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走進靜樂縣雙路鎮程子坪村,風景如畫,田野如詩,呈現出一幅絢麗多彩的和美畫卷。“一塊菜地、一片果林、一窩家雞、一間客房、一桌土飯”富有農家情調的鄉村生活,吸引越來越多游客駐足。一名靜樂本地的游客說:“今天我約了兩三個好朋友,跟著我們本地的旅行團來到程子坪村,沒想到這個地方景色非常優美,體驗感很不錯。”
位于靜樂縣北部汾河東岸的程子坪村,將產業扶持與農村人居環境提升、鄉村風貌改造、三產融合發展、休閑文旅打造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持續激發鄉村振興動能,各個項目統籌謀劃、一體推進,促進鄉村宜居宜業、農業高質高效、農民富裕富足。
程子坪村是靜樂縣集文旅康養和產業集群發展的綜合鄉村旅游示范村,也是山西省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村。近年來,該村依托自身優勢,通過發展鄉村觀光游、休閑親子游、創意研學游等新業態,將休閑農業產業和鄉村旅游深度融合,鄉村旅游全產業鏈不斷完善,極大提升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暑期可以來體驗農耕文化、生態采摘,夜晚還可以住在星空屋觀察氣象,冬季有刺激的滑雪滑冰項目,還有懸空索道、鄉村酒吧、生態餐廳等特色項目。”說起村里開發的旅游項目,村民們如數家珍,自豪感油然而生。程子坪村以龍池溝美麗的神話故事為藍本,挖掘神話故事蘊含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內容,打造集道教文化體驗、民風民俗體驗于一體的文化旅游廊道,培育基礎設施完善、文化體驗豐富、鄉風文明和美的觀光旅游文化體驗目的地。游客置身于大自然,體驗輕松悠閑的鄉村生活,質樸寧靜的村落,頗受周邊地區市民青睞。此外,把文旅產業與鄉村閑置的宅基地、未充分利用的山水林田湖、拋荒土地等資源有機結合,創新發展“旅游+農業”模式,完善田園休閑、鄉居度假、運動拓展、親子娛樂、研學教育五大功能區,打造集居住餐飲、娛樂運動、休閑養生、宗教旅游功能為一體的休閑康養場所。以特色民宿為載體,打造群眾增收新引擎。按照國家甲級民宿建設標準,投資700萬元的雙泉小院民宿建設項目,通過對10余戶50間農戶閑置房屋統一改造,建設集居住、餐飲、休閑、娛樂、運動、養生功能為一體的民宿小院,遠離都市的喧囂與繁華;同時帶動村民以民宿群為平臺開展多種經營,將農產品和農家服務進行線上、線下同步營銷,讓更多的人吃上旅游飯,極大增加農民收入。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有了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鄉村就有了內生發展動力。程子坪村一直在探索以產業發展引領鄉村振興的路徑。幫助群眾爭取項目、培訓技術、拓寬銷路,把發展生態養雞、大棚蔬菜種植、特色經濟林種植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突破口,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強村富民之路,既增強了村集體的自主“造血”功能,也鼓起了群眾致富的“錢袋子”。
深秋已至,北方的早晚已感到濃濃的寒意,而在程子坪村,一座座大棚里正散發著勃勃生機,日光溫室大棚成為村民們致富增收的“聚寶棚”。總投資900萬元建成的26座標準化大棚,占地60余畝,主要種植西紅柿、黃瓜、豆角、青椒、尖椒、茄子、西葫蘆、白菜等各種蔬菜,年產量130噸,主要銷往本縣大小菜市場。“大棚里常年恒溫,天冷了這些花就得搬進大棚。”說話當中,村民李反奎一家推著三輪車來到自家大棚,忙著把自家院子里種的長壽花、繡球花往大棚里搬,“大棚一年也不閑著,芹菜、西紅杮已經是第二茬了。每年的春節前更是供不應求,冬天也能有收入,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李反奎高興地說。
“目前正在新建日光溫室觀光采摘大棚,計劃種植櫻桃、草莓、甜瓜等瓜果。整合利用鄉村閑置土地資源,為在村農戶提供務工就業崗位,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村支書、村委會主任張智慧說。
在程子坪村汾河支流石棧溝流域,長年地表水量充足,水質為優質山泉水,依托此自然優勢,該村建成6個養殖魚池,由東向西呈階梯狀排列,是頗具地方特色的階梯式連片活水養殖場,放養鯉、鰱、草魚近10萬尾。
據了解,靜樂縣綠益佳生態養殖是該村的又一項目,總投資1870萬元。項目全部投產后,可實現年銷售收入450萬元,年均利潤90萬元,將顯著提高全縣優質肉雞產業的規模化、標準化和良種生產等現代畜禽養殖業發展水平,還可為全縣庭院經濟發展提供雞苗、增加農民就業崗位。
“今后,我們將把美麗鄉村建設與產業發展、農民增收和民生小康生活相結合,讓村民的生活越過越紅火。”張智慧說。
(記者 龐麗芳)
(責任編輯:盧相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