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豹峪羊肚菌種植大棚。
沐浴著冬日暖陽,徜徉在馬家河村,干凈整潔的村莊與藍天白云相映生輝,一座座羊肚菌大棚鱗次櫛比,在陽光下閃著光芒,這便是岢嵐縣西豹峪鄉羊肚菌種植基地,也是鄉村“兩委”干部和全體村民共同努力下撐起的“富民傘”。
西豹峪鄉距離岢嵐縣城約39公里,區域總面積155.61平方公里,全鄉下轄4個行政村,分別為前西豹峪村、甘欽村、馬家河村、豹峪溝村。從2014年起,西豹峪鄉黨委立足自然資源優勢,著手開展人工種植羊肚菌試驗,歷經九年時間的艱苦付出,羊肚菌產業已經成為當地村民致富“金鑰匙”。
“我去年承包了村集體10座大棚,全部種上了羊肚菌,剔除菌種、肥料、人工和上繳集體的4.8萬元承包費,今年純收入就達到11.2萬元。種地這么多年,我還是第一次收入超過10萬元,真是趕上了好時代……”豹峪溝村民韓俊才興奮地說。
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提高群眾生活“富足度”。為更好引領羊肚菌產業發展壯大,鄉里建立了羊肚菌產業黨支部,將支部建在產業鏈上,充分發揮鄉黨委一線指揮部和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同時,實行“支部+公司+基地+農戶”的運營模式和“一戶一棚一包聯”幫扶政策,支部黨員每人對口包聯一戶菇農,確保遇到任何問題,菇農隨時可以聯系到包聯干部及時解決。在發展羊肚菌種植的同時,西豹峪鄉也積極引導村民發展紅蕓豆、豆類、油料作物等特色種植產業和柏籽羊養殖產業。各類產業疊加發力,有效帶動了農戶增收致富和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圍繞黨員作用發揮,提高了鄉村治理“滿意度”。西豹峪鄉在發展特色產業的同時,充分發揮村級黨組織陣地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積極推進和美鄉村治理。開展村黨組織書記星級化管理,將全鄉195名黨員按照流動黨員、在職黨員、老黨員、無職黨員分類進行積分管理,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績量化考核,進一步夯實筑牢基層戰斗堡壘。推行網格治理法,把全鄉分為4個網格32個微網格,將所有黨員劃分到微網格中,每一網格除聯系農戶外,還管理村內片區林田路井、礦產資源、河流溝壑等風險隱患點,讓鄉村治理所有要素入網、所有事務進網,基本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舍”的網格治理目標。
當下的西豹峪鄉,黨員帶頭、干部示范、村民參與,人人成為鄉村治理的“踐行者”“宣傳員”“監督者”,環境優美,生活舒心,“村美業興人和”的動人畫卷在全鄉的土地上徐徐鋪展。 (王耀英)
(責任編輯: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