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大片在线观看,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精品露脸视频观看,国自产拍亚洲免费视频

分享到:
 
 
當前位置: 首頁>>專題2024>>文化中國行>>正文
鐘靈毓秀河邊鎮
韓耀庭
2024年05月15日 08時52分   忻州晚報

河邊鎮環境優美,舒適寬敞的民居星羅棋布。

滹沱河在定襄一路奔涌抵達河邊鎮,于巍峨的太行山峽谷中蜿蜒而行,一改濁流面貌變成清冽水流,猶如一位不修邊幅的莽漢突然成了清秀活潑的少女,或與巨石嬉鬧騰躍起激蕩的浪花,或悄無聲息地將兩岸山巒搖曳在清波之上……

滹沱河在定襄最末一段便流淌于河邊鎮。過去常聽老人們說,大山大川的拐彎處總是人文薈萃的風水寶地,河邊鎮恰是最好的印證。河邊,既是民國時期全國矚目的風云變幻之地,又是物產豐富、人杰地靈的全國名鎮。

河邊鎮位于定襄縣城東北20公里處,通往佛教圣地五臺山的忻臺公路穿鎮而過,著名的旅游景點——河邊民俗博物館亦坐落鎮內。有晉北“小桂林”之稱的東峪位于河邊鎮東部,鎮東北則是鐘靈毓秀的文山。

河邊鎮東北毗五臺縣東冶鎮。全鎮轄行政村24個,駐鎮單位16個,2001年,原河邊鎮、李家莊鄉和南莊鄉三鄉合并統稱“河邊鎮”。全鎮各村1998年就實現了村村通油路、通電話、通有線電視,安全用電村達100%,南作村和河邊一村還被列為全省數字鄉村建設示范村。

風光秀麗的河邊鎮趙家莊村 張存良攝

河邊鎮的社火表演向來享有盛譽,是每年元宵節的必演節目,深受百姓歡迎。河邊硯臺亦久負盛名,歷來為文人墨客所喜愛。河邊鎮教育事業發達,早在民國時期就創辦了川至中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建設的河邊初級中學校、河邊職業中學培養了大批人才。全鎮共有5年制學校22所、8年制學校5所。近年來醫療衛生事業逐步發展壯大,村級診療所和個體診療所有40多個,醫療衛生從業人員140余人。

河邊鎮的民營企業發展也很迅速,已形成鍛造冶金、石雕石刻、游樂、建材四大支柱產業。歷屆鎮黨委、鎮政府致力于發展高科技農業和優質林果業,有效促進了全鎮人民共同富裕。

昔日私家府邸,今朝旅游勝地

以閻家大院為館址的河邊民俗博物館創建于20世紀80年代,館內陳列品以民俗文物為主,按照農、食、住、行、娛、信布局,包括民間刺繡、剪紙、雕刻、繪畫、紡織、造紙、飲食、服飾、民居等主題陳列室,總面積約1980平方米。這些展室的陳列,相互之間既相對獨立,又交叉關聯,生動反映了清末民初晉北獨特豐富的民俗文化和異彩紛呈的民間藝術。

雕刻專業鎮展銷館

閻家大院始建于1913年前后,共建有院落27個,房屋近千間,現存700余間,總建筑面積約3.3萬平方米,包括電影院、地下暗道、水塔、生活區、辦公區等。每個院落建筑風格各不相同,既有充滿異國情調的西式建筑,又有傳統民居式的四合小院。院內都建有主廳和配廳,飛檐脊獸,翹角抱廈,雕梁畫棟,美輪美奐。198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河邊民俗博物館自開放以來,注重挖掘民間文化藝術,推出相關學術研究著作1000余萬字,被授予“全國旅游行業先進集體”,特別是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民族民俗文物辭典》,填補了國內民俗研究的空白。2000年,該館又創辦了以民俗研究和地方文化研究為主要內容的綜合性內部季刊《定襄文叢》。

抗戰紅色堡壘,“基游”名垂史冊

河邊鎮有一處被稱為“塞北桂林”的旅游勝地,就是俗稱東峪的南莊滹沱河峽谷。這里層巒疊嶂,山環水繞,水果飄香,流泉飛瀑,索橋蕩漾,民風純樸,令人流連忘返,是戶外運動、休閑度假的絕好去處。當年這里還是一座抗擊日寇的紅色堡壘,山山水水都記載著令人難忘的歷史。

1937年4月,中國共產黨就成立了五(臺)定(襄)聯合縣委員會。同年10月,成立了中共定襄縣委員會。一度時期,縣委機關就設在該鎮的芳蘭村。1938年11月,奉中共晉察冀二地委指示,定襄縣委改設為中共定襄中心縣委員會,領導中共忻縣(東)、陽曲(東)兩縣工作委員會,縣委機關則移駐該鎮原屬定襄縣四區的南莊、趙家莊等地。不久,撤銷中心縣委,恢復中共定襄縣委。此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南莊一帶便成為領導全縣人民抗擊日寇的指揮部和“大本營”,縣委、縣政府多次在這里召開重要會議,指揮全縣的抗日斗爭。英勇的南莊人民為抗戰勝利付出了巨大犧牲。

