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露脸视频观看,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專題>>七大能級同步躍升>>正文
雄關而今從頭越
——偏關縣砥礪奮進創建國家衛生縣
2023年11月03日 10時18分   忻州日報

偏關縣城鳥瞰。 本報記者 張存良攝

本報記者 楊峰雷

關山足奇變,邊城復清美。

在金風送爽的季節,歷史悠久的偏關縣城處處生機勃發。周邊群山松柏挺立、滿目蒼翠,公園廣場景色優美、環境宜人,大街小巷交通順暢、秩序井然,老舊小區整潔干凈、安寧和諧,農貿市場規范有序、煥然一新……這個自古以來農耕和游牧兩大文明碰撞融合的地方,正徹底改變過去“臟亂差”的形象,散發出越來越迷人的魅力。

偏關縣城的改變,來自于創衛。多年持續努力,使得該縣連續八年榮獲“山西省衛生縣城”的稱號,并在2020年8月正式發出創建國家衛生縣的動員令。

三年不懈堅持,三年艱苦奮斗,三年砥礪前行。三年來,偏關縣委、縣政府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全民動員、全員參與,真抓實干、勇于創新,全面打響創建國家衛生縣攻堅戰。11萬偏關人民上下同欲、勠力同心,用激情逐夢美麗城市建設,用創衛的彩筆描繪著“天藍、地綠、水清、人和”的動人畫卷。

偏關,因創衛正發生著化繭成蝶的嬗變。

使命——民心所向 政之所往

偏關,自古以來便是邊關要塞中的一顆耀眼明珠,長城和黃河在此握手,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因植樹造林而聞名全國,代代傳承的“較真,較勁,不叫苦;真窮,真苦,真實干”的“綠魂”精神,更是支撐當地發展的不竭動力。

然而,多年前的偏關縣城卻不盡人意,基礎設施陳舊落后,農貿市場規格較低,小商小販阻塞交通,“臟亂差”現象令市民詬病,人們戲稱“污水靠蒸發、垃圾靠風刮”。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偏關人民充滿了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和追求。如何順應民意,改變“臟亂差”的形象,提升縣城人居環境,成為縣委、縣政府亟待破解的課題。兄弟縣市先后創衛成功,讓偏關縣看到了破題的希望。

在偏關創衛,談何容易。這個曾被世行官員判定為“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自然環境惡劣,地勢高低錯落,居民依山靠溝層疊而居,很多街巷狹窄得錯不開摩托車,歷年垃圾沉積山溝,3000多座修在戶外的簡易廁所充滿異味,多年的陳規陋習難以改變……這注定了偏關創衛之路,要比別的縣市走得艱辛。

民有所盼,政有所為。再艱辛的道路,偏關縣委、縣政府也決定走下去。2014年,偏關縣老營鎮成功創建國家衛生鎮,是偏關縣在創衛道路上的成功探索,縣城創衛前期工作也從此開始。

要創國衛,先創省衛。從創建山西省衛生縣城開始,偏關縣城逐步改變著自己的形象。連續八年榮獲“山西省衛生縣城”的稱號,既是對偏關縣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縣城品位的肯定,也為創建國家衛生縣奠定了堅實基礎。

不創則已,創則必成。2020年8月21日,偏關召開創建國家衛生縣動員大會,對創衛工作進行全面安排部署,動員全縣上下迅速行動起來,精心組織,全力以赴,以決戰的姿態、決勝的信心,一鼓作氣、一氣呵成打一場創衛攻堅戰,確保創衛目標如期實現。

舉全縣之力,賦全縣之能。

偏關縣委、縣政府將創建國家衛生縣作為全縣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多次研究部署創衛工作,成立了創建國家衛生縣工作領導組(總指揮部),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長任第一副組長、總指揮,縣委副書記任常務副組長、常務副總指揮,10位縣級領導任副組長、副總指揮,并從全縣多個單位和部門抽調業務骨干組成17個工作組,監督推動創衛工作。

縣委書記楊曉宏擲地有聲:創建國家衛生縣是偏關縣“三綠”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造福社會、惠及群眾的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各級各部門要強化責任、創新舉措,以更大的力度、更高的標準、更有成效的工作推進創衛,確保一舉成功。

縣委副書記、縣長高躍龍表示,要通過創衛,使偏關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縣城更宜居,讓群眾吃得放心、住得舒心、活得健康,讓生活在偏關的群眾都感到驕傲和自豪。

