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我省各地景區在春夏之交“綻放開來”:從山腳開始,游人如織拾階而上;在蜿蜒水邊,摩肩接踵處處歡聲笑語;舉目可見老街舊巷、青磚黛瓦,各種飯菜香味伴著輕盈的歌謠從鱗次櫛比的店鋪間飄來。
5月1日,代州古城沉浸在一片歡樂的海洋中。包頭游客張先生多年前曾來游玩,這次帶家人、親戚再來,驚艷于這里顯著的變化,“街頭巷尾都是人,氣氛很好,玩得也很開心。”
西門廣場是這次民俗文化嘉年華活動的主舞臺,早已被熱情的觀眾圍得水泄不通。隨著激昂的鑼鼓聲響起,“峨口撓閣”表演拉開序幕。演員們身著鮮艷服飾,手持長竿,竿頭綁著“楊家將”“孫悟空”等角色,隨著音樂的節奏輕盈舞動。
緊接著,“二鬼跌跤”的表演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只見“二鬼”在舞臺上嬉笑怒罵,時而推搡、時而挑逗,引得觀眾捧腹大笑。而晉劇《四郎探母》則以其精湛的演技和深情的唱腔,將劇中人物的情感糾葛和家國情懷展現得淋漓盡致,讓觀眾仿佛置身于劇中世界,共同經歷悲歡離合。
在非遺中心,游客們可以親自動手制作藝術品,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古老的非遺技藝與現代文創產品巧妙融合,讓游客在參與中品味文化的深厚底蘊。城墻古、塔樓巍、民居美……代州古城通過打造泛參與、互動式的文旅融合新業態,為游客們帶來了一場豐富多彩的文化盛宴。
鑼鼓鏗鏘,梆子悠揚。5月1日,陽泉市郊區蔭營鎮林里村關王廟景區,由郊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的郊區戲迷專場活動鳴鑼開場,晉劇《楊八姐游春》《轅門斬子》的演出,讓正在景區游玩的游客看得如癡如醉,現場掌聲、喝彩聲連成一片。72歲的王先生在女兒女婿的陪伴下來景區游玩,老人高興地說:“這趟出來得值,能看景,還能聽戲,太過癮了!”
同日,由陽泉市圖書館主辦、郊區圖書館承辦的工人畫展覽,也在關王廟景區開展。取材于陽泉市20世紀70年代工人工作、生活場景的50余幅美術作品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
“五一”假日期間,陽泉市文旅局持續豐富產品業態、拉升文旅消費、提升服務水平,推出“春暖花開相遇陽泉”主題文旅活動、精品演出進景區等一系列特色活動,發布陽泉精品旅游線路,滿足多層次游客需求。
精品演出進景區活動中,陽泉市各縣區文旅局精選具有地域特色的精品戲曲、歌舞等節目,為景區送去惠民演出,讓游客欣賞精品演出、共享文旅融合盛宴。在藏山景區入口處、水神山報國寺門前、娘子關關城東門廣場、陽泉記憶·1947文化園初心廣場、小河古村評梅景區評梅廣場等地,游客們都可以觀賞到精彩的戲曲、歌舞、小品、走秀等節目。
碎花頭巾碎花衫、迷彩游擊裝、芳華舞蹈服……4月30日,在武鄉縣八路軍文化園,以“中華兒女多奇志”為主題的2024年武鄉縣“奇志杯”旅拍大賽正式啟動,活動現場一排排各具特色的變裝服飾格外惹眼。
用鏡頭聚焦紅色武鄉,以藝術傳承革命情懷。“我們這次活動就是引導大家從外形到內心,沉浸式感受武鄉的紅色文化底蘊。”武鄉縣全域旅游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2024年武鄉縣“奇志杯”旅拍大賽以“軍旅和懷舊”為主線,設置了個人旅拍、親子旅拍、青春旅拍、家庭旅拍、團體旅拍等多項內容,即日起至8月31日,誠邀全國游客與攝影愛好者在武鄉縣域內各景區通過手機或相機進行人物(著裝)拍照,在這片紅色熱土上,回憶歷史、留住時光,品味青春、創作美好。
“為了一次變裝,專門去一座城市旅游。”張女士的女兒大學畢業時特意去敦煌體驗沙漠“飛天”旅拍,而今沉醉于武鄉的紅色文化。在八路軍文化園景區的八路村里,大學生王靜茹和同伴們身著民國時期的學生裝邊逛邊拍。這里更逼真的場景、更鮮明的風格與更好的拍攝效果,都令她們欣喜不已。
沉浸式休閑娛樂、互動場景生動有趣,可靜可動;古老傳統戲曲、非遺穿越時空與現代交融,雅俗共賞。注重體驗的沉浸式旅游,正在以全新的方式打開文旅成長的新空間。(山西日報記者李楠 鄭娜 高樺)
(責任編輯:蔡文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