在整個抗戰期間,河邊鎮一帶一直是敵我爭奪的重點地區,也是享譽晉察冀邊區的定襄基干游擊隊(簡稱“基游隊”)活動的主要地區。在樊金堂、郗順義、劉天和、郭繼成、范富山、梁進祿等歷任政委、隊長的領導下,基游隊戰士多次在河邊、芳蘭、大關山或奇襲敵人老窩,或破壞敵人交通,或與敵人面對面激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成為插進敵占區的一把尖刀,將一尊尊威武不屈的身影留在了這塊英雄的土地上。

崇文尚武成風,杰出人才輩出

河邊這塊英雄的土地,自古崇文尚武,英才輩出。

金太宗天會六年,青石村的孫九鼎考取了全國經義科狀元,其弟孫九疇、孫億也同榜中了進士,被傳為美談。

芳蘭村的薄紹宗,早年畢業于日本秋田礦業專科學校,1933年后參與籌建西北煤礦第一廠(即今太原西山煤礦),任該廠副廠長和副總工程師。后又受聘負責北同蒲鐵路供水工程,其所測水井無一枯井,名聲大振。后任甘肅省礦產測探總隊技正(總工程師),主編了《甘肅地下礦產》,還多次資助其子史進前在上海從事共產黨秘密工作。新中國成立后,任山西省工業廳副廳長和重工業廳副廳長,主編了《山西有色金屬》,并著有《地下水》一書。其子史進前,1961年晉升為少將軍銜,離休前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

同是芳蘭村的范富山,早年參加革命,曾任定襄縣委書記兼基干游擊大隊政委,1964年晉升少將軍銜,離休前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鐵道兵后勤部部長。

出生于河邊村的劉夫生,曾任湖南省委副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出生于閻家莊村的閻武宏,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山西省副省長、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出生于南作村的彭伯周,曾先后擔任鐵道部人事局副局長、原鐵路局局長兼黨委書記、北方交通大學校長。

出生于河邊村的曲潤海,曾任山西省文化廳廳長、文化部藝術局局長、國家藝術研究院黨委書記。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戰史上的一等功臣、中國人民志愿軍孤膽英雄華龍毅,亦是河邊鎮閻家莊村人。

出生于芳蘭村的朱大純,原晉綏軍35軍少將軍長。北平和平解放后,任南京軍事學院研究院教員,全國政協委員。

河邊鎮南莊盛產柿子

河邊鎮普通百姓有尚武強身的傳統,使得河邊成為著名的武術之鄉。相傳,明朝時河邊人曲端曾任許昌節度使。他回鄉后,便成立武術隊,傳授武術,并建立私塾,傳授詩文,開河邊崇文尚武之先河。趙貴玉、曲玉生等河邊村民潛心琢磨,刻苦訓練,主要掌握了形意拳、長拳、彈腿拳,以及刀術、長劍、長槍等技藝。曲玉生等在1937年舉辦的全省武術比賽中首戰告捷,受到獎勵。

新中國成立后,趙貴玉、曲玉生等在河邊辦起了武術隊,先后培訓人才一百余人;并在河邊中學、河邊小學義務教授武術,為各級各類體育院校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

近年來,河邊鎮的姚洋先后獲得第十四屆全運會武術套路女子長拳、劍術、槍術全能比賽銀牌,2022年全國武術套路錦標賽女子長拳、劍術,槍術金牌,第16屆世界武術錦標賽劍術冠軍,成為全國矚目的武術新秀。

四大產業興旺,鄉企紅紅火火

自古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河邊硯臺自古就美名遠播,其中尤以文山石硯最為著名。其以墨綠、褐黃色為主,滑若童膚,撫如寒冰,發墨細膩,儲墨不腐。澄泥硯遠銷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地。

雅藝軒主人惠東存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成功研制了澄泥硯,近年來又研制了石末硯,獲得了三晉工匠提名獎和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大師、山西省陶瓷工藝大師稱號。

武術新秀姚洋在比賽中

上世紀90年代初,河邊鎮的一些農民離開祖輩生活的黃土地,到省城興辦游樂設施。他們從一萬元的碰碰車起步,發展到擁有數百萬元一套的大型游樂設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此外,河邊鎮的鍛壓業同樣成就卓著。祖祖輩輩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辦起了現代化的鍛壓企業。他們克服了技術、人才、資金、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在競爭十分激烈的國際市場上站穩了腳跟,生產的各種規格的法蘭盤贏得市場青睞。

2003年9月,河邊鎮上榜第一批山西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2014年7月,河邊鎮被國家住房城鄉建設部等七部委確定為全國重點鎮,2020年7月,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河邊鎮為2020年國家衛生鄉鎮,2021年9月,河邊鎮被認定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鄉鎮,2021年12月,河邊鎮被認定為山西省農村電商強鎮。

雄踞寶地創新發展謀大業,鐘靈毓秀砥礪奮進譜新篇。因為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擁有光榮的文化傳統和產業發展優勢,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個更加文明、富裕的河邊鎮會出現在人們面前。


關閉窗口

    主辦單位:忻州日報社 晉ICP10003702 晉新網備案證編號:14083039 晉公網安備 14090202000008號

    律師提示:本網站所刊登的各種信息,均為忻州在線版權所有,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凡不注明出處的將追究法律責任。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長征西街31號 熱線:0350-3336505 電子郵箱:sxxzrbw@163.com