機制——建章立制 令行禁止

創衛,是對偏關縣的一場大考,比拼的是構建高品質縣城的視野和氣魄,考驗的是縣城管理者砥礪奮進的智慧和擔當。

“創衛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必須把創衛作為一項系統工程來抓,建立起高效有力的工作機制,短期補短板、中期促提升、長期常鞏固,用制度來保障創衛。”縣委副書記孟勇說。

——聯席會議機制。由創衛領導組定期召集各相關部門、鄉鎮,分析創衛形勢,通報工作情況,加強部門、鄉鎮溝通,密切合作,研究解決重點難點問題。

——宣傳動員機制。抽調新聞骨干人員和網絡宣傳人員組成宣傳組,根據創衛不同階段,策劃不同的宣傳主題開展宣傳。在傳統媒體、新媒體開辟專欄,組織各種宣傳活動和培訓講座,動員全社會參與到國家衛生縣創建中。

——現場辦公機制。領導組、工作組、片區負責人經常深入一線現場辦公,查找整改各類問題,協調解決各種困難,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工作安排,促進創衛工作穩步推進。

——問題導向機制。開通便民服務熱線,組織熱心群眾建立微信群,在縣創衛辦設立來人來信接待處,隨時接收群眾關于創衛工作的意見建議或舉報線索,并將各類問題分解到工作組、片區及有關部門,限時辦結。

——督查問責機制。成立督查推進組,適時開展創衛工作跟蹤問效,公開通報督查結果,對存在的問題下發整改通知書,對組織不力、行動遲緩、失職失責的部門和單位進行問責。縣融媒體中心派出記者,對包聯單位責任路段的盲區和死角進行曝光,形成強大輿論聲勢,促進責任落實。

——獎懲通報機制。堅持每周對各片區、各責任單位的工作情況進行檢查考評,周通報、月匯總、季總結,通過約談、現場督辦、獎優罰劣等措施,激勵先進、督促后進。

創衛沖鋒號已經響起,“六大工作機制”已經落實,全縣上下聞令而動、爭分奪秒,創建國家衛生縣的攻堅戰、全民戰迅速打響,疾步推進。

引領——干部帶頭 全民參與

這是一場難打的硬仗,也是一場系統化的戰役。如何打贏這場戰役?離不開干部主動作為,更離不開群眾積極參與。

創衛工作開始后,偏關縣各級領導干部主動擔當作為,入社區、進市場,專題研究、暗訪巡查……用腳步丈量每條街巷,在現場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為創衛“查漏補缺”,確保各項創衛工作抓實抓細抓到位。

縣委書記、縣長經常深入背街小巷、單位社區走訪群眾,走上街頭檢查衛生,并組織現場辦公。尤其是在創衛最緊張的時期,每天早上5點開始晨查,帶領有關部門現場解決問題,安排當天工作。

縣級主要領導不僅要當好“規劃師”,同時還要做好“施工隊長”,主動包聯縣城條件最差、工作最難的片區,主動解決最棘手的問題。特別是在分配旱廁改造任務時,更是每人承擔起80座的任務,比其他縣級干部多出30座。“他們每人80座的任務都是縣城最難完成的。”一位熟悉情況的工作人員說。

創衛工作紛繁復雜,僅靠幾個領導、幾個部門難以完成,于是包括駐偏關單位在內的全縣所有部門單位被發動起來。縣創衛總指揮部將城區劃分為37個片區,由縣級領導擔任片長,組織開展機關干部進社區“千人清潔活動”。各片區進一步細化為網格,落實到全縣104個單位,按照片區為主、單位負責的原則,把目標任務按7大項45小項指標進行了細化、量化。每周向片區、新關鎮和窯頭鄉、縣直各單位和駐偏單位下達創衛共性和個性目標任務。

修整殘垣斷壁、粉刷外墻立面、清除雜草垃圾……“我們長期有人在包聯的網格片區服務,不僅要做好清理整治維護工作,還要直接面對住戶宣傳創衛,讓人們樹立起衛生意識。”偏關縣稅務局局長閆晶表示,作為精神文明標兵單位更要起到帶頭作用,不能為駐偏關單位丟臉。

每周一次走進網格片區開展清潔整治,成為包聯單位的常規動作,也是“千人清潔活動”的重要內容。包聯單位的黨員干部既當戰斗員,又當宣傳員,用苦干實干改變著包聯片區的面貌,用耐心講解轉變著群眾的衛生觀念。

