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多元發展路徑
壯大農村集體經濟
漫步在代縣橙草溝村,干凈整潔的道路、整齊美觀的庭院、欣欣向榮的大棚令人眼前一亮,呈現出一幅美麗鄉村新圖景,小鄉村的“蝶變”正是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碩果。
橙草溝村花卉種植大棚。馮曉磊攝
橙草溝村距代縣縣城1公里,總面積1752畝,耕地面積1200畝,戶籍人口160戶438人,常住人口637人,脫貧戶42戶103人,主要以種植玉米、小雜糧、果蔬和養殖豬、牛為主,2017年實現整村脫貧摘帽。
臨近年關,花卉市場迎來了銷售旺季,該村的花卉大棚內各種各樣鮮艷的花卉綠植擺放整齊,花紅葉綠頗有生機,來往買花的人一撥接著一撥,市民經過精心挑選,手捧心儀的鮮花滿載而歸。隨著鄉村振興工作的穩步推進,代縣上館鎮橙草溝村“兩委”堅持以促進村民增收為重點,因地制宜打造產業園區,先后引進雁門山黃酒、方盛酒業、圈舍養牛、飼料加工、潤明餅業等項目,相繼實施村級光伏扶貧電站、智能現代設施農業項目,以產業發展驅動力提升集體經濟硬實力,讓村集體經濟“活”起來,鄉村產業“興”起來。2022年該村村集體經濟收入達32.8萬元,入圍“山西省鄉村振興示范村”。
該村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項目總投資1213萬元,于2022年開工建設,利用村集體土地50畝,建成荷蘭文洛式智能玻璃大棚3座、日光溫室大棚3座,主要種植番茄、芹菜、草莓等高附加值水果蔬菜以及各類花卉綠植,同時發展采摘休閑觀光產業,推進農業旅游業融合發展,實現綜合效益疊加。
“通過該項目的實施,為脫貧戶、監測戶提供就業崗位35個,人均年增收1.5萬元,輻射帶動周邊餐飲、商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發展,帶動300余戶村民增加經濟收入,預計每年可增加集體經濟收入38萬元。在現有基礎上,新開工建設高標準韭菜大棚7棟,占地51.75畝,預計產值可達52.8萬元。我們正加快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努力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多方激活村集體經濟發展‘新動能’,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打造強勁引擎、蓄積能量。”該村項目負責人說。
今年,該村將在推進產業振興、帶動村民致富、建設美麗鄉村等方面持續發力,通過發展多元產業,推動村集體經濟迸發強大發展活力,夯實鄉村振興經濟基礎。
(責任編輯:梁艷)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