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植戶正忙著將機器采挖好的土豆分揀、裝袋。
土豆變“金豆”,田間好“豐”景。近日,河曲縣沙泉鎮趙家溝村5000畝馬鈴薯進入收獲期,種植戶們搶抓農時,利用“機械+人工”的收獲方式,加快馬鈴薯收獲進度。
金秋時節,伴隨著收割機器的轟鳴聲,一個個色澤鮮亮的馬鈴薯從泥土中翻滾而出,擺滿了田間地壟,人們拾撿、裝袋、搬運,現場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這段時間,趙家溝村土豆種植大戶苗新亮格外忙碌,他種植的120畝馬鈴薯進入了收獲期。苗新亮告訴記者:“我從二十幾戶村民手中一共流轉了500畝土地,其中種植土豆120畝,現在正是豐收的季節,每畝產3500斤,一共收了24.5萬斤,按現在的行情,每斤土豆8毛錢,能賣近20萬元。”
趙家溝村位于河曲南部,距河曲縣城約84公里,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為馬鈴薯種薯、商品薯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條件。由于氣候寒涼,趙家溝村采用脫毒種薯進行種薯繁育,具有品種純正、種性優良的特點,產出的土豆個大滾圓、口感良好,每年都會吸引周邊縣市的農戶、客商不約而同地到趙家溝村購買土豆。
近年來,河曲縣認真貫徹落實國家強農惠農政策,設立農機購置補貼,為農業生產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帶動了鄉村產業的蓬勃發展,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實施既溫暖了村民的心,推動了農業現代化進程, 也激發了他們參與農業生產的積極性。苗新亮說:“現在國家的農業政策好,對我們種植大戶有補貼,我買農機具時就享受了7000元的補貼,而且我們村的土豆品種好,很受市場青睞,銷路不愁。”
產業興旺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基礎。多年來,趙家溝村立足自身實際,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種植,通過優化產業布局、加強產銷對接等方式,著力在馬鈴薯產業特色化、現代化等方面下功夫,把小土豆做成了大產業,讓農民實現穩定增收。
趙家溝村黨支部書記苗新峰說:“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是我們村的主導產業,全村種植馬鈴薯約5000畝,今后我們村將不斷做好‘薯’文章,做活‘薯’經濟,努力把馬鈴薯產業做大、做強、做精。”(張 靚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