨立,存在單純執法、隨案執法、重事后懲處、輕事前教育等情形,聯動執法少、監管密度小,執法行為的整體法律效能不高。實施“清單+隊伍+網格+機制”工作法將綜合執法體制與社會治理體系捆綁在一起,在管理方式上從“處置問題”向“發現問題”延伸,從“事后執法”向“前端服務”轉變,做到了治標與治本齊頭并進。通過改革將德治、自治、法治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了寬嚴有度、剛柔并濟,較好地解決了以往“生硬執法”“多頭執法”“重復執法”等執法效率低下的問題,杜絕了執法擾民現象。有效解決了一批難點和熱點問題,形成了基層治理共建共享的局面,群眾滿意度和獲得感得到提升。(記者 趙富杰 張林泉)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