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李春平)一項項政策措施密集落地,一次次招商引資活動扎實推進……營商環境、招商引資兩者相輔相成,是我市項目建設的“源頭活水”,也是推進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今年以來,我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持續拓展招商思路,優化營商環境,引進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產業鏈完整、技術含量高的優質項目,為全市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1至9月,全市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104個,簽約金額650億元,項目當年開工率達65.4%。兩項高質量發展指標均超出全省平均水平,其中新開工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計劃投資額達278.5億元,完成年度任務71.6%,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0.1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資金到位達64.6億元,完成年度目標任務62.1%,超出全省平均水平12.8個百分點。
高位謀劃推動。市委市政府領導高度重視招商引資工作,不斷完善招商引資工作機制,優化招商引資工作模式,讓招商引資工作統籌有力、方向清晰。召開全市招商引資大會,出臺2023年招商引資行動方案,策劃了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中部地區、成渝地區五大招商活動。扎實推進產業鏈招商專項行動、專業鎮招商專項行動、數字經濟招商專項行動、文旅康養招商專項行動、特色農業招商專項行動、現代服務業招商專項行動、家居產業招商專項行動、外資招商專項行動、招才引智專項行動、網絡媒體招商專項行動十大專項行動。編制我市《開發區(園區)招商圖譜》《重點產業鏈招商圖譜》等招商指南,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加強政策引導。出臺了包括土地、稅收、金融等一系列優惠支持政策,以吸引企業投資興業。編印《忻州市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匯編》,為企業家更好了解政策、掌握政策、用足用好政策提供指引。
做好項目服務。市招商投資促進服務中心加掛“忻州市企業家服務中心”的牌子,專門負責聯系、服務企業家工作,協調推進企業改革發展政策措施落實。同時,建立與企業商協會協同發展工作機制,聽取企業家意見建議和訴求,幫助企業解決各類問題。市級層面重新調整忻州市服務企業部門聯席會議成員,將聯席會議辦公室設在市招商投資促進服務中心,負責具體受理企業投訴,協調處理相關問題。全力做好項目服務工作,強化招商對接,努力為企業發展、項目落地提供最優惠的條件、最舒心的環境、最貼心的服務,力促招商引資成果落地轉化。
拓寬招商渠道。市黨政代表團赴成渝地區、長三角地區重點城市,舉辦招商推介暨項目簽約活動,共簽約招商引資項目40個,總投資242.3億元。舉辦“迎老鄉 回故鄉 建家鄉”懇談會,緊扣項目引進,聚焦市校合作,突出科技賦能和人才強市,深入知名企業和科研院所實地考察,與重點高校對接交流,開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雙招雙引”系列活動,全面掀起抓招商、上項目、引人才、促發展熱潮。在原平“梨花節”期間,舉辦我市招商引資推介會暨項目簽約儀式,共簽約項目42個,總投資236億元。邀請全國各山西商會代表、企業家代表做客忻州,邀請天津、上海及周邊地區企業家組團來我市考察調研,感受忻州開放包容、親商惠商、美麗宜居的發展環境。
創新招商模式。采用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大力開展中介招商、資本招商、大數據招商、平臺招商,深化與全國知名專業機構和有較好招商資源的各類中介組織、基金創投公司、商協會的合作,構建更加完善的招商資源網絡。在海南消博會期間開展招商推介,與海南省山西商會各位企業家開展座談,邀請各位企業家返忻考察、投資興業。參加“全球晉商自貿港行”大會、山西省(環渤海)高端裝備制造業推介對接會、“500強對話山西”主題論壇等會展論壇活動。持續推進精準招商,赴北京、廣州、江西南昌、贛州、東莞等地了解當地家具建材、不銹鋼加工等產業發展、市場建設、產品類別、政策支持、設計研發、營商環境等情況;赴廣東省東莞市與中國國際商會家居建材產業委員會進行對接洽談,簽署《家居產業發展戰略合作協議》;赴上海、浙江學習借鑒先進經驗和成功做法,開展招商引資和項目洽談活動。前9個月全市共組織招商活動百余次,引進了“江西沐邦高科”“一道新能源”“雁門王10萬噸黃酒生產線”“定襄浙商商貿城”等項目,并成功落地開工。
加大宣傳力度。制作招商引資宣傳片,并通過各種媒體宣傳我市投資環境、產業優勢、政策支持等,提高我市知名度和影響力。在杭州、重慶舉辦了兩場大型招商引資推介活動,市黨政主要領導參加,向全國各地客商宣傳我市產業布局、發展優勢、營商環境、招商引資政策等方面的內容。充分利用展會平臺,在“東博會”“進博會”“廈洽會”等平臺推介我市名特優產品,幫助本地企業打開全國市場。通過“忻州商務”公眾號、“投資忻州”市政府門戶網站等平臺及省市級主流媒體對我市招商引資工作、營商環境、專業鎮建設等工作進行深度報道。加強與省外媒體合作,為企業發展搭橋鋪路,為營造親商惠商氛圍造勢。
強化服務保障。各開發區對“兩不一欠”問題和歷史遺留問題進行全面摸排,建立問題臺賬,細化整改措施,明確實施步驟,解決了一批突出問題。共梳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5筆,合計款項985.29萬元,已全部完成清償;3條涉及項目要素保障的問題已全部得到了解決。出臺“承諾制+標準地+全代辦”改革工作推進機制,有力支持開發區項目建設。推動承諾制改革、“標準地”改革取得新成效。為企業提供精準靠前服務,實現項目有人管、落地有人跟、手續有人辦、問題有人解,讓企業群眾辦事少跑腿、零跑腿,助推項目快落地、快投產、快見效,保障重點項目加快推進。今年以來,全市開發區除農業、光伏、技改外備案項目104個,承諾制試點項目占比94.23%;出讓“標準地”60宗,面積3611畝;確定領辦員38人,代辦員162人,完成領辦代辦事項353件。
推動項目落地。開發區組織開展了3次“三個一批”活動,全市開發區共簽約100個項目,總投資255.32億元;開工90個項目,總投資140.63億元;投產67個項目,總投資102.06億元。忻州經濟開發區瞄準“鏈主企業”“鏈核項目”上下游配套產業,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與江西沐邦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簽署了年產20GWN型單晶硅拉棒項目投資協議。岢嵐經濟技術開發區立足產業鏈招商,以“一鏈一策”為抓手,培育引進電子信息產業園項目,依托浙江楠華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作為“鏈主”企業,設立浙江衢州招商工作站,先后引進上衡電子、騰升科技等總投資6.8億元的6戶企業落地,并與電子科技大學簽訂合作協議,引進趙攀峰教授團隊,共建電子元器件研發基地,形成了電子傳感器產業集聚發展的態勢。五寨現代農業產業示范區依托雜糧產業園標準化廠房優勢,引進陜西米脂縣益康農產品開發有限公司,建成年加工30萬噸谷子的生產加工線;依托示范區高標準農田,引進藍頓旭美食品有限公司和神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建成了10萬畝現代加工型馬鈴薯種植示范基地,加工型馬鈴薯畝產達到6000公斤,創我省馬鈴薯單產記錄。
筑巢好引鳳,風勁好揚帆。我市將繼續堅持“產業第一、項目至上、企業為重、服務為本”的理念,堅持穩中求進、穩中快進、穩中優進,在招商引資上再加力,在項目建設上再攻堅,在優化營商環境上再提升,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