創衛是為了群眾,創衛要依靠群眾。為發動群眾參與創衛,偏關縣通過融媒體中心和政府網站開辟了《創衛進行時》《創衛宣傳欄》《創衛動態》等專欄,在縣城主要街道、公園、單位、社區設置創衛公益廣告牌和宣傳教育欄,利用單位、門店的電子屏滾動播放創衛內容,發放宣傳畫冊3萬份,深入開展“小手拉大手”活動,把創建工作延伸到每一個家庭,在全縣形成了濃厚的創衛氛圍,提高了群眾對創衛的知曉度,贏得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領導干部忙前忙后,都是為了讓咱的生活更舒坦。”縣城的群眾頗有感慨。

干群同心,其利斷金。調動起積極性的群眾主動參與到創衛中來,與全縣干部一起,以寸土不失的標準,共同掀起改善環境、建設縣城的熱潮。

行動——除陋革弊 攻堅克難

對照國家衛生縣標準,偏關縣有很多地方需要“補課”,特別是“臟亂差”問題比較突出,究其原因,是一些陳規陋習在作祟。

偏關群眾經常調侃的幾大怪事,道出了生活中的陋習和不便——摩托沒有倒車鏡、廁所修在家門外、依山靠溝層疊居、蓋房隨意出路窄……這次創衛,便是要打破陳規陋習,為群眾提供健康便利的生活環境。

摩托車沒有倒車鏡是因為在小街小巷中影響錯車,倒車鏡被卸掉。其實影響錯車的,是每家在門口修的炭池子、堆的雜物和搭的違建,侵占了本就不寬的街巷。

偏關創衛攻堅戰首先從街巷整治開始。多年形成的陋習如何讓群眾一下改變?領導干部帶頭是關鍵。“先動員自己的親戚,把炭池子和雜物挪到自家院子里擺放整齊,拆除了違章建筑。”偏關生態文化旅游示范區管委會副主任崔建國介紹道,“然后動員群眾自己動手,個別行動不便的群眾,我們幫他挪拆。”

在拆除69處違章建筑、223處亂搭亂建,挪走炭池子后,偏關的街巷顯得寬敞了許多,大部分路段車輛可以順暢通行,感覺到方便的群眾向一線干部豎起了大拇指。

來過偏關縣城的人對隨處可見的廁所印象頗深,3000多個簡易旱廁是臟亂差的重要源頭,創衛必須要改造旱廁。

偏關縣確定了縣處級領導包網格、包旱廁改造任務的“雙包”工作制度,在縣城掀起了“廁所革命”,在克服了旱廁清掏等困難后,拆除所有的簡易旱廁,因地制宜建起完整水沖式廁所和通風改良式廁所,做到干凈、整潔、通風、無臭,切實解決了群眾“如廁難”“如廁臟”問題。目前,縣城共改造旱廁3827座,公廁數量達到70多座,城市的蒼蠅少了、病媒生物滋生點少了。

過去的偏關縣城缺乏整體規劃,群眾蓋房預留的出行通道寬度不夠,再加上地勢高低錯落的限制,形成了眾多狹窄的街巷,不僅車輛通行不暢,也給街巷硬化、供水和排污管道鋪設造成困難。

有困難怎么辦?投身創衛熱潮的工作人員用實踐證明,辦法總比困難多。大型機械進不去的街巷,就用小型機械;小型機械也施展不開的小巷,就人工挖掘操作,并采用多種防護措施,避免傷及兩旁房屋的地基。特別是鋪設排污管道時,在房屋安全距離不夠的地方,采用波紋管外套水泥管的方式進行鋪設,確保不出問題。

在相關部門、工程隊伍和群眾的共同努力下,供水管道接進了家家戶戶,自來水覆蓋率由92%提升到99.28%,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達到100%;排污管道將眾多家庭的生活污水接引到污水處理廠,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96.2%;優化了路網體系,踏鋪改造了小街小巷,告別了“水泥路”“揚灰路”。

創衛前期,正是疫情防控關鍵時期,偏關縣聚焦人民群眾健康,不斷提升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全面加強健康教育,做到機構、人員、設備、經費、工作“五落實”,開展各類健康宣傳和巡講活動,設置固定健康教育宣傳欄目和版面78處,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從2020年的20.33%提升到2022年的26.52%,群眾健康意識呈現穩步提升態勢。深入開展控煙禁煙工作,設置禁止吸煙標識,積極推動無煙單位創建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縣無煙黨政機關、醫療機構、學校建成比例達到97.62%。

