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恒冠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角。 張林泉 攝
本報訊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新春伊始,定襄經濟技術開發區各大企業、項目工地紛紛進入“競速模式”,全力以赴抓生產、趕進度,以“開年即沖刺”的姿態奮力奪取首季“開門紅”。
在山西恒冠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機器飛轉,工作人員各司其職,爭分奪秒加緊生產,車輛穿梭聲與機械轟鳴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雄渾壯闊、振奮人心的開工復工“交響曲”。
“除了去年積攢的3800多萬元訂單,今年年初又接了2000多萬元的新訂單。為了按時交付,目前我們車間生產線已滿負荷運轉,從正月初八開始,公司的110多名職工已經返崗投入生產。”山西恒冠重工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向軍對記者說。
山西恒冠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是定襄縣招商引資代表企業。該公司一直在浙江寧波從事不銹鋼、碳鋼、合金鋼法蘭及鍛件的研發、制造和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化工、機械、冶金、船舶、燃氣、軍工等領域。
2022年3月,通過參加定襄縣“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劉向軍了解到家鄉變化和產業發展現狀,結合企業發展需求,最終決定回鄉投資興業,構建“總部在寧波、生產在定襄”的戰略格局。
“回來是一個很正確的選擇,不僅降低了生產成本,發展空間也更大了。”劉向軍說,從2022年開工建設到2023年投產,企業能有這么高的效率,得益于定襄縣委、縣政府以及定襄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系列利企政策。
據了解,近年來,定襄經濟技術開發區圍繞“傳統產業做大做強、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工作思路,引導產業向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開發區現有“四上”企業58戶,其中,規上企業45戶。此外,開發區還成功獲批省級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與華為公司合作打造鍛造產業數字服務平臺,與新華社合作成功發布全國首支法蘭價格指數,引入祥睿低碳云平臺項目,打造碳治G-Pro綠色數字治理平臺、碳管I-Cloud工業智能碳管理平臺,現已為374家企業提供服務。開發區內4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標桿企業,6戶企業被認定為省級重點產業鏈鏈核企業。
“目前,我們最大的任務就是如何引進企業,盯緊企業需求,持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服務好企業發展。”定襄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新發展與投資合作部部長郭辰頡說。
據介紹,山西恒冠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投產的年產1萬噸鍛件精密加工生產線項目,總投資2.23億元,占地35畝,是鍛造產業轉型升級示范項目。在定襄縣委、縣政府及定襄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大力支持下,項目于2022年3月順利開工建設,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產,產值已達2億元,提供就業崗位50余個。
憑借穩定的客戶群體、良好的客戶口碑、極具優勢的銷售渠道,如今的山西恒冠重工集團有限公司正以拼搏者的姿態,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奮力前行。“未來,我們計劃聚焦重點領域,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靈活調整產品結構,堅持區域差異化競爭優勢,打造出更具競爭力的多樣化產品。”劉向軍說。(記者張林泉 魏鵬飛 通訊員張玉虎)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