一個個行動,贏得了一次次認可;一個個難題的化解,彰顯了這座縣城對廣大群眾健康生活的高度責任感。

巨變——邊塞雄關 煥發新姿

壯心上下勇求索,風定池蓮自在香。

一座城市的蛻變,是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如今到偏關的游客,都為縣城的變化所震撼。曾經被遮掩的南城門和城墻,在拆除600多平方米的建筑后,顯露出高大雄偉的身姿,成為游客的熱門打卡地。

穿過南城門,便是熙熙攘攘的步行街——古城大街。街道兩旁的店鋪窗明幾凈、干凈整潔,廣告牌匾整齊而又不失特色。“我們免費更換不符合創衛標準的廣告牌匾960余塊,統一重新規劃安裝,一些美觀大方的牌匾則予以保留。”偏關縣市場管理局局長李貴榮介紹道。

相關數據顯示,縣城公共場所經營單位有效許可證發放率達到100%,餐飲服務單位實行食品安全量化分級管理覆蓋率高于95%,鼠、蟑、蚊、蠅密度連續三年達到國家標準。

距古城大街不遠的好又多生活購物廣場,貨品琳瑯滿目、擺放整齊,直接入口的散裝食品被防蠅防塵罩遮蓋,冷凍食品儲存符合溫度要求,白面、雜糧、食用油等都擺放在木頭架子上,做到隔墻離地、防鼠防蟑。老板表示,創衛對超市要求雖多,但是好處也多,必須按照要求做,這也是對消費者負責。

靳宣個體診所配備了執業醫師、執業護士,嚴格執行門診日志登記制度、傳染病疫情報告制度、醫療廢物管理制度。“我們與忻州市安康醫療廢物處置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由該公司處理偏關縣的醫療廢物,每48小時一次。”偏關縣衛健局局長胡建國說。

建于文化廣場旁邊的太府農貿市場更多承擔著夜市的功能,新建的雨棚為經營戶遮風避雨,在經歷了煤改氣、氣改電后,所有灶具都使用更加環保的電器。縣城內新建改造農貿(便民)市場5座,解決了占道經營問題,極大地方便群眾購物。

過去的文筆大街既是偏關縣城的主街道,又是南來北往車輛的主通道。現在一條新的繞城公路已經建成,過境車輛由縣城外面繞行,文筆大街在經過改擴建后,真正承擔起城市道路的功能。除了文筆大街,偏關縣還對11條主街道實施排水改造,對13條小街巷進行維修維護,對橋梁、廣場、牌樓、公園以及街道路燈進行維修改造,路燈亮化率達到100%。

為保證縣城街道的干凈整潔,偏關縣對縣城76萬平方米保潔區實行第三方托管,推行分等級精細化管理,增加保潔工人,配置環衛車輛,啟用垃圾中轉站、糞便集中處理場等設施,不斷提升縣城環衛保潔水平,建成區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新建改造的5處停車場,大街兩旁的臨時停車位,有效解決了有車族的停車難題。但是還存在個別車主逆向停車問題。“我們一般先開一個告知單,提醒車主車停的方向不對,給車主一個整改機會。但是車輛嚴重違章違法行為,就必須接受處罰。”街頭執勤的交通民警表示。今年7月至今,偏關縣交警大隊共清理違規亂停亂放摩托車、電瓶車860余輛,清理街面兩側僵尸車30多輛,處罰各類違法違章行為1000多輛次,同時開展了農用機動車違法載人專項整治,縣城道路交通秩序大為改觀。

站在東山頂上的文筆塔下,可以看到偏關縣城被蒼翠的青山環繞,對面西山上的護城樓在茂密的樹林中聳立,街巷兩旁的行道樹像哨兵一樣分列兩旁,片片綠地點綴在縣城中間,清澈的關河穿城而過。1.41平方公里綠地面積使得縣城綠化覆蓋率達到36.9%,空氣、聲、水環境質量均達到國家標準,優美的生態環境讓人心曠神怡。

唯有奮斗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偏關縣干部群眾踔厲奮發、砥礪前行,縣城的變化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天更藍了、水更清了、山更綠了、地更凈了,居民工作生活環境更加舒適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了很大提升。

如今的偏關縣城舊貌換新顏,驚艷了世界的目光,一個生態、文明、和諧、健康的衛生之城正在長城邊塞、黃河岸邊傲然崛起。

(責任編輯:梁